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学自考内容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3-01-03 13:41:28 1049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详细资料大全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始建于1906年,2011年,学校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管理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和干部培训学院的教学科研人员合并
教育学自考内容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详细资料大全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详细资料大全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始建于1906年,2011年,学校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管理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和干部培训学院的教学科研人员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成为西南大学重点育造的研究型学部,是西南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至今已有百年办学底蕴。学部现任部长dz全教授。

基本介绍

中文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外文名:Faculty of Education创办时间:2011类别:研究型学部现任校长:dz全所属地区:重庆北碚主要院系: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系等主要奖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学科
4门国家精品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部简介,历史名人,历届领导,组织机构,学部党委,学部行政领导,教育科研机构,行政机构,督导机构,师资力量,

学部简介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始建于1950年,组建于2011年,是西南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复旦大学相辉学院教育系、四川大学教育系、重庆大学教育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四川省立教育系、川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和公民训育系、华西协和大学家政系、昆明师范学院教育系、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系等9个高校教育类专业相继并入构成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11年,学校将原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管理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和干部培训学院的部分人员合并组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成为西南大学重点育造的研究型学部。学部秉承晏阳初、张敷荣、高振业、刘克兰等老一辈教育学家的育人风范,发扬“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学校精神,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奋图强与开拓进取,构建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民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教育科学研究专门人才,而且走出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学人大家。学部现拥有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15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5个本科专业;拥有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市教育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拥有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拥有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重庆市的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教育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确定的第一批特色专业点。历史沿革 学部由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和教师教育学院构成,下设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系、学前教育系、特殊教育系、教育与经济管理系等5个系科,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等5个所(中心)。学部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15人,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36人。专任教师中近80%具有博士学位。 学部本科专业按照教育学大类招生,分设教育学、国小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教育管理等5个专业方向。为了培养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从2009年起开办以学部驰名世界的历史名人、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晏阳初实验班”。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成就卓著。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教育史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招收发展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84年,著名教育学家张敷荣教授领衔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并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个教学论博士;1998年,教育学原理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建立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始招收博士后;2003年,获得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开始在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史、学前教育学等15个二级学科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学部在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的同时,还招收教育硕士、高师硕士以及教育博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积极招收海外留学生以及国内外访问学者。随着学部的不断发展,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以本科教育为主向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育结构转型已经完成。 学部十分注重与国内外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不断将学部的教学和科研推向国际前沿。先后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美国德拉威尔大学、英国女王大学、加拿大不列巅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等海外名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学术研讨会、互派访问学者、互派研究生等方式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学部教学与科研的蓬勃发展。 教育学部将根据西南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总体部署,按照“以人为本、深度融合、转变观念、提高质量”的方针,实施“精英化、综合化、国际化”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能力建设为关键,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教育学部建设为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基地、高层次的咨询服务机构、示范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民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学部同仁将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尽快把教育学部建设为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高水平的研究型学部而共同努力。

