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唐的名人 中国历史上姓应的名人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姓应的名人都有谁?
应曜:汉初,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
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
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应顺:东汉河南尹,字华仲,南顿人。
累官冀州刺史,廉直无私。
侍后母孝。
和帝时为河南尹,明达政事。
生十子,咸以才学名。
中子叠,江夏太守。
叠生郴,武陵太守。
郴生奉。
应叠:汝南南顿人,应顺中子。
江夏太守。
应郴:汝南南顿人,应叠之子,武陵太守。
应奉:〔约公元144年前后在世〕字世叔,汝南顿人,应郴之子。
生卒年均不详,约汉顺帝末年前后在世。
少聪明,读书五行俱下。
记忆力特佳,自幼至长,凡所经历,无有忘怀。
年二十时,尝诣袁贺,适贺将出行,闭门造车。
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之。
后数十年,路逢车匠,知而招呼。
梁冀举为茂才。
永兴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为蛮夷所服。
延熹七年(公元164年)从车骑将军冯绲征武陵蛮,以功荐为司隶校尉。
党人事起,乃愤然以疾自退。
后诸公多荐举,会病卒。
奉追愍屈原,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凡数万言。
又尝删《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余年事,自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
应劭:〔约公元178年前后在世〕字仲远,(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顿人,应奉之子。
生卒年不详,约汉灵帝光和元年前后在世。
少笃学博览。
灵帝初拜孝廉。
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
献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黄巾三十万众,郡内以安。
献帝迁都于许(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诏劭为袁绍军谋校尉。
后卒于邺。
劭尝有感于当时旧章淹没,书记罕存,乃缀集所闻,著《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又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称,释时俗嫌疑。
文不典而通俗,可谓名副其实。

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世。
应珣:字季瑜,司空掾。
应劭弟,珣生玚。
应玚:字德琏,三国,魏文学家,汝南人,应珣之子。
曹操征之为丞相掾,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
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为"建安七子"之一。
著有《应德琏集》。
应璩:(?~252)字休琏,三国时,魏文学家。
汝南(今属河南)人,应玚之弟。
生于汉献帝初平元年,卒於魏齐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
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
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
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
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
应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
明代张溥辑其诗、文共10余篇,与应玚作品合为《应德琏、应休琏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应贞〔公元?年至269年〕字吉甫,汝南人,应璩之子。
生年不详,卒于晋武帝泰始五年,少以才名,善谈论。
正始中,夏侯玄名势甚盛。
贞常在玄坐作五言诗,玄大嘉许。
举高第,历显位。
后为武帝参军。
帝践阼,迁给事中,累官散骑常侍。
又与太尉荀顗撰定新礼,未施行而卒。
贞著有文集一卷,(《隋书经籍志》)传于世。
应詹:〔公元279年至331年〕字思远,汝南南顿人。
生于晋武帝咸宁五年,卒于成帝咸和六年,年五十三岁。
幼孤,为祖母所养。
十余岁,祖母又亡,居丧以孝闻。
家富于财,乃请族人共居,情若至亲。
以才艺文章知名当世。
仕为太子舍人,累官光禄勋。
