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人民群众掌权而生的伟人
毛主席,为人民群众掌权而生的伟人
---------毛主席自己如何说文革
毛主席说,自己一生为中国人民做了两件大事:为中国人民夺取政权,为工农群众(劳动者)巩固政权。
晚年的毛主席,曾多次谈到自己一生中所做的“两件大事”:一、创建了新中国;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曾不解地问他:“您为人民做了那么多的事,怎么只有两件?”毛泽东回答:“值得提的就是这两件。”
“文化大革命”后期,国内曾广为流传一首署名“毛泽东”作的《诉衷情》词:“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后辈,恐将夙愿,付诸东流!”虽然该词作者至今仍无从考证,但却明白无误的准确表达了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时的心情。
“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为巩固中国工农群众劳动者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当中,被他认为是最具代表性和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毛泽东认为:建国以来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有用“文化大革命”这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来揭发我们执政党、政府的黑暗面” ,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也就是他将“文化大革命”作为平生“第二件大事”的主要缘由。
毛主席关于文革的言论如下:
毛主席:“我多次提出问题(如老爷卫生部问题、干部贵族学校问题等,详见《毛主席,人民愤青第一人》),他们(官僚)接受不了,阻力很大……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走回头路。”“我们有一部分干部不接近人民群众,做官当老爷,对付这些人,我毫无办法。这回好,群众就整他了”。
毛主席说:“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将来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变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要是按照他们(指毛泽东认为搞“修正主义”的领导人)的做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
毛主席说:“看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的,我们这个基础不稳固。据我观察,不讲全体,也不讲绝大多数,恐怕是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工厂里头,领导权不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在工人群众手里了。”“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团结起来,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要落实到每个工厂、农村、机关、学校。”
毛泽东一生为工农群众劳动者做了“两件大事”:一、夺取政权;二、巩固政权。这也印证了毛泽东上个世纪30年代讲过的一句名言:“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
下面这些话,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挚情感:“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放弃,有什么缺点错误不能够改正么?”
毛主席1965年5月22日重上井冈山时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什么?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土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可以管理军队军事和经济(甚至包括伙食),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
“教科书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学者在学术上要百家争鸣,知识分子在文艺、文学和理论上要百花齐放,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要大鸣大放。“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人民可以充分行使当家作主权利那样一个政治局面”(1957年7月)。
毛主席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简称为鸣放,专指专家、学者、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都可以公开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制度。 作者:崔士忠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