历史名人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留学美国,获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锡拉丘斯等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晏先生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倡“识字、生计、文艺、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治旧中国的“贫、愚、弱、私”四大痼疾,首创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中国长沙、定县、北碚以及菲律宾、泰国、瓜地马拉等国推进平民教育。其在渝所创乡村建设学院,后并入西南师范学院。晏先生世界驰名,被誉为“最具有革命贡献的十大伟人”。 刘尊一(1904-1979),四川合江 人。1923-192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32-1933年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师范部学习教育原理等课程。1935-1936年广西南宁省立医学院教英文。1936年在香港大学进修心理学课程。1937年春-1937年夏在桂林广西大学家教社会学。1947-1948年在重庆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教社会学。1948-1949年在重庆中国公学 兼任教授教社会学。1946-1950年在重庆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任教授。1950年以后在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1950-1952年任系主任。 其主要著述有:《结婚与婚姻问题》、《学生运动与救国教育》、《中国经学史》(译)、《苏联的科学与教育》(译)、《亲职教育与学校教育》、《民众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讲义)、《新教育楷论》 。 何志汉(1924-1987),男,汉族人, 湖南资兴人. 1948年毕业于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教育系,先后担任乡村建设学院助教,川东教育学院讲师,1952年院系调整到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历任讲师,副教授, 教授, 硕士生导师.曾任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他曾为本科生讲授《教学论》,《教育政策法规》,《国小语文教学法》和《教育学》等课程.曾担任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学位课《教学论研究》,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为博士生讲授《中国教学论研究》。 何先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了专著《怎样教国小语文》,与人合作编写了《怎样培养小学生能力》,《鲁迅教育思想述探》,《教学论稿》 。 陈东原(1902-1978)安徽合肥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后留学获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回国,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安徽大学教授,中央教育部督学兼社会教育学院教授,重庆女子师范学院院长兼教授。1951年任川东教育学院教授。1956年调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 陈先生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和教育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尤专中国教育史。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妇女生活史》,《中国教育论》,《中国古代教育》,《民众心理 ABC》等,1936年出版的〈中国教育史〉影响尤大,被誉为"第一部中国教育史专著"。 周西卜(1904—1994),四川岳池人。193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1944—1948年在美国史丹福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教育科学。1949年始在四川教育学院任教授,1952后调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主要著作有:《On Supervision》、《A School Health Mogzam》、《How To Establish And Conduct The Community School》。 刘兆吉(1913-2000),男,山东青州人。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教育系,曾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重庆大学教育系教授。1952年始历任西南师大教育系教授,系主任,硕士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先生直流于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率先着手中国心理学史,教师心理研究,首创美育心理学。其著述甚丰,著有《文艺心理与美育心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之《文艺心理学》,《心理学大辞典》之《文艺心理学》,《心理咨询百科全书》之《美育心理》分卷,《美育心理学》,《美育心理研究》 等著作,荣获“中国现代心理专家"称号。 蒋良玉(1901-1991),四川卢县人,1926-1931年 就读于燕京大学,卢江大学,获教育学士学位。1930-1936年在私立成都协和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员,校长。1936-1937年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学前儿童教育院。1937-193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研究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38-1942年在任私立成都协和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42年至1946年在省立成都幼儿师范学校任校长,在树基儿童学院任园长,在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社会系担任副教授,在印度加尔各答,美国,加拿大,英国伦敦考查各类托幼教育。1947-1948年在私立树基儿童学院,华西协和大学任校长,教授兼任教育系主任。1949-1951年在广州协和中学幼儿部,成都树基儿童学院担任教师工作。1951-1954年在川西民主妇联保育员训练班,华西大学营保系任副主任,教授。1954年至1991年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外语系担任教授。 蒋良玉早年赴加拿大和美国留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系全国知名学前教育专家,英文教授。有"论中国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的组织领导"等论文,教材和译著发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何其恺(1915-1975),江苏仪徽人,1936-1937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教育系。1938-1941年就读于四川大学教育系。1949-1950年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科研所,主修"儿童心理学""幼稚儿童",1950-1951年 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心理系,主修"实练心理"。1942-1943年在内江县立简易师范校,隆昌县立简易师范校任教导主任。1943-1945年在四川 大学教育系任助教。1945-1949年四川大学教育系任讲师。1948-1949年兼任华西大学家政系副教授,四川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其主要著作有 《实练心理学》,《教育英文选》等。 高振业(1912-1996),1931-1934年就读于北平大学附属高中,1934年考入北平师 范大学教育系,1938年毕业后在西北师范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附中师范部教导主任。1947-1949年11月,他在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 担任教授,期间还兼任了乡村建设学院教授。解放后,任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了教育测量学,教育实练设计与实施,教育名著精读,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论专题研究等多门课程。1982年担任研究生导师后,指导教学论专业硕士生总计六届。1984 年和张敷荣等教授一起,申报并获准了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协助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教学论博士。 主要著作有:《高等院校教育系的培养目标》-刊于教育研究;《加强并改进高师的专业训练》-刊于课程 教材 教法;《教育统计学》(译著)四川教育出版社;《新中国教育目标》(合著);《现代教育原理与实践》;《中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对策》-加拿大学刊;《试谈 改革师范教育的几个问题》;《高等教育系课程设定和教学方案改革》;《欧洲几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 吴祥祯(1928—1992),辽宁铁岭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学院,获硕士学位。1954年始任教于西南师范学院,历任教育系教授、系主任,校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4部,代表性著作为《教育学》,多次获四川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叶麟(1893一1977),四川兴文人。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9年获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7年任四川大学教育系主任,后调任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著有《兴趣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翻译出版《阿朵耳光》、《导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列宁对苏联的教育贡献》等。 