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重点句 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11-09 12:33:43 1059
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原文及翻译赏析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原文: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重点句 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原文及翻译赏析

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原文及翻译赏析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原文: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翻译及注释

翻译  残月未落,在地上留下昏暗的影子。在这样一个元宵刚过的早春时节,我与客人吟诗酬唱度过了这送别前的不眠之夜,天色已晓。春寒料峭,让我对即将远行的诗友无限怜悯,更加上春意未浓,让人心绪无聊。

  眼前突然出现几树早几树早梅,在那梅梢上,尚有数朵残梅在迎风怒放。洁白的花儿好像对谁依依不舍似的,在东风中滞留残存,不肯像雪花一样随风凋零。它又好像知道友人要就此远去,所以用扑鼻的清香送他上船,以慰藉他那忧伤的心。

  你文采高逸,一定会像那明月一样直上重霄,令人景仰赞叹。只可惜你所赴任的九华与我相隔千里之遥,路途险阻,今后若欲相见,将会非常困难。今朝分别的情景,我想一定会在你我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会时时再现于你我今后的梦境里的。

  在那河桥两侧,杨柳尚未睁开惺忪的睡眼,想折下一枝送给友人,又恐怕它还不能留人,只能增添自己心中的伤感。暂且留着它吧,等到将来某一天友人重来,杨柳一定是万条柔枝披拂,那时再以绿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他。

注释霭:即霭霭,形容月光昏暗的样子。芳阴:即月影。「芳」是为了增添词的色彩而加的修饰。乍:此处是正好刚刚的意思。顾藉:顾惜。诗翁:对友人的敬称。兰桡:代指船。桡,船桨。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清标:指清美脱俗的文采。会:定当,定要。柳愁未醒:是对柳树尚未绽芽吐绿的含蓄说法。行人:指即将远行的友人。越魂:指越中送行的词人自己。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作者的诗友欲赴九华走马上任之际。九华:地名,在今安徽省。

  词的上阕从送别时的天气、时节写起,借早春的残梅加以发挥,谓梅花不肯轻落,是有意要等待这位品格清逸的诗翁,为他送行。下阕借早春的杨柳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河桥的杨柳尚未绽芽吐绿,所以不能留人,若以赠别,徒留伤心,只能等到对方归来之 时,长条千缕,方能留得住他。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袖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聊。」开头几句写词人与诗友吟诗至晓,时值送别,既伤感又无绪。词人开篇渲染送别时的清冷无绪,为下文梅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这几句由「春色无聊」骤然而写到「未肯雪轻飘」的早梅,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以梅的等待和相送,赞美了友人品格文采之高迈。

  「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这几句先承赞颂之意,然后又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几句直接抒怀,表达对朋友的敬重和对分别的伤感,对别后的设想则更细腻地抒发了自己对友谊的珍惜。

  「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系马,翠长千缕柔条。」这几句借柳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惜别挽留之意。这几句表意细腻而委婉,充分利用「柳」和「留」的谐音,把一腔离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又耐人寻味。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梅花是品格的象征,柳枝是感情的象征。词人以梅花颂人,写残梅有心;以柳条送客,写早柳未发,故无法留住远行之人。既切合刚过元宵的早春时节,为送别实见之景,又巧妙地托物为喻,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总体来说,词人将一个送别的传统题材寄托于对梅柳的刻画中,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清雅脱俗。

诗词作品: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诗词作者:【宋代周端臣诗词归类:【送别】、【柳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