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 乞活军,为什么历史不讲闵冉?

火烧 2022-03-05 08:22:14 1061
乞活军,为什么历史不讲闵冉? 为什么历史不讲闵冉?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与儒家理论相悖、正统不讲冉闵、冉魏和东晋之间的矛盾和差距。1、冉闵当时的做法虽然在当时拯救了汉族,可是杀胡令一出,其结果完全与仁爱中

乞活军,为什么历史不讲闵冉?  

为什么历史不讲闵冉?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与儒家理论相悖、正统不讲冉闵、冉魏和东晋之间的矛盾和差距。

1、冉闵当时的做法虽然在当时拯救了汉族,可是杀胡令一出,其结果完全与仁爱中庸的儒家理论相悖,而历史往往都是当朝的士大夫撰写,所以在历史评价中不会有太多的笔墨。

2、正统不讲冉闵,从后面大多数的王朝来看,也就只有宋朝和明朝汉族所建立的王朝,隋唐主要的建立者都和鲜卑族有这样那样的关系,而元朝和清朝却是游牧民族所建立,从这一角度出发,在史书上自然也不会对冉闵进行大肆的笔墨宣扬。

而且当时冉闵建立冉魏政权的时候,立场和位置也比较特殊,作为汉族的中心,当时东晋才是正统,冉魏虽然也是汉族政权,但是在大义以及冉闵的出身,还是不受当时文人的待见,所以自然也不会有好的评价。

3、冉魏和东晋之间的矛盾和差距。当时的主要汉族都跟随东晋在长江以南,而留在北地的汉人几乎十不存一,不是在五胡乱中原的时候被杀戮,就是沦为奴隶一样的存在,而当时的文化阶层,汉族的中高层全都在东晋。

这样一来,冉魏和东晋就在无形中有了阶级差别,北方的冉魏人民大多被五族压迫,所以他们的坚持和立场都是放在所有的汉族之上,而东晋则没有这样的眼光和看法,或许是没有全局观点,所以冉闵在北方拥有绝对优势的时候,东晋并没有出兵帮助恢复中华。

扩展资料

冉闵是抗击东晋、屠杀汉人的先锋力量。冉闵称帝,也违背了中国正统的观念。无论是为石赵政权卖命时期,还是他称帝建国那短短两年,冉闵与乞活军一直奋力抗击东晋。

阻止晋王朝北伐收复失地,石闵是羯族石赵政权的中坚力量。石虎派五路大军攻东晋,在沔阴之战中,冉闵作战勇猛,大败晋军,斩杀东晋大将蔡怀。另外《王帝录》记载:闵骁勇,掠地之处,十之七为汉,三为胡。大量屠杀汉人,杀的70%都是汉人。

其次,汉人还远未到亡族灭种的地步。五胡乱华导致晋朝疆域迅速萎缩,北方汉民族被战火荼毒,受胡人蹂躏,依靠流民团体——“乞活军”支撑抵抗。

但汉族的正统的政权——东晋王朝,依然掌控着中国最富庶的南方国土,永嘉之难后大量汉人也南迁。整体形势并非网络上渲染的那么严峻,虽然东晋的历史存在感比较低,但绝对不至于就这么被忽略。

再次,冉闵并非同时期最杰出的汉人将领。冉闵的军事才能值得肯定,勇猛名冠天下。但桓温、祖逖、刘裕,以及淝水之战中以8万晋兵大破苻坚八十万前秦军的谢玄、谢安等才是真正抗胡的主要力量。他们才是保卫民族的中坚力量,几任大司马延续主持北伐以求收复失地。

最后,也是冉闵不被历史和人民肯定的根本原因,缺乏民族英雄的基础支撑——民族大义。冉闵屠汉、杀胡主要出于私心,不过玩弄权术,巩固篡位政权的手段。

冉闵上位后,开始对胡人下手,但是这里面有些问题。冉闵屠胡的动机和结果很直观,为了巩固统治拉拢民心,但是杀胡也不看血统,看你长相。所以被杀的人中,汉族人也不少。而这个所谓的杀胡令持续了不到一年,就被废止。

总结:

冉闵自己自称也非传统意义上汉族的用语,而是单于,这说明所谓的杀胡令,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手段,在其执政时期,汉人受到的折磨其实也不小,而且有一大批胡人也是享受到政权优待。

冉闵大概屠杀了多少人?

