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星子啥意思 星子历史

火烧 2022-11-06 11:50:13 1059
星子历史 一、星子县的历史沿革星子县地域在夏、商、周时,隶属扬州。春秋周景王九年(前536),星子逐渐为楚国所有。周敬王十年(前510),吴王阖闾攻打楚国,地归豫章郡,属吴国(今吴障岭,即吴国屏障之义

星子历史  

一、星子县的历史沿革

星子县地域在夏、商、周时,隶属扬州。

春秋周景王九年(前536),星子逐渐为楚国所有。周敬王十年(前510),吴王阖闾攻打楚国,地归豫章郡,属吴国(今吴障岭,即吴国屏障之义)。

战国周元王四年(前472),越王勾践灭吴国,故又归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威王熊商征讨越国,杀越王无疆。

次年,收回原被吴国占去的全部土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县地属九江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设淮南国豫章郡柴桑县,星子在其境。三国魏黄初三年(222),东吴孙权设武昌郡,柴桑属之。

晋永兴元年(304),划武昌郡柴桑县、庐州郡寻阳县,设寻阳郡。南朝仍循旧制属寻阳郡。

隋文帝平陈,废寻阳郡设江州,废汝南、柴桑二县,设寻阳县。开皇十八年(598),更名彭蠡县。

大业三年(607),废江州,改为九江郡,彭蠡更名湓城。唐武德四年(621),复设江州,立浔阳县;八年(625),湓城并入浔阳。

五代吴杨溥大和年间(929~935),于庐山之南立星子镇,派兵驻守。因境内有石(即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故得其名。

南康保大年间,浔阳改名德化,星子镇归属德化县。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升星子镇为星子县,属江州。

(三年,司农寺丞孔宜任星子镇税官,上奏:“星子当江湖之会,商贾所集,请建为军。”同年,太宗下诏,升星子镇为县,令孔宜知星子县事。)

太平兴国七年(982),设南康军,将洪州的建昌(明析安义县)、江州的都昌、星子,统一管辖,以星子县为军治,张南为第一任知军;隶属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江南路分东、西两路,南康军属江南东路。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南康军改名南康路,设总管府,隶属江淮行省。不久改归江西行中书省。

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西征,进入江西,将南康路改为西宁府。明洪武九年(1376),改名南康府,隶属江西布政司。

清雍正九年(1731),南康府属广饶九南道。自宋至清,星子均属南康。

南康军、路、府治均设在星子县。民国元年(1912)冬,废除南康府,保留星子县,隶属江西省。

民国3年(1914),全省划为四道,星子隶属浔阳道。民国15年(1926)废道,星子直接隶属江西省。

民国21年(1932),江西划为十三个行政区,星子属第三行政区(区驻瑞昌)。民国24年(1935),划归第五行政区(区驻浮梁)。

民国28年(1939),全省减至11个行政区,星子划归第九行政区(专署驻岷山);县府一度驻波阳、都昌等地。民国31年(1942),仍属第九行政区(专署驻武宁)。

194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29师进驻县城,星子县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星子县属九江专区(后改称九江地区)。

1983年7月九江地、市合并,星子县属九江市。

二、星子县有几百年的历史

星子县背倚庐山,面临鄱阳湖,东与都昌县隔水为邻,西与九江县、德安县接壤,北与庐山管理局山体相连,南与永修县湖洲相接。

全县人口2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01万人,区域面积8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和一场(东牯山林场)一处(鄱阳湖沙湖山湿地生态保护区管理处),72个行政村。星子县位于赣北。

背庐山,面鄱阳湖,相传“有星坠湖”。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止永修县,西邻九江、德安两县,北接庐山区。

县域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地跨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8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67公顷,国土结构为“三山四水分半田,分半道路和庄园”。

辖7镇、3乡、1个国营林场、1个湿地管理处,人口24万,有满、回、壮等多个少数民族。星子县建县千余载。

自古为“南国咽喉,西江锁钥,江右之门户”。商周为扬州之域,战国属楚,秦汉归九江郡辖。

五代十国吴杨溥大和年间(公元929-835年)设星子镇,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升镇为县。后历设南康军、南康路、南康府,辖星子、都昌、建昌、安义诸县,府、军均治于星子。

民国初废南康府,属浔阳道。建国后属九江市。

星子县星子县处匡山蠡水之间,生态环境优良。大气质量常年保持在Ⅱ级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0.7%。

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437毫米,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日照数1932小时。沿湖沙山为全省风洞,是江西第一个风力发电实验区。

辖区内庐山群峰竞秀,千米以上高峰达17座,拥有庐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涧水系发达,庐山诸多峡谷,数十条港涧,总长200多公里,地表水年径流量达5.2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1.6万千瓦。