刘克兰(1924.1-2002.9),女,汉族,1924年1月出世于湖南澧县,1950年8月毕业于国立师范学院教育系(经院系调整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后改为西南师范大学)。1952年赴北京大学进修,自1950年9月起,历任西南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学论硕士导师,博士研究生副导师,先后担任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名著选读,md教育思想研究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课程。编写出版《教育学》,《教学论》,《现代教学论》,《现代教学原理与实践》,《课堂教学策略》,《西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等教育专著、译著,发表论文十余篇。《教学论》获四川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现代教学论》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现代教学原理与实践》和《西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分别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曾先后四次获校优秀教师称号。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9届32名,均获硕士学位,其中6名考上博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证书。 普施泽(1901-1980),湖北应城人.1923-1925年在美国米索里(密苏里)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25-1928年美国米西干省立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28-1929年在安徽省立大学教育系任教授.1929-1930年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教授.1930-1934年在燕京大学教育系任副教授。1936-1936年在北平中国学院任哲教系教授。1936-1940年在北平蒙藏学校担任教务主任,1940-1944年在武昌大学哲教系任教授。1944-1947年在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附中兼任校长。1944-1946年在成都空军参谋学校担任英 文教官。1948-1949年在成都空军机械学校担任英文教官。1950-1952年在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1952-1953年在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担任教授。1953-1970年在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并于1953-1966年兼任系主任。 秦仲实(1904-1998),重庆市丰都人。193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广东省 第四中学,汕头市第一中学,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1934年7月至1935年2月在上海从事翻译工作,1935年2月至7月任原中央政府考试委员会 书记官,1935年8月至1940年4月在四川达县师范学校,任首届校长,1944年4月至1946年8月任四川省教育厅督学,1946年8月至1950 年8月任四川省教育学院教授,在此期间,兼四川省立重庆中学校长,重庆大学教授。1950年10月起任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讲授过"教育学","教育统计学","教育行政学","中等教育教学测练"等多门课程。 秦仲实翻译了《科学在今日》,《怎样做父母》,《时间,空间与运动》,《心理无线学》,《逻辑例解》,《世界政治家列传(上册)》等论著,主要编著了《教育学》,《md教育思想》,1975年参加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的编审工作,获国家新闻出版局颁发的荣誉证书。 任宝祥(1910-2000),河北沧州人,1936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教育学、社会学专业。后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1948年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74届国际工作会议。历任原国立师范学院讲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社会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始任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外国教育史硕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社会学会副理事长、《教育大词典》顾问等。任先生致力于教育史和教育社会学研究,其著述有:《外国教育史提要》、《社会学概要》、《外国教育学家论德育》,主译校《西方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资料》等。 任致嵘(1900-1986),男,汉族,北京人。192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25-1929年 在北京育英中学担任教员,1926年在北京林聚地毯工场担任教员,1929年至1931年任北京青年会干事,1930年任平民教育促进会研究员,1936 年至1937年在衡山乡村师范学校担任教员,1937年至1938年在抗战剧团担任指挥,1938年至1939年在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练学校担任教 员,1939年至1941年在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学校担任音乐科主任,英文教员,1942年在1945年在四川省立华阳中学担任教员,1945年至1946 年在成都胜利厂任厂长,1945年至1947年在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任讲师,1949年在华西大学乡村建设系担任讲师,1949年至1950年在乡村建设 学院担任副教授兼总务长,1950年至1952年在川东教育学院任副教授。其中主要著述有:《"儿童世界"十三曲》,《任致嵘歌曲》,《任致嵘戏剧曲 选》。 罗容梓(1900-1967),男,江西新建人。1926年至1928年在美国比巴德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1931-1932年在浙江杭州省立民众教育实练学校实练部担任主任,1932年在江西省教育厅担任科长,1932-1936年在国立武汉大学哲教系任教授,1941-1947年在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系任教授兼分校校长,1947-1950年在重庆大学教育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1948-1950年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1950-1967年在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担任教授。他所担任的课程有:《世界教育史》、《教育学》等。 张增杰(1913—1986),福建福州人。194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教育系,1952年调入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曾任《心理科学通讯》编委、《四川心理学动态》主编。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研究,出版的专著《心理学教学方法》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心理学教学方法的专著,开创了国内青年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研究,另有著作多部。 张敷荣(1904—1998),贵州普安人。1936年毕业于美国史丹福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任四川大学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西南师范学院(大学)教育系(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教授,1981年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曾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个教学论博士。撰写、发表论著、译著、论文70余部(篇)。1991年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邓胥功(1886—1976),重庆市人。191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11月,被派往美国留学,后赴欧考察教育。1931—1952年在四川大学任教授,后调入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著有《教育学大纲》、《教育通论》等。 宋谋欧(1900-1969),男,四川江北人。1924年毕业于英国布利斯脱大 学,1926-1927年在成都大学任教授兼任哲教系主任,1928-1929年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1929-193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讲 师,1930年至1931年在河南大学任教授,1932-1933年在重庆大学任讲师,1935-1936年在云南大学任教授,1941年至1950年在 四川教育学院任教授兼教育系主任,1947年至1948年在重庆乡村建设学院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重庆女子师范学院任教授。其担任的主要课程 有:《教育心理学》,《教师史》,《师范教育》。 张清津(1909—1977),山东潍县人。1939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1947年始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后调入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系主任,主讲《心理学》等课程。代表性著作有《中华教育辞典》、《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儿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

