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福建建工发展史 福建晋江发展史

火烧 2021-11-28 09:45:33 1058
福建晋江发展史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上半年,晋江市用电量达25.62亿千瓦时(不含泉州直供区),比增22.36%;全市利用外资增幅逾2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等增幅都逾30个百分

福建晋江发展史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上半年,晋江市用电量达25.62亿千瓦时(不含泉州直供区),比增22.36%;全市利用外资增幅逾2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等增幅都逾30个百分点。

盘点这些,我们看到,晋江市经济在更高平台上又实现了更快发展。

品牌支撑

晋江市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打造“品牌之都”。

从创业的冲动———仿造,到“加工”的甘苦———贴牌,再到品牌的觉醒———自创,这是晋江人造牌的路程。

福建建工发展史 福建晋江发展史

去年,中共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明确提出“打造品牌之都”的思路。

10年前的晋江,难寻名牌产品身影。

而今,晋江却成为正在崛起的“品牌之都”。

这个面积仅占全省1/200的县级市,竟云集了10项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124项福建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分别占全省的1/3和1/5;拥有8项“国”字号的“鞋都”、“强市”、“重镇”等产业品牌……

文化创新

晋江市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企业文化创新。

晋江人过去常讲“爱拼才会赢”,现在则加了两句话———学习才会赢、创新才会赢。

今年4月8日,晋江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企业文化创新暨千万重奖品牌企业大会”,拿出1824万元奖励2003年度创牌、认证、采标企业。

而这个举动背后的一个意图是让企业明白这样一个文化名词:企业文化。

现在,很多晋江人都认识到:管理小型企业靠权威,管理中型企业靠制度,管理大型企业靠文化。

晋江企业要树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晋江市领导认为:晋江的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根植于地方文化沃土、汲取本土文化精华,又要努力做到兼容博纳、汲取百家之长,并加以构建与创新;晋江企业文化,还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确保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为此,晋江市着力解决:在发展观念上,重经营实践轻观念创新,重埋头拉车轻抬头看路;在经营战略上,重眼前功利轻长远目标,重一时利益轻百年基业;在企业制度上,重家族血缘轻制度创新,重单打独斗轻联合协作;在文化构建上,重高薪挖才轻团队文化打造,重高层管理轻基础建设;在品牌打造上,重明星效应轻品牌文化内涵,重广告包装轻品牌整体战略。

产业聚集

陈埭的鞋子、磁灶的陶瓷、英林的服装、罗山的食品、永和的石材、东石的雨伞……在晋江,已经聚集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鞋业制造、纺织服装、化纤工业、建筑陶瓷、食品饮料、伞具、玩具等一批比较典型或者说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

同时,晋江还拥有机械设备、精细化工、纸制品以及制药、家私等一批具有集群趋势的产业,并逐渐呈现出从以轻型加工为主向轻重并举、重化制造发展的态势。

这些集群共聚集企业6000多家,年产值近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

产业集群的形成,吸引了大量商贸企业进驻晋江原辅材料市场,派生出一批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型企业,提高了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

10年前,晋江曾推出“六五”规模工程,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育出5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

而实际上,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去年底,晋江超亿元企业已经达100家,上5000万元的有18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7.2%。

现在晋江又锁定了新的目标,准备用5年的时间,扶持出50个营销收入达10亿—50亿元的企业。

·王建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