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是冷暖过渡季节,秋季的台风远比春季多
在西北太平洋上,一年四季都有台风发生,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夏秋季节。如果以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的话,那么,夏秋季节发生台风的比例各占42%,而冬春季节,各占8%。台风的发生需要有巨大的能量,夏季海洋上温度高、湿度大,能源充沛,有利于台风发生,而冬季则相反,因此台风夏多冬少,这是很容易使人理解的。但春秋两季都是冷暖过渡季节,台风发生的比例却那么悬殊,这是什么原因呢?
台风形成要有3个最基本的条件:能源(海水温度在26〜27℃以上)、合适的环境(主要是热带辐合带)和地球自转偏向力(除赤道外的地区)。其中地球自转偏向力,各个季节都同样具备。其他2个条件在各个季节就有显著的差别。
![]() |
海水温度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变化。从冬到夏,海面接矣太阳的辐射热多于从海水中散发出来的热量,海水温度就逐渐升高;而从夏到冬则相反,海水温度逐渐降低。但海水热量收支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在太阳直射地球最北和最南的夏至日或冬至日。所以海水温度最高的时期不在6月而在8月,最低温度时期不在12月而在2月。这种海水温度变化滞后于天文季节变化的现象,使秋季海水温度比春季海水温度为高,大于26〜27℃的范围在秋季远比春季为广,这就为秋季形成台风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夏秋两季,热带辐合带处在北纬10〜20度一带,这里有足够的地转偏向力来维持台风的涡旋运动,是台风发生的有利季节。冬季,热带辐合带转移到赤道以南南纬10度附近,这时正是南半球台风活跃季节,而北半球台风已明显减少了。春季,热带辐合带位于赤道附近,由于这里没有地转偏向力,辐合带里空气只能汇合上升,雷阵雨倒不少,可是空气却不能旋转起来发展成台风。因此,从能量来源和环境条件来看,秋季比春季优越得多,台风也自然比春季多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