历届领导

任职时间
党总支(党委)负责人
行政负责人
1950-1951
支部书记:高涯生
系主任:刘尊一
1952
总支书记:高涯生
系主任:段喆人
1953-1954
总支书记:高涯生
系主任:普施泽
副系主任:张清津
1955
总支书记:高涯生(兼)
副 书 记:钱家兰
系主任:普施泽
副系主任:张清津 高涯生
1956-1957
副 书 记:钱家兰
系主任:普施泽
副系主任:张清津
1958
总支书记:钱家兰
系主任:普施泽
副系主任:张清津
1959
总支书记:钱家兰
系主任:普施泽
1960
总支书记:钱家兰
系主任:普施泽
副系主任:刘兆吉
1961
副 书 记:张汝成 褚家琼
系主任:普施泽
副系主任:刘兆吉
1962-1964
总支书记:石仲达
副 书 记:张汝成
系主任:普施泽
副系主任:刘兆吉
1965-1966
副 书 记:张汝成
系主任:普施泽
副系主任:刘兆吉 吴清冰
1967-1972

1973-1977
总支书记:张汝成
1978
总支书记:张汝成
系主任:刘兆吉
副系主任:刘杖云 吴清冰
1979-1983
总支书记:张汝成
副 书 记:李恩德
系主任:刘兆吉
副系主任:刘杖云 吴清冰
1984
总支书记:李恩德
副 书 记:王青山
系主任:吴祥祯
副系主任:杨宗义 吴清冰
总支书记:张汝成
1991-1994
总支书记:杨方德
系主任:李定开
副系主任:周鸿 李承武 廖其发
1995-1998
副 书 记:赵福浩
院长:李承武
副院长:龚自芳廖其发 张传燧
1999-2003
总支书记:安春元
副 书 记:陈英
院长:张诗亚
副院长:刘电芝
2003-2004
党委书记:杨尚秋
副 书 记:陈英
院长:张诗亚
2005-2007
党委书记: 杨尚秋
副 书 记:陈英
院长:靳玉乐
副院长:dz全 易连云
2008-2011.6
党委书记: 杨尚秋
副 书 记:王华敏
院长:靳玉乐
副院长:dz全 易连云 陈恩伦
2011.7-2011.12
党委书记: 杨尚秋
副 书 记:王华敏
部长:靳玉乐
副部长:dz全 易连云 陈恩伦 陈旭
部长助理:王牧华
2011.12至今
党委书记: 杨尚秋
副 书 记:王华敏
部长:dz全
副部长:易连云 陈恩伦 王牧华

