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调查农业气候资源有什么用处

火烧 2016-11-09 12:19:27 1058
光、热、水、气等是作物生长的必需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足或过多,或者季节失调变异很大,或者与作物生长需要配合失当,或者与农业栽培措施南辕北辙,就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甚至还会造成严重减产。例如推广农业一年三熟制,有些地区成功了,而有些地区由于热量条件不足而遭

光、热、水、气等是作物生长的必需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足或过多,或者季节失调变异很大,或者与作物生长需要配合失当,或者与农业栽培措施南辕北辙,就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甚至还会造成严重减产。例如推广农业一年三熟制,有些地区成功了,而有些地区由于热量条件不足而遭失败;只有当改良了品种,缩短了生育期,科学安排茬口,使三熟制的早晚两茬免受低温危害,才能取得基本成功。因此,摸清农业气候资源和气象情况的家底,研究适应各类不同气候条件的增产措施,就可以对症下药,减少种植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以四川成都和温江地区为例。这些地区的纬度与上海相似,但因有山脉阻挡,北方的寒流难以入侵,冬春的平均气温比上海高2℃左右,日平均气温很少降到0℃以下,年降雨量也比上海少300毫米左右,因此夏熟作物基本上可以不停止生长。在这些地区,只要抓住休闲的冬季水田改造,扩大小麦、油菜耕作面积,就能夺得高产和稳产。


掌握当地农业气候资源,也可为农业的合理布局服务。江苏省的苏南地区3℃以上(这是冬麦生长的起点温度)的积温等值线有三条横穿而过,这三条线基本上反映了三熟制品种的不同布局:南部热量较多,采用“一早两晚”(早熟的冬麦,晚熟的早稻和后季稻);中部采用“一早两中”;北部热量较少,采用“三早夺高产”(三熟都用早熟品种)。上海东临大海,北倚长江,南靠钱塘江,西有太湖,由于各县的地理位置不同,在冬夏季风的影响下,受海陆的热量调节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很大。例如1971年夏季高温,上海市区和地处中北部的上海、嘉定等县35℃以上的酷暑天气多达22〜26天,早稻因“高温逼熟”而减产;而南部近海的南汇县,35℃以上的酷暑天气只有4天,早稻空秕粒少,产量反比上一年增加了。再如1977年1月31日的最低气温,中部和南部的上海、金山、松江等县低达-10.5〜-11.2℃,而北部近海的宝山区、川沙县只降至-7.2〜-7.5℃,这一年全国柑桔遭到严重冻害,八省一市的柑桔共冻坏了1400万株,唯独位于长江口的长兴岛和近海的一些果园安然无恙,而且获得丰收。

掌握当地农业气候资源,还能为引种移植和推广先进栽培经验提供气候依据。例如,原产地为热带高山的土豆,所以能在北方寒温带地区获得高产,是因为土豆性喜温凉,生长开花要求在13〜15℃,块茎形成要求在9〜12℃,并需长日照,而北方许多地区都具备这些条件,这就为土豆生长选择了适宜的环境。再如,一江之隔的上海市宝山区和江苏省海门县,两地大气候虽然差别不大,但在隆冬偏北季风下,地处江北的海门难得长江水体的温度调节,极端最低气温在-10℃以下,不能保证柑桔安全越冬,而宝山区则受水温调节的影响,气温偏高,柑桔可以安全越冬。这就是由于两地柑桔生长期的业气候条件不相似所致。

总之,重视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农业气候相似性的研究,将会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