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造黄土高原
我国华北、西北有很大一片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南至秦岭,北到阴山,东抵太行,西达贺兰山,面积约有9亿2千万亩。这些黄土堆积很厚,质地疏松,可供植物吸收的矿物质养分丰富,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盛,森林茂密,适于农牧业发展的沃野;但是,大约在唐、宋时代,相当多的地方变成了自然灾害频繁,农林牧都不兴旺的贫瘠地区。到今天还有的地方每亩田仅产粮30〜40斤。要是把它改造过来,即使只达到一般的生产水平,増产的规模也是很大的,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有没有办法把黄土高原改造好呢?人们正在探讨,还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试验。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六畜兴旺,粮食亩产量成倍增加的效果。办法很多,究竟那种办法好呢?说法不一,需要实践进一步检验,还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造新的好办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要改造好黄土高原,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保持好水土。
黄土质地疏松,在直接受到暴雨山洪冲刷的时候,容易流失。而这一带冬季天寒,春多大风,夏多暴雨,黄土表层经过冬季的冰冻,更加疏松,再受到大风吹飏,暴雨冲击,流失得就更厉害了。近年来,有些地区一年流失的土壤,平均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有4000〜5000吨,这些土壤中的大量养分也随着丧失。在一些地方还造成沟壑,使可以种植的土地面积减少。目前每年来自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泥沙达到11亿吨左右,仅以此计算,流失的氮、磷、钾等肥分就有23亿公斤左右,大大超过了全国一年化肥的施用量。
![]() |
假使黄土表面草木茂密,这就象给它盖上了一条绿色的“被子”,暴雨山洪都难以把它冲走了。因此,必须采取植树造林,就可以使土地保住了水肥,植物也就更加繁盛,同时又加强了保持水土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在山坡上垒石造田,开辟层层水平梯田,既可多贮一些水,又可扩大农田面积;在山沟里修建水库,拦蓄流入山沟的水分和泥沙。这些办法,不仅可以制止水土流失,还可以绿化山头,扩大农田面积,増加粮食的生产。
现在,我们认识到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组织集体的力量来改造自然,是能够把黄土高原改造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