冉闵在战役中屠杀的胡人不计其数,具体如下:

当时西晋人口2000万时,胡人在北方屠杀汉人,汉人再不反抗就要被杀光了,汉人在北方是奴隶和粮食。

北方汉人差点被杀光但南方还有一个东晋小朝廷苟且偷生。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

扩展资料:

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永和八年(352年)五月初三日,慕容儁把冉闵送到龙城,并在遏陉山将其斩杀,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谥号为武悼天王,当天降大雪。

冉闵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冉闵的父亲冉良,字弘武,是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其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后赵明帝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冉良,当时冉良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冉良勇猛多力,攻战无敌。历任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参考资料:冉闵-百度百科

冉闵带领乞活军抵抗少数民族对汉人的残杀,为何他称帝却无人承认?

冉闵大帝可以说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民族英雄,他挽救了汉族的血脉,在五胡乱华的那个时期,作为一个汉人,他带领汉族人民走向胜利,翻身农奴把歌唱,成为了不被人们所歧视,所迫害的人群,他颁布杀胡令,让胡人在一段时间之内闻风丧胆,胡人视冉闵作为他们最大的敌人,而汉人视冉闵作为他们从苦难中救赎出来的大英雄,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持续下去,这些在冉闵称帝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冉闵,民族英雄,挽救汉族人民于灭绝之际,在汉族人民成为胡人的猎物的时候,是他勇于挺身而出,带领人民,走向富强,五胡乱华,中华大地分崩离析,如果没有冉闵大帝力挽狂澜,那么中华大地的主人或许不是汉人多了,那就可能是多民族共同平分,而当时也会有更多的人死于非命,一场大清洗在所难免,但是是冉闵成为中流砥柱,他就是民族英雄,但是他选择了称帝,他错了,他没有可能得到任何人的支持,因为他不知道,即便是冉闵救了所有汉人的性命,但是汉人心目中的正统血脉还是西晋王朝,所以没有人会支持他,汉室正统才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主流,所以后来的人们并不承认不是正统汉室血脉的皇帝,所以不被后人所认可, 虽然冉闵称帝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冉闵作为民族英雄是毋庸置疑的,冉闵至今人们对他而言就还是会称他为大帝。

为什么冉闵不会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

历史上就很有争议:冉闵发杀胡令,汉族人对胡人进行空前规模的民族复仇,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史载当时的全国各地方的汉族人民“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头发略有发黄者亦有半数被杀,史载仅邺城即有二十余万人被杀。汉人与胡人“无月不战”,尸野遍地。史学家记述五胡乱华时期历史,皆认可东晋为正统王朝,后赵、前燕、前秦等胡族政权为僭伪政权,同列“十六国”之列。冉闵自立为皇帝,于晋朝而论实为“乱臣贼子”,这样的人历史上就很有争议,很难进入教科书。

政权维持时间少:他所创立的冉魏政权不到三年,连十六国的都没有算冉魏政权。史冉魏政权只存在数年即被灭亡,也没有被列入“十六国”之列。因此,历史教科书篇幅有限,简略记述两晋十六国的历史时,当然就不可能顺带提及冉闵和他的冉魏帝国了。

扩展资料

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古代战斗力最猛的农民部队是哪一支?

谈到古代战斗力最强,或者说最能打的农民军队,大家会有不少答案,比如:项羽的江东子弟,黄巢李自成等的起义军等,摧枯拉朽席卷天下。然而,这些都不能算,最能打的农民军队是本文讲述的这一支!

什么样的军队才有战斗力?答案很简单,只有一种情况,即:处于绝地的军队!本文所讲述的这支军队,处于生死边缘,为了能苟活下去,不得不绝地反击,奋力杀出一条血路!

奇怪的是,古代农民军队都是为了造反,或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心,或为了均贫富的理想,或为了某个事业而奋斗终身......然而,这支军队却不是,目标只有一个:活下去。让人遗憾的是,这支军队如今已被遗忘。这就是乞活军!

304年,中国迎来最黑暗时代,持续135年的五胡乱华开始了。关于这一段历史,至少有三个关键词,现在几乎被遗忘了:(1)两脚羊,(2)乞活军,(3)冉闵!

所谓两脚羊,就是将人当成羊吃掉。当时,胡人对此还有所研究,通常挑选汉族少女吃,至于老弱和男人则全部杀掉。其中,羯族和鲜卑族(如,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最典型,所以后来冉闵甚至颁布“杀胡令”追杀羯族人。

至于鲜卑族,有一个典型案例,即:当时鲜卑人,掠夺了好几万汉族女子,晚上奸淫,白天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少女了。由于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走,于是将这8000人全部淹死。易水为之断流。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汉人的生存环境极端恶劣,每个人都活在生死边缘,命贱如草。在这种绝望的时刻,最终“乞活军”出现了。史书评价:乞活军,五胡十六国时期,活跃于黄河南北的汉族武装流民集团,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凶猛强劲的农民部队,是流民中团结力最强、活动范围最广、历时最长久的队伍。

从名字上看,顾名思义,乱世中乞求活命自保也 ,其悲壮凄惨情形可见一斑。主要构成是汉族流亡农民,后来也陆续加入了一些士大夫、官吏、士兵等,这部分人占比很小。所以,乞活军根本上是一支农民军队!

