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他是富少干革命,深得毛主席信任和欣赏,比林彪当军长还早一个月
他是富少干革命,深得毛主席信任和欣赏,比林彪当军长还早一个月 1927年底,湘南重镇宜章城内的一个酒楼里正在举行一场较为丰盛的宴会,参加的一方是宜章城内的一干军政要人,而另一方则是国民革命军第16军4

他是富少干革命,深得毛主席信任和欣赏,比林彪当军长还早一个月
1927年底,湘南重镇宜章城内的一个酒楼里正在举行一场较为丰盛的宴会,参加的一方是宜章城内的一干军政要人,而另一方则是国民革命军第16军47师104团团长王楷以及团副胡少海。忽然王楷一摔酒杯,冲出一帮人来,将宜章城内的军政要人,一网打尽。 这一幕正是红军有名的经典之作:智取宜章城。这个王楷不是别人,正是朱德的化名,在智取宜章城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胡少海,如果没有胡少海,我军就不可能智取宜章城。 胡少海于1898年出生于宜章下胡家村,他的家庭是宜章著名的富豪,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有权势的绅士。胡少海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几个兄弟有的在国民党军队供职,有的在乡里做绅士。 胡家是湖南宜章县的首富,势力非常大,胡少海的父亲胡泮藻在当地也是风云人物。胡少海兄弟七人,他排行第五,大家都叫他五少爷。胡家几位公子都子承父业,收租子放高利贷。 按理说在这样家庭出身的少爷肯定养尊处优,像多数公子哥一样,油头粉面、养妻纳妾,然而胡少海却出污泥而不染,从小为人正直,同情穷人,经常拿家里的钱财来救济穷人。胡少海经常劝父亲和哥哥,做人要收敛一些,给穷人留条活路,却被父兄痛斥为背叛家风。 1915年秋,随长兄赴武汉,在汉口读中学。后又考入广东乐昌中学。1921年投入嘉禾民军李竹陶部不久,被孙中山总统府参军兼湘粤边界安抚使李国柱收编,因此他在李国柱部队当了一名士兵。 当兵后,他吃苦耐劳,作战机智勇敢,屡建战功,而且他是一个知识分子,这在当时的士兵中是非常罕见的,于是他先后任连长、独立营长,并被送去鄂军讲武学校第五期学习,毕业后任团长,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参加北伐,在这过程中,他学习了共产党的理论,并对共产党的理论深为赞同。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他看清楚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他毅然放弃团长的位置,脱离旧军队,在中共党组织的影响下,拉起革命队伍活跃在湘粤边境。 1927年,我军独立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了,然而起义很快失败,1928年初,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队伍来到了宜章,胡少海知道这个消息后,便立即找到了朱德陈毅,共同商议了智取宜城的计划。 胡少海本就是宜章人,因为他在国民党军中当团长,在宜章也是一个名人,宜章的政要都知道他,因为当时的信息闭塞,虽然胡少海离开了国民党并拉起了自己的队伍,但是宜章的政要们并不知道,仍然热烈欢迎这位国军的领导,从而使我军智取宜章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智取宜章的消息传到了胡家,胡少海的六弟很生气,亲自率反动民团来围攻五哥。可想而知,民团当然不是红军的对手,胡老六也成了俘虏。这激怒了父亲胡泮藻。1928年7月5日,胡泮藻在报纸上发布通缉令,说五子胡占鳌(胡少海学名)忤逆不道,与朱德等部窜入宜城,屠杀士绅,焚烧民屋,罪大恶极,望各部上峰通缉此逆子,赏大洋500块。 智取宜章后,经高静山介绍,胡少海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胡少海被任命为独立第3师师长。1927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第一师和胡少海率领的第3师以及第7师相继到达宁岗,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29日晚上,毛主席来到胡少海的住处,两人一见如故,促膝而谈,直至午夜。至5月,他被任命为红四军二十九团团长、军委委员,可见毛主席对胡少海的信任与欣赏。 由于工作出色,1929年7月,军委指定他负责组建闽西地方红军第一支正规部队——红四军第四纵队,任司令员。他治军严谨,灵活运用井冈山红军建设的经验,使第四纵队很快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红军地方主力。他贯彻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带领部队不断打击敌人,巩固和扩大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1929年底,胡少海参加了我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四军第9次党代表会议,即古田会议,1930年5月,闽西红军扩编,成立红二十军,他任军长。而林彪是在1930年6月当上的军长,他当军长比林彪早了1个多月。 不久,红二十军和红四军第四纵队合编,成立二十一军,他任军长。7月,为了扩大苏区,巩固革命政权,他率二十一军围歼边境山区永福的土匪武装,亲临前线指挥战斗,8月6日傍晚,胡少海亲自到十字街口察看地形,不料大炮楼内射来一阵枪弹,他腹部被击中,向龙岩中甲方向转移,行至半途,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于龙车,年仅32岁。解放后,为纪念胡少海,漳平市将一条街命名为少海路。 天择:胡少海虽然生在富人家里,但是却有为穷人着想的思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之后自愿放弃国民党官位,投入到革命事业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也说明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很赞哦!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