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海底铺设电缆和光缆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快捷、便利的信息传递手段,像击鼓传声、烽火狼烟、书信往来等都是人类曾用过的方法。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电信时代。在电线上,各种信息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进行传递,相当于每秒绕地球七圈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骤然缩短了。但是被大洋阻隔的人们,依然享受不到这么方便、快捷的通讯。为改变这种状况,1858年人们在北美和欧洲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同时英德两国间也铺设了电缆,从此,西方国家之间的信息往来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1866年,英国在大西洋铺设了一条连接英美两国的海底电缆。这条电缆全长3745千米,铺设时间仅花了短短的13天,当时轰动了全球。同陆地上电缆相比,海底电缆有很多优越性:一是,铺设时不需要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撑,因而投资少,建设速度快;二是,除了登陆地段以外,电缆大多在一定深度的海底,不受风浪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干扰,所以,电缆安全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海底电缆加入了新的内容,各国大规模铺设海底电缆的步伐加快了。1902年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我国海底电缆的铺设起步较晚,1976年10月开通了上海南汇县芦潮港至日本熊本县的海底电缆,可同时开通480条电话线路。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人们开始利用激光能在光导纤维中传输的特性来传递信息。油于光缆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保密性能高及抗干扰能力强,因而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有32个国家与地区通过海底光缆建立了最现代化的全球通信网络,可同时进行30万路电话通话或数据传输。
海底光缆通信在我国也得到迅猛发展。1993年建成的中日海底光缆系统,可开通7560条电话电路。1997年在上海南汇又建设了一条环球光缆(FLAG),连接全球12个国家,可开通12万条电话电路。现在我国开始建设中美、亚欧两条光缆,总通信能力将猛增到132万路,将为我国的光缆通信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海底电缆 海底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