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家四将和四大天王 天龍八部與四大天王
天龍八部與四大天王
天龙八部在佛教中,不但有佛、菩萨和弟子们,还有作为佛的护卫神的八部护法,称为「天龙八部」。这些护法神,原多是古印度婆罗门教和各种外道的崇拜对象,後来受佛感化,皆皈依佛门。天龙八部包括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侯)罗迦。所谓天,就是住在天界的天神。佛教认为只有修习十善,修根本四禅的人们。才能升入天部中,到底有多少天神呢?《经律异相》一书记载;欲界有六天,主要有四大天王,忉利天和他化自在天等;色界十八天,主要有大梵天(又名鸠摩罗天)、遍净天和大自在天等;无色界四天。佛教中的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所以表现的形象也就是传统龙的形式。龙部有八大龙王,以难陀、跋难陀最为着名。夜叉,意译就是恶鬼。这种鬼面目狰狞,能腾飞,能土遁,还常伤人。夜叉又有地夜叉和飞行夜叉之分。乾闼婆,就是音乐神,它演奏的音乐威力极大。阿修罗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而又极其丑的怪物。佛经上说他非常凶恶好战,与帝释天交战,抓住了日、月。不过最後还是皈依了佛法。迦楼罗,汉文译为﹁金翅鸟﹂。据说它两翅相距三百三十六万里,靠吃龙维生。紧那罗是歌神,相传是能歌善舞的女性,嫁与乾闼婆为妻。摩(目+侯)罗迦,就是大蛇的意思,它也是一种乐神。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欲界六天之一。他们分别护持着释迦佛世界的四个洲。四个洲是如何划份呢?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是大海,海的四面各有一洲。东方的叫东胜身洲,又称持国天,其统领叫提多罗;南方的叫南赡部洲,又称增长天,其统领叫毗琉璃;西方的叫西牛货洲,又称广目天,其统领叫毗留博叉;北方的叫北俱罗洲,又称多闻天,其统领叫毗沙门。四大天王各率二十八部夜叉大将,镇守佛国一方。印度早期佛教雕刻中就有四天王的形象。在中国的石窟中,四天王作为护法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敦煌第二八五窟西壁上画的四天王,头戴花鬘冠,上身穿着甲胄,下身穿战裙,赤脚。南边的二天王,一个是持两股戟的西方广目天王,一个是执矛的南方增长天王;北边的二天王,一个是托塔的北方多闻天王,一个是持剑的东方持国天王。现在寺庙中保存的四大天王像,多数是明代以後的作品。这些形象比早期的天王像加入了更多的中国风俗,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器有所改变,被象徵为风、调、雨、顺。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剑,象徵风;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象徵调;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象徵雨;西方广目天王手握一条蛇,象徵顺。这种象徵如意吉祥的天王,比印度象徵「四大」(地水火风)的天王,更容易被一般中国人所接受,所以关於天王的传说很多,但往往将天王与金刚相混淆。在四大天王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大概是北方天王了,就是手中托塔的毗沙门天王。从唐代後期开始,毗沙门天王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了密宗供养的主像之一。敦煌唐代壁画中的毗沙门天王,多是雄踞在侧壁,全身武士装,左手托一宝塔。宋代以後,毗沙门天王的形象就不多见了。现在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托塔天王,是毗沙门天王和唐代名将李靖的混合体,已经成了中国形象的佛教护法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