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偷梁换柱怎么解释 偷梁换柱(汉语成语)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2-06-26 02:10:49 1051
偷梁换柱 汉语成语 详细资料大全 偷梁换柱,读音为 tōu liá g huà zhù,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基本介绍中文名: 偷梁换柱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拼音:
偷梁换柱怎么解释 偷梁换柱(汉语成语)详细资料大全

偷梁换柱(汉语成语)详细资料大全  

偷梁换柱,读音为 tōu liáng huàn zhù,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偷梁换柱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拼音:tōu liáng huàn zhù分类:汉语成语 解释,典故,词语辨析,按语,解析,探源历史,

解释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典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 【举例造句】: 他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将别人的科研成果据为己有。

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 tlhz 【近义词】: 借尸还魂、偷天换日、移花接木、以假乱真 【反义词】:光明磊落 【灯谜】: 木贼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以假代真 【英文】: steal the beams and pillars and replace them rotten timber-perpetrate a fraud

按语

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则知精兵之所有。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首策也。

解析

这则按语,主要是从军事部署的角度讲的。古代作战,双方要摆开阵式。列阵都要按东、西、南、北方位部署。阵中有“天横”,首尾相对,是阵的大梁;“地轴”在阵中央,是阵的支枕。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队的地方。因此,观察敌阵,就能发现敌军的主力的位置。如果与友军联合作战,应设法多次变动友军的阵容,暗中更换它的主力,派自己的部队去代替它的梁柱,这样一定使它的阵地无法由它自己控制,这时,立即吞并友军的部队。这是吞并这一股敌人再去攻击另一股敌人的首要战略。 以上的这段按语,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军阀割据,所谓“友军”,不过只是暂时的联合而已,所以“兼并盟友”是常事。不过,从军事谋略上去理解本计,重点也可以放在对敌军“频更共阵”上。也就是多次佯攻,促使敌人变换阵容,然后伺机攻其弱点。这种调动敌人的谋略,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探源历史

渊源 偷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在军事上,联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藉以调换其兵力,等待友军有机可乘、一败涂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 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乘友军作 战不利,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秦始皇称帝,自以为江山一统,是子孙万代的家业了。但是,他自以为身体还不错,一直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宫庭内,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 偷梁换柱之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