组织机构

学部党委

姓 名
职 务
工作范围与职责
杨尚秋
党委书记、兼统战委员
负责学部全面党务工作
王华敏
党委副书记
负责学部学生工作
石隆伟
组织委员
负责学部党委组织工作
赵晓霞
组织委员
负责学部党委组织工作
dz全
政保委员
负责学部党委政保工作
唐智松
宣传委员
负责学部党委宣传工作
刘义兵
纪检委员
负责学部党委纪检工作
张家军
保密委员
负责学部党委保密工作
赵 斌
青年委员
负责学部党委青年工作

学部行政领导

姓 名
职 务
工作范围与职责
dz全
部 长
负责学部全面工作,并分管学部学科建设工作
杨尚秋
副部长(兼)
负责学部行政工作与人事工作
易连云
副部长
兼教育研究院院长
负责学部全日制科学学位研究生教学、科学研究工作
王牧华
副部长
兼教育学院院长
负责学部全日制本科生教学、教师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部长助理 于泽元
部长助理
负责学部文科基地等科研机构、协助分管科学研究、产学研开发工作。
唐智松
部长助理
负责学部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本科生扎根计画、教师教育工作。
彭泽平
部长助理
负责学部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工作。
胡琴
教育学院副院长
协助部领导负责继续教育总协调工作。
石隆伟
工会主席
教代会主任
负责学部工会与教代会工作。

教育科研机构

机 构
负责人
教育学院
院 长:王牧华(兼)
副院长:胡琴
教育研究院
院 长:易连云(兼)
教师教育学院
院 长:刘义兵
副院长:张学斌、刘永凤
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院 长:张卫国校长(兼)
常务副院长:周常勇副校长(兼)
执行院长:温铁军
机 构
负责人
教育学系
主 任:彭泽平
副主任:王正青
课程与教学系
主 任:于泽元
副主任:罗生全
学前教育系
主 任:胡福贞
特殊教育系
主 任:赵 斌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主 任:杨 挺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主 任:宋乃庆
教育科学研究所
所 长:谢长法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所 长:黄蓉生
副所长:赵伶俐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所 长:陈时见
教育政策研究所
所长:李玲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主 任:宋乃庆
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主 任:靳玉乐
常务副主任:宋乃庆
西南大学扫盲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夏海鹰
副主任:欧本谷、艾 兴

行政机构

机 构
负责人
学部行政办公室
主任:谯 宏
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主任:秦荣芳
本科教学办公室
教师教育办公室
秘书:胡 蓉
学科建设办公室
主任:邹尚智
教育信息中心
主任:陈天宇
教育多功能实验中心
主任:陈本友
继续教育中心
主任:胡 琴
副主任:陈晓霞
国际部
主任:戴华鹏

督导机构

学位委员会 主 席:dz全 副主席:易连云 陈恩伦 委 员:冯维、廖其发、李玲、李森、王德清、杨晓萍 学术委员会 主 任:dz全 副主任:宋乃庆 易连云 委 员:陈时见、陈恩伦、靳玉乐、刘义兵、谢长法、赵伶俐、张学敏 教授委员会 主任委员:宋乃庆 副主任委员:赵伶俐 范 蔚 委 员:冯维、刘云艳、兰英、李静、李姗泽、刘茜、彭泽平、任一明、唐智松、吴晓蓉、徐学福、谢长法、夏海鹰、么加利 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周 鸿 副主任委员:王华敏 王牧华 委 员:唐智松、彭泽平、于泽元、李静、赵斌 、罗生全、王正青、伍叶琴

