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仇旧成语 成語: 朋比作仇是什么意思?

火烧 2022-09-13 15:35:09 1064
成語: 朋比作仇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4732成語: 朋比作仇注音: ㄆㄥˊ ㄅ|ˋ ㄗㄨㄛˋ ㄔㄡˊ漢語拼音: é g ì zuò chóu參考詞語: 朋比為奸釋義:義參「朋比為奸」。見「
仇旧成语 成語: 朋比作仇是什么意思?

成語: 朋比作仇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4732成語: 朋比作仇注音: ㄆㄥˊ ㄅ|ˋ ㄗㄨㄛˋ ㄔㄡˊ漢語拼音: péng bì zuò chóu參考詞語: 朋比為奸釋義:義參「朋比為奸」。見「朋比為奸」條。Emoji符號: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朋比作仇”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朋比為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絳(西元764∼830),字深之,唐朝贊皇人。其一生時值中唐時期,國勢漸衰,外部藩鎮勢力越來越大,而朝中的朋黨之爭也愈演愈烈。李絳一向行正道,勇於犯顏直諫,深得唐憲宗的欣賞,每每徵詢其意見,協調事務。典源此處是摘自《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提到當時朝中朋黨之爭激烈,唐憲宗深以為慮,因而詢問李絳,李絳說:「自古以來君主最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的小人,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經常互相勾結做壞事。而遵守正道的人,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毀謗,往往不得善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形勢,身為一國的君主,怎能不加以戒惕!」後來「朋比為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互相勾結做壞事。典源: 此處所列為「朋比為奸」之典源,提供參考。《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帝患朋黨,以問絳,答曰:「自古人君最惡者朋黨,小人揣知,故常藉口以激怒上心。朋黨者,尋之則無跡,言之則可疑。小人常以利動,不顧忠義;君子者,遇主知則進,疑則退,安其位不為它計,故常為奸人所乘。夫聖人同跡,賢者求類,是同道也,非黨也。陛下奉遵堯、舜、禹、湯之德,豈謂上與數千年君為黨耶?道德同耳。漢1>時名節骨鯁2>士,同心愛國,而宦官小人疾3>之,起黨錮之獄4>,訖5>亡天下。趨利之人,常為朋比6>,同其私也;守正之人,常遭構毀7>,違其私也。小人多,譖言常勝;正人少,直道常不勝。可不戒哉!」絳居中介特,尤為左右所不悅,遂因以自明。〔注解〕(1)漢:朝代名,西元前206∼西元220,由漢高祖劉邦滅秦,並打敗項羽所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2)骨鯁:比喻正直。鯁,音ㄍㄥˇ。(3)疾:憎恨。(4)黨錮之獄:東漢末,桓帝、靈帝之際,宦官干政弄權,朝綱大敗,太學生起而批判,反遭奸宦構陷,被捕入獄者數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殺。前後共兩次,朝中賢良盡失,史稱為「黨錮之禍」。錮,音ㄍㄨˋ。(5)訖:窮盡、消滅。(6)朋比:一群人彼此勾結集黨營私。(7)構毀:設計陷害、毀謗。書證:01.《封神演義.第二回》:「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仇,天下事尚忍言哉!」 成語接龍

“朋”字開頭的成語

朋比為奸朋比作奸朋比作仇

“仇”字結尾的成語

敵愾同仇不共之仇朋比作仇 參考鏈接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朋比作仇。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朋比作仇”分成的單字詳解:

朋, 比, 作, 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