王敦叛,明帝以詹为都督前锋军事。
事平,以功封观阳县侯,都督江州诸军事,领江州刺史。
卒,赠镇南大将军,谥曰烈。
詹作有文集三卷,《隋书经籍志》注有镇南大将军应瞻集五卷,詹缮作瞻,当为作者误书;此从《唐书志》传于世。
应夷节:唐代人。
游天台山,栖真道元院,相传尸解成仙。
栖真,保其根本,养其元神。
应用:后周书法家,江南人。
善写细字,微如毛发,尝于一钱上写《心经》:又于一粒芝麻上写《国泰民安》四字。
应舜臣:宋代婺州人。
字仁伯,少卓荦不羁,及长,笃志向学,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进士。
官至洪州知府。
应纯之:(宋)字纯甫。
永康人。
孟明子。
嘉泰进士。
历知楚州,兼京东经略安抚使。
见北军屡捷,谓中原可复,密闻于朝。
丞相史弥远鉴于开禧之事,不欲大举,但敕立忠义军,令就节制。
已而擢兵部侍郎。
金人入侵,力战而死。
应子和,永康(今属浙江)人。
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
官至观察使掌中军都督府事。
长于诗,尝有句云:"西岸夕阳红,烛炬短烧红,风过花落红",时人有三红秀才之称。
事见清光绪《永康县志》卷八个《文苑》。
应材(?-1180)字伯良,岩后人。
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授衢州教授。
后潜心钻研理学,造诣甚深。
宋隆兴间,朝廷下诏求贤,应材被举荐,升任兵部架阁文字,掌管帐籍机密文案。
后因老成持重,端庄谨严,被帝选为太子春坊,总管东宫内外庶务。
宋淳熙初,应材上疏力陈北伐收复中原失地。
几年内,边境平静安定。
淳熙七年应材病故于军中。
谥安国公。
应象翁:元代判官,字景则,黄岩人。
生宋季,尝随车若水、黄超然游,时称圣泉先生。
有《圣泉文集》等。
应本仁:元代学者,字本立。
以世为宋臣,义不仕元。
隐居城南,博学好施。
尝规建义庄,又即其中为义塾。
世称"应家馆"。
应良,字原忠,仙居人。
正德六年进士。
官编修。
守仁在吏部,良学焉。
亲老归养,讲学山中者将十年。
嘉靖初,还任,伏阙争大礼,廷杖。
张?总黜翰林为外官,良得山西副使,谢病归,卒。
应大猷:(1487—1581)字邦升,号容斋。
仙居人。
明正德九年进士。
曾任南刑部主事,参与平定宸濠之乱。
后历广东参政、佥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尚书。
卒年九十五。
曾巡抚云南、四川、山东,所至均有政绩。
应典:字天彝,号石门,浙江永康芝英人。
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
历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车驾司主事,承德郎,尚宝同丞等职。
应典自乡试中式考取举人以后,总是奋然希望自己能达到圣贤境地。
创建丽泽祠于寿山,汇集诸生讲学。
应典为王琼所器重,委以总揽本部四司政务。
居家养母,不希荣利。
通籍三十年,在官止一考。
应奎(1466-1545)字方塘,又字天启,浙江永康芝英人。
明弘治十三年(1500)举人,十四年进士。
授南直隶和州学正。
任内,办学制定条例,以身作则,学风改观,人才辈出八年后,提升湖广武昌教授。
后起用江西广信教授。
又曾主管广西,广东乡试,遵守考场规矩,中试之士甚多。
大学士费宏,曾赠送“两广文衡”匾额褒扬。
应撝谦:〔公元1615年至1683年〕字嗣寅,号潜斋,浙江仁和人。
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年六十九岁。
明诸生。
生而有文在手,曰“八卦”,左耳重轮,右目重瞳年二十余,与虞分等为猡社。
性至孝,授徒养母,三十未娶。
归安沈士毅慕其义,妻以兄女,资使奉养。
撝谦终不入私室,母丧服除,始成礼。
康熙十七年,李天馥等以博学宏词荐,以老病不能行辞。
撝谦性介特,读书务穷底蕴。
著有潜斋文集十卷,教养全书四十一卷,性理大中二十八卷,古乐书二卷……等二十八种,(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应宝时:(1821—1890)字敏斋。
永康人。
清道光二十四年举人。
咸丰初,考授国子监学正。
同治四年,任苏松太道。
创建龙门书院,开办普育善堂。
九年,任江苏按察使,兼署布政使。
饬令各府州县立常平仓,并主持疏浚淞江水道。
工诗文,有《射雕词》二卷。
应昌期:祖籍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台湾金融界、实业界著名人士,应氏围棋计点制创造人,被誉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
应先生爱国爱乡,热心报效桑梓,先后捐资创建慈城昌期幼儿园,重建慈城中城小学和慈湖中学;捐资扩建慈城保黎医院;捐资助建台北市宁波同乡会馆、市联谊中心。
投资创办宁波现代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华羊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促进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