中部玉京山、东牯山、华林山、黄龙山、沙山等,绵延数十公里,蕴藏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石、青石、钾长石、石灰石、高岭土等,其中花岗石储量达15亿m3,青石储量达1.1亿m3。有鄱阳湖220公里湖岸线,捕捞水面58.2万亩,盛产珍珠、甲鱼、鳜鱼、银鱼、螃蟹、虾等淡水珍品。

钟灵毓秀,星子县拥有卓绝的自然景观。国务院确定的382平方公里的庐山风景名胜区,有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在星子境内,一大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李白瀑布)、两大峡谷(桃花源、栖贤两大峡谷分别长12公里和6公里)、三大国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观音桥、秀峰摩岩石刻)、四大名泉(温泉、天下第一泉谷帘泉、天下第六泉招隐泉、聪明泉)、五大丛林(秀峰寺、归宗寺、栖贤寺、万杉寺、海会寺),闻名遐迩。

庐山富氡温泉,与陕西华清池、西班牙比里牛斯温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泉,水温常年保持在68-72℃,含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鄱阳湖丰水季节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34平方公里的沙山,绵亘12公里的沙滩岸线,颇具塞北风光。湖区内8万亩湖洲湿地,涨水为湖,冬涸为洲,为举世闻名鄱阳湖湿地,每年数十万只候鸟在此越冬,有鸟类150多种,世界珍禽10多种。

“真儒过化”之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古往今来,踏访田园诗人陶渊明故里的名人雅士,诸如李白、苏轼、朱熹、黄庭坚、米芾、王阳明、李时珍、董奉、徐霞客等,或吟诗、或讲学、或游历;达官显要冠盖如云,历代帝王李璟、康熙,近代名人ze、dz、lq、蒋介石、冯玉祥等,或避暑、或考察,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咏庐山诗文共2500篇,有1800篇写在星子,庐山摩崖石刻1300帧,其中700帧在星子。

中国文学名篇中,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李白《望庐山瀑布》、周敦颐《爱莲说》、苏东坡《题西林壁》,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收入我国大、中、小学教科书的名篇达七篇,全国罕见,县级唯一。神奇的星子县,是影响中国思想文化近千年的理学和一千数百年的禅宗兴盛区,是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南天师道的发祥地,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府、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所在地。

是中国田园诗的摇篮,是我国隐逸文化的典型区域。与此同时,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同山,多种文化交汇于此,成为独一无二的宗教文化现象,星子为繁荣中华哲学、文学、宗教、教育、医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3%。完成了环庐山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总体规划,温泉休闲旅游迅速发展,形成了江西旅游业的“星子现象”;工业总体规划已经完成,星子工业园和温泉高新技术项目区成为工业发展主要平台,沿湖大运量工业带建设已经启动;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和新城区控规已经启动实施,县城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人,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近百家生态农庄蓬勃发展,优质水稻、花卉苗木、特种水产、早熟梨、鄱湖野鸭已成为农业的特色和支柱产业。

以水、电、路为重点,基础设施日益配套完善,改造完成县城2万吨/日自来水厂、新建温泉2万吨/日自来水厂;全面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总投资7000万元的鄱阳湖货运码头即。

三、庐山的人文历史

庐山风景秀丽,文化内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

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

陈运和的诗作《庐山》称“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

白鹿体壮养于书院东林绿荫尽染佛寺”、“可见蒋介石残留足迹,敬仰md居住旧址,匡庐奇秀甲天下,世纪巨著出自此”。

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大哲学家朱熹振兴了白鹿洞书院。他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支柱,继往开来,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

自此,“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历史进程。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

星子啥意思 星子历史

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

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扩展资料: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

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

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南朝时的《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

宁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并真切地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

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

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亚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

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庐山

四、月球的历史

月球这个炽热的星球行成以后,它的自转和地球一样是自由的,当月球慢慢冷却下来以后,月球表面就行成了一个整体的壳,当这个壳体固定下来,壳体内的岩浆就会慢慢收缩,慢慢岩浆就会和壳体脱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就会形成很大的空间,岩浆在壳体内会形成一个球体,由于物体的万有引力,球体的一侧没能和壳体分开,这样月球就行成一个偏心的球体,随着月球的重心偏离一侧,(在地球月球的万有引力和月球向心力的作用下)月球自转一周的速度发生快慢变化,月球快慢自转的能量被月球内部岩浆摩擦吸收,慢慢月球形成月球的一面朝向地球。

五、月球的历史

月球的形成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麽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二.俘获说。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麽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三.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70亿年左右。

四.大碰撞说。这是近年来关于月球成因的新假设。1986年3月20日,在休士顿约翰逊空间中心召开的月亮和行星讨论会上,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本兹、斯莱特里和哈佛大学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卡梅伦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 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他们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