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8次倒戈 冯玉祥下令枪毙徐树铮,部下不敢,冯怒吼:天塌了有柱子接着
冯玉祥下令枪毙徐树铮,部下不敢,冯怒吼:天塌了有柱子接着
作者:金满楼
话说1918年徐树铮擅自枪毙民国陆军上将陆建章后,这事可真是轰动一时。不过,陆建章虽然被杀了,但后事还没有完。
要知道,陆建章是后来西北军统领冯玉祥的恩帅(一说是冯妻之姑父,此说不确),冯玉祥能发迹,完全是靠陆建章一手提拔,他哪能咽下这口气?
当然,冯玉祥的部队仅仅是十六混成旅,凭这样屡屡被人排挤的一旅之力,当然没办法和拥有四师三旅的徐树铮抗衡,但这个仇怨,算是结下了。
最终,过了五六年后,冯玉祥终于咸鱼翻身,一举推翻了曹锟吴佩孚政权并把自己的国民军扩大了十倍不止,这下,可有徐树铮的好看了。
1925年底,在段祺瑞当上临时执政后,本在外国游历的徐树铮也兴冲冲地回国,并在北京到处活动,似有东山再起之像。
但是,当时冯玉祥的国民军控制了京津一带,而冯本人显然没有忘记徐树铮当年擅杀陆建章一事。
由于当时空气对小徐非常不利,段祺瑞似乎也感觉到点什么,他一见到徐便说:“这时候你回来干什么?”说完,便撵他快走。
但小徐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他在北京待了近半个月后才准备经天津南下上海,但就在去天津的路上,徐树铮在廊坊车站被人刺杀了。
据国民军地说法,是陆建章之子陆承武为父报仇,但真实的情况恐怕只有国民军自己最清楚。
据说,当徐树铮出京的消息被鹿钟麟所侦知后,其立即用长途电话向驻在张家口的冯玉祥报告,冯当时没有说什么。
过了两个小时,冯玉祥突然给鹿钟麟打电话:“处置徐树铮的办法,就是逮捕枪决!”
鹿钟麟犹豫了一下,说:“这个问题太大了吧?”
冯玉祥厉声答道:“天塌了,有柱子接着!”
随后,鹿钟麟又用电话将命令转给驻扎廊坊的张之江,让他执行这个任务。
张之江说:“此事重大,不宜鲁莽!”
鹿钟麟说:“这是命令!”
鹿钟麟
于是,张之江便让卫队驰往车站守候。
据徐树铮之女徐樱在《先父徐树铮将军事略》中的说法,等徐树铮的专车抵达廊坊后,张之江的参谋长便持张的名片登车,称张司令请徐下车一叙。徐树铮恐有意外,拒绝下车。
张之参谋长听后立刻声色俱厉,令随行士兵将徐树铮强行押下车,同行随员也被赶下车。到张之江的司令部后不久,突然听见几声枪响,徐树铮便由此毙命。
据说,徐树铮死前,在火车上拼死拉住座位不肯下车,后来张部士兵强行掰开其手指,这才将徐树铮拖下车枪毙。
原来,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徐树铮也是怕死的。
更离奇的说法是,鹿钟麟在当天夜里派人把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从天津送到廊坊,然后让他扮演为父报仇的角色,以此来免除此事与国民军的关联。
且不管是谁下的手,总而言之,这个极具才华但又飞扬跋扈的徐树铮是死了。
更离奇的是,徐树铮从国外返回后,曾到南通拜访前代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当时两人探讨了很多时局与学术等问题,徐树铮对张謇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临别时还一再表示:
“今后将奉啬老(张謇号啬庵)为师。”
徐树铮走后不久,张謇突然感到烦躁不安,一夜突然梦见徐树铮来向他告别,并吟出一首绝命诗:“与公生别几何时?明暗分途悔已迟。戎马书生终误我,江声澎湃恨谁知?”

张謇惊醒后,立刻下床把梦中所闻之诗写下。细读再三,他心里不免有些发毛,觉得“徐树铮必有事故,难道来与我作梦魂之别?”
果然,数日后便传来徐树铮在廊坊被杀的消息。当然,这是传闻了。
孙传芳
徐树铮的死,老实说纯粹是他自找的,他在擅毙陆建章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他要为此付出代价。
或许,如果冯玉祥不能够发达,或许没有能力向他复仇,但一旦有机会,冯玉祥必定会这样做,毕竟后者也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
但总的来说,在北洋时期,军阀之间的争斗是常有之情,即使相互交战乃至被俘虏,因为大家之前都是袁大帅小站练兵一起出来的同袍同系,大多也就罚酒三杯,一笑了之。
像徐树铮这种坏了规矩的人,以怨报怨,也实在无话可说。像他这样例子的还有孙传芳,也是因为将施从滨斩首,最终被后者养女施剑翘事后击毙的。
夫复何言?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