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大寨村的发展历程

火烧 2022-11-26 12:24:18 1047
大寨村的发展历程 昔阳县的大寨村位于虎头山的一个坡面上,村中间是一条沟。在人民政权建立前夕,全村有约800亩耕地,64户人家,190多口人。这些耕地如果平均占有的话,每户约合10多亩。但实际情况却不是

大寨村的发展历程  

昔阳县的大寨村位于虎头山的一个坡面上,村中间是一条沟。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大寨村的发展历程

在人民政权建立前夕,全村有约800亩耕地,64户人家,190多口人。

这些耕地如果平均占有的话,每户约合10多亩。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按照大寨展览馆提供的数字,当时全村约800亩土地,有60%,也就是大约480亩为1户地主和3户富农所占有;另有22%,即170多亩为12户中农所占有;而其余48户贫农、下中农一共才占有不到150亩耕地。

太行山区的耕地十分贫瘠,生产条件又极为简陋,粮食产量很低。

1亩地1年能收获70公斤粮食就算不错了。

广大农民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大寨人说他们过去有三穷、五多。

三穷是:人穷,地穷,村子穷;五多是:当长工打短工的多,负债欠账的多,讨吃要饭的多,卖儿卖女的多,寻死上吊的多。

后来使大寨闻名天下的陈永贵,他的母亲和姐姐就被卖掉,而他的父亲在万般无奈的境况下,就是上吊寻死的。

由于人穷,大寨村的住宅也十分简陋。

人们多在山沟的两边土坡上挖土窑居住。

只有少数有钱的人家盖得起砖房或用石头垒起窑洞。

大寨穷也没有穷出名来,因为太行山深处的乡村普遍很穷,大寨并非特殊。

大寨村之所以名闻天下,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村里出了个陈永贵。

在他的领导下,大寨村民自力更生、战天斗地、艰苦创业,重新安排家乡的山河面貌,从而引起了世人的景仰。

而在陈永贵之前,大寨几乎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印记。

民国年间编修《昔阳县志》,尽管大寨距县城只有5公里, 但由于“无可道也”,县志竟连大寨的村名都不记载。

昔阳在1940年被日本人占领,成了沦陷区。

不过在当时,凡有日本军队的地方,也有gcdzg领导的抗日武装。

太行山区是gcdzg抗日武装斗争的重点区域,除了正规军,还有许多抗日游击队。

当时在昔阳一带活动的就有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营。

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日斗争中发展壮大,也教育了广大生活在太行山区的老百姓。

1945年8月,日本军队无条件投降,昔阳县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大寨的贫苦农民盼来了翻身解放的一天。

在随之而来的土地改革中,大寨35户贫农和下中农分得了土地400多亩、房屋41间、窑洞32眼,还分得了一些牲畜和生产工具。

第二年,大寨贫苦农民贾承福、贾承财、贾进财先后加入gcdzg,成为大寨村的第一批中共党员。

开始,他们被编入邻村武家坪的党支部。

1947年,便在大寨正式建立了党支部,贾进财为首任党支部书记。

村坐落在虎头山下,层层土地在山坡上挂着,旧社会人们常常形容为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

三天没雨苗发黄,下场急雨地冲光,地里土肥地边流,冲走肥土剩石头,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最后得到的还是饥饿,所以当时大寨有四多:讨吃要饭的多、卖儿卖女的多、扛长工打短工的多、外出逃荒的多。

大寨在45年解放,46年组织了互助组,47年建立了党组织,53年办合作社。

合作社时期,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同志以及贾进才、贾承让、梁便良、宋立英等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组织广大群众,走集体化的道路,首先向群山恶水展开宣战。

制定出十年造地规划,他们就凭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的苦干,河沟造良田,山坡造梯田,花去了十年的工夫,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

不仅解决了大寨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每年上交国家20多万斤余粮。

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山流、地冲、房倒、窑塌,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十年心血付之东流。

灾后上级领导慰问大寨人,并送来了钱、粮、物资,大寨人没有收下,给国家退回去了,并说:“遭灾地方很多,如果都依靠国家救济,国家的钱财从哪来呢?”党支部当即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不要国家钱、粮、物资,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

在陈永贵同志的带领下开展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热潮。

我们日战大寨田夜战新农村,花费了五年工夫,一个崭新的大寨,展现在人们面前。

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是改造大寨的基本方针。

在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植树造林1000多亩,整修良田800多亩,修筑盘山公路12华里,建蓄水池6个,容水10000多立方,盘山水渠28华里,铺设地下水管道30000多米,旱地灌溉面积达400亩,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

大寨人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表彰,1964年md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ze总理在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大寨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周总理曾三次陪同外国元首视察大寨,dp、ln、叶帅等120多位老一辈领导人光临大寨。

国际国内客人在十五年内到大寨的人数达1000万人次。

大寨人把鼓励和鞭策变为动力,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工作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