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西贡旅游 位置明明在東部卻叫西貢,原來地名跟鄭和下西洋密切相關
位置明明在東部卻叫西貢,原來地名跟鄭和下西洋密切相關 由沙田至西貢坐巴士299,需要一個小時車程。沿途的風景,是另一面的香港,翻山越嶺般,兜兜轉轉,有海的一面經常讓人感到驚鴻一瞥。西貢市早在14世紀就

位置明明在東部卻叫西貢,原來地名跟鄭和下西洋密切相關
由沙田至西貢坐巴士299,需要一個小時車程。沿途的風景,是另一面的香港,翻山越嶺般,兜兜轉轉,有海的一面經常讓人感到驚鴻一瞥。西貢市早在14世紀就有漁民居住,原本是一個寂寂無名的漁村,1920年代西貢市開始成為西貢各區村民到來進行買賣的地方。由於西貢市本身是一個漁村,漁民經常在此聚集,因而逐漸發展成一個海鮮盛地。
西貢區位於香港東部沿海,總面積 12
680公頃,香港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清涼且乾燥,春季則和暖多雨,夏季炎熱潮濕,而秋季涼爽。
香港貿易繁榮,西貢名字的由來也與此有關。據說清朝時候,所有西方的商船、貢船,只有在當地的佛堂交完稅後才可以進入我國海域,西貢地名就是指西方來的貢船。
從明成祖永樂三年至宣宗宣德八年,大明帝國曾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在這七次下西洋後,不少東西亞、中東沿海、東非等國家也向明國進行朝貢或貿易。
而在當時,西貢便是西來朝貢船隻停泊的一個港口。久而久之,這裡就被稱為「西貢」,有「西方來貢」的意思。
西貢風景秀麗,許多當地人都喜歡到這兒度周末。在這裡觀賞景色的最佳方法是雇一條小船,就可以坐船環遊島嶼(大約150港幣)。還可以漫步沙灘或者登山遠足。
一到周末假日,結伴的年輕人和家庭絡繹而至。西貢從幾百年以前開始就是附近的客人做生意的中心,小街道道路狹窄,宛如迷宮,保留了濃厚的昔日的面貌。
60年代由於西貢東面萬宜水庫的建設而導致水上生活者們的移居,西貢人口大增,現在已成為香港人度假的熱點地區,大受歡迎。西貢污染小,藍天細沙,因交通較不方便,這裡的美景才得以保存。當人們走近這片天然質樸的大自然時,可以隨時為快生活按下暫停鍵。
如今的西貢已經沒有了古時的商船雲集,也沒有了漁村鼎盛時代熙來攘往交易的人群,這裡有的是悠閑生活的本地居民,以及市區來這裡尋求放鬆與鄉郊野趣,並渴望一品海鮮大餐的各地遊客。
走在西貢街區
便能發現綿延小巷與錯落民宅間
除了有香港當地的民風樣貌之外
更有宗祠古屋。檐緣梁枋巧飾雕琢的嶺南騎樓建築風貌穿插其中。
這裡只有低密度樓宇,靠近海岸的居民,甚至擁有自己的遊艇。上世紀90年底,很多外國人來到西貢居住,將一間間原本不起眼的村屋,改建成內飾考究,外觀精美的創意屋,帶動了整個地區發展。倚山而建的別墅更是擁有超一流的海景。
西貢遠離喧囂鬧市,深受各路富豪明星喜愛。在這兒看見過開車帶郭藹明兜風的劉青雲,也碰見過遛狗帥到驚天動地的吳彥祖。因為在海邊,很多豪華住宅區的賣點是無敵海景獨棟別墅門前帶遊艇泊位。大部分時光,這裡都是閑適的。走在這裡,甚至有一種在東南亞小城遊盪的錯覺。
西貢數百年來一直保持原貌,但近年卻增添了許多西班牙式別墅,令純樸的漁鄉多了一份國際都會的風情。今天的西貢海港,中國漁船和西式遊艇並肩泊岸,相映成趣。
在西貢呆久了,除了大海碼頭,很喜歡瀰漫著悠久歷史的漁村古韻情懷,雜亂但有序的民居建築,嶺南文化的特色遺址,淳樸的鄉音,曲折的小巷,慢慢流淌的時間。
村中不但有住宅
而且還有宗祠、家塾、書院等建築
並體現出明顯的等級觀念。同時
從住宅到宗祠、廟宇
平面格局皆採用「九宮格」模式
體現出歷史上「井田制」的深刻影響。建築的裝修與裝飾都反映出濃厚的華夏民族的審情趣。
西貢天后廟創建年份已不可考,據說已有百多年的歷史,曾於1965年及1993年重修。「天后廟」門額為「天后古廟」,兩側對聯:「聖跡自莆田恩流貢土;慈雲開港海澤被岡州」。
協天宮又稱「關帝古廟」,原位於西貢墟內「躉場」現時「西貢醫局」的位置,因日久失修,鄉民決定集資重修,於1916年(民國五年)將該廟遷到現址,與「天后古廟」合建在一起。「協天宮」門額為「協天大帝」,兩側對聯為廣東探花陳伯陶所寫:「正漢一心 貫徹千秋忠義氣;空曹兩目 看開萬古帝天模」。
如果你來過香港
不妨來西貢逛逛
這裡有一片純凈的自然風光
有最新鮮可口的海產
還有溫馨和諧的人文景緻。只有深入到最純凈的地方
才能讀懂最純凈的香港。
西貢交通:
在鑽石山地鐵站乘92/96R巴士
或1A
1M專線小巴往西貢墟總站
2在將軍澳坑口地鐵站乘101專線小個
3.在九龍灣德福花園乘1路專線小巴
很赞哦!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