师资力量

教授 姓名 职称 所属科系 现从事专业 于泽元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兰英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dz全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刘义兵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刘茜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李森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李子建(长江学者)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范蔚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宋乃庆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夏海鹰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么加利 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学原理 任一明 教授 教育学系 外国教育史 孙振东 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学原理 李玲 教授 教育学系 比较教育、教育管理 吴晓蓉 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学原理 陈时见 教授 教育学系 比较教育 易连云 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发展 王德清 教授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教育管理 张学敏 教授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教育管理 陈恩伦 教授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教育管理 徐学福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靳玉乐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杨挺 教授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教育政策与法规 周谊 教授 教育学系(退休教授) 比较教育 周鸿 教授 教育学系(退休教授) 教育学原理 赵伶俐 教授 教育学系 高等教育、美育心理学 唐智松 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学原理 谢长法 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史 彭泽平 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学原理 廖其发 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学原理、教育史 徐辉 教授 教育学系 比较教育学 刘云艳 教授 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 杨晓萍 教授 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 李姗泽 教授 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 李静 教授 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 蔡岳建 教授 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 冯维 教授 特殊教育系 特殊教育、教育心理学 张辉蓉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罗生全 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倪胜利 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学原理 王华敏 教授 教育学系 高等教育 副教授 姓名 职称 所属科系 现从事专业 王牧华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王书林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艾兴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李玉文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李宝庆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吴岚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教育学原理 何茜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沈小碚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张家军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金玉梅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袁顶国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教育评价 伍叶琴 副教授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教育管理 张振改 副教授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教育管理 欧本谷 副教授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教育管理 钟婉娟 副教授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教育管理 邓翠菊 副教授 教育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石隆伟 副教授 教育学系 比较教育 冉春 副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史 阳泽 副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心理学 杨梅 副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史 汪宏 副教授 教育学系 美育原理 张正江 副教授 教育学系 教育史 周琴 副教授 教育学系 比较教育 唐小为 副教授 教育学系 科学教育学 彭爱辉 副教授 教育学系 数学教育 王丹 副教授 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 苏贵民 副教授 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 胡福贞 副教授 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 胥兴春 副教授 学前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代光英 副教授 特殊教育系 特殊教育 杨柳 副教授 特殊教育系 特殊教育 赵斌 副教授 特殊教育系 特殊教育 王天平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赵鑫 副教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王正青 副教授 教育学系 比较教育学 邓磊 副教授 教育学系 高等教育学 姚琳 副教授 教育学系 比较教育 李欢 副教授 特殊教育系 特殊教育 讲师 姓名 职称 所属科系 现从事专业 刘晓雪 讲师 课程与教学系 教育技术 陈晓霞 讲师 教学管理 易香岭 讲师 课程与教学系 教育技术 周玲 讲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戴华鹏 讲师 课程与教学系 课程与教学论 韦吉飞 讲师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人力资源开发 王雁玲 讲师 教育学系 美育原理 王雪 讲师 教育学系 英语教学论 李雪垠 讲师 教育学系 美育原理 吴渊 讲师 教育学系 教育史 陈本友 讲师 教育学系 教育学原理 徐克强 讲师 教育学系 英语教学论 江小英 讲师 特殊教育系 特殊教育 秦旻 讲师 特殊教育系 特殊教育 凌东山 讲师 特殊教育系 特殊教育 谢言梅 讲师 特殊教育系 特殊教育 党务行政人员 姓名 职称 职务 现从事专业 杨尚秋 研究员 党委书记兼副部长 党务、行政 王华敏 教授 党委副书记 高等教育 谯 宏 副教授 部办公室主任 行政管理 秦荣芳 助理研究员 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 行政管理 吴安平 工程师 实验中心主任 实验管理工作 陈中华 助理研究员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br>《基础教育》杂志编辑部办公室主任 行政管理 陈天宇 馆员 信息中心主任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陈晓艳 馆员 信息中心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胡 琴 助理研究员 继续教育中心主任 教学管理、行政管理 唐云富 副研究馆员 继续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 教学管理 李 佳 讲师 党委秘书 研究生辅导员 李晶晶 讲师 团委书记 本科生辅导员 王治香 助教 图书资料管理 沈光全 高级工 行政收发工作 潘丽 工程师 实验中心 实验管理工作 李清 主任科员 研究生辅导员 学生管理 邹尚智 主任科员 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胡 熔 本科教学秘书 教学管理 易 琼 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助理 教学行政管理 蔡国芳 工勤人员 王新皓 助教 本科生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