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老人和海鸥的故事课文 老人与海鸥的故事~

火烧 2022-03-22 03:59:34 1062
老人与海鸥的故事~ 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

老人与海鸥的故事~  

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日前在昆明翠湖公园落成。

他是一个普通的老者,人们都叫他“海鸥老人”。

10年前,他的故事感动了昆明。

10年后,人们为他塑了一尊像,让这座城市从此记取了他平和而卑微的笑容。

这是昆明市第一座由市民捐钱为一个普通人塑的雕像----一个曾被历史压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雕像。

他叫吴庆恒,昆明市的一名普通退休工人。

他一生历经磨难。

1985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开始飞临昆明,一辈子孑然一身的吴庆恒好像见到了自己的儿女,他说,海鸥一来,我就知道,我的福气来了,昆明人的福气来了。

从此,有红嘴鸥的日子,吴庆恒心满意足。

老人和海鸥的故事课文 老人与海鸥的故事~

尽管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元,但吴庆恒总要拿出一半钱来买饼干、面粉合着鸡蛋喂海鸥,而他自己一天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他穿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抽3角钱一包的香烟;他从不舍得坐5角钱一趟的公车,他每天走3个多小时从城郊的家到市中心的翠湖公园去喂鸥;他背上那个破破烂烂的布包里,装着他沿途捡的、带回家当燃料的煤渣和树枝,还有一瓶用旧饮料瓶装着的茶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鸥认识了这个脊背佝偻的老人,只要老人一来,它们就会围绕着他久久不散。

一些人也开始注意到这位老人。

摄影家李志雄是其中之一。

他拍老人,并和老人成了朋友。

他答应给老人一组照片并带他到滇池去看海鸥的夜间栖息地。

可是,这两个简单的承诺却没能实现。

一天,李志雄发现老人几天没来喂海鸥,他立即和朋友驱车去看老人。

当他们终于找到老人的家时,却被告知老人已于头天去世。

在老人那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的穷酸屋子里,李志雄伤感地看见一张散落在地上的海鸥照片,那是老人花3元钱请人拍的。

几天后,李志雄和朋友们在老人常喂海鸥的地方发布了讣告,并摆上了一张老人生前喂鸥的照片。

这时,无数海鸥飞了过来,它们围着老人的遗像盘旋数周后,竟在照片的前后,纷纷落地整齐地肃立成两行,为老人守灵数十分钟。

这一年,经媒体报道,“海鸥老人”的故事在昆明家喻户晓。

2005年,红嘴鸥莅临昆明20年。

这一年,昆明以红嘴鸥越冬种群之多、保护与研究之卓有成效,“海鸥名片”社会影响之大、人鸥和谐持续时间之长而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鸥之乡”。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海鸥老人”再次被人们想起,一个21岁的女孩提议为这位老人塑一尊像,经当地媒体倡议,立即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短时间内便收到捐款数万元。

2005年底,这座青铜雕塑完成了。

文艺理论家、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文勋为雕塑题写了碑文。

“海鸥老人是普通人的英雄。”诗人于坚说,过去的历史把很多人压碎了,但仍有一些人不管命运多悲惨也没有摧毁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普通人身上发生了作用。

“市民心中有杆秤。

很多时候,普通人并不轻易诉说他们对生活和历史的态度,但是,海鸥老人的行动、市民们自发捐款塑像的行动,却都是普通的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种表达。”于坚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