因为绝地反击,所以乞活军战斗力非常强。客观的说,在种族灭绝的大环境中,造就了乞活军超越匈奴等武装的战斗力。常常以几千骑破匈奴数万骑兵,甚至于数万人,可全歼胡族十数万军队。

在历史上,乞活军有一个最伟大的君主,名字叫冉闵。他建立的冉魏只存在两年,却做了很多事,其中有两件让人既激动又悲伤:(1)杀胡令,尤其是对“高鼻多须,头发略有发黄者”,基本上是杀无赦,(2)冉闵死后,很多人自杀殉国,这是中国开了大臣殉国的先河。

其实,冉魏政权的很多人为何殉国?道理很简单,既有冉闵的人格魅力,更有人们内心的绝望。因为,冉闵这个强人死后,他们很快就会被胡人屠杀,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于是殉国。

总而言之,在中华文明最黑暗的时代,乞活军是农民部队,却不是为了造反,而是为了活下去。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史学界非常敬佩冉闵,甚至欧美学者认为匈奴人是被武悼天王冉闵赶往西方的。然而,在冉闵的故乡,这个人被遗忘了,却牢牢记住了成吉思汗、忽必烈、努尔哈赤、多尔衮等!

为什么乞活军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军队?

历史上有很多的一些著名的强大军队,比如说蒙古铁骑。但是还有另一种部队同样的骁勇善战,勇猛强悍。但是这支部队最让人动容不光是他的战斗力,而是他战斗的意义,他不是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在当时的那个乱世,他仅仅是为了能够活下去。而且即便敌人千倍强于他们,也没有放弃。所以被称之为最为悲壮的军队。

当时的西晋王朝,在经历了北方多个民族的造反,再到后来自己国家的八王动乱,整个国家损失惨重,而且军事方面的实力,也是大大降低,所以就引起了胡人的造反,所以说这也就是五胡乱华的由来,五胡乱华,是我们中原历史上最为悲惨的历史事件,整个中原大地被胡人屠戮一空,哀鸿遍野。汉家百姓十不存一,可谓是生灵涂炭。

而乞活军就是在当时这个社会背景下面建立的,他们当时仅仅只是为了能够讨一口饭吃,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在司马腾的领导之下,他们武装起来作为一支军队,军队里面的人各种各样,而且他们最开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活命。

等到后来,五胡乱华逐渐的深入,乞活军也就慢慢的与他们产生了更多的矛盾,而且事关汉族当时的荣耀,这些人就展现出了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一直都在和这些胡人对抗,而当时最为出名的就是武悼天王冉敏,在他的领导之下,乞活军多次以少胜多打败胡人。

乞活军,为什么历史不讲闵冉?

后来武悼天王自立为帝,并且颁布杀胡令,这才挽解当时汉族的危机情势,汉人才解放出来。

颁布“杀胡令”的混世魔王冉闵,是出于什么目的出此政策?

我觉得武悼天王冉闵之所以会颁布这个政策,就是因为当时的情势所逼。中原汉族百姓已经被北边的游牧民族斩杀殆尽,如果此时还不奋起反抗,那么等待汉族人就只能是灭亡。而冉闵的这条政策,就是为了引导汉人们站起来反抗,为自己赢取一线生机。也是迫于无奈才会这么做的。

当时的西晋王朝,因为八王动乱,极大的消耗了王朝内部的实力,使得北边的游牧民族虎视眈眈。终于按耐不住侵略当时的中原大地,导致民不聊生。汉家百姓十不存一。而武悼天王冉闵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带领当时中原大地由难民组成的一支军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乞活军,走上了拯救汉族的道路。

杀胡令一出,中原百姓奋起反抗,不到数日就已经杀掉胡人二十余万,而冉闵带领的乞活军更是七战七捷,灭掉了北方的羯族全族,拯救了数百万的害人百姓,保护了我们中华文明,所以说我个人觉得他无论怎么样都能算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但是他的死亡也是自己咎由自取。因为权力的日益增加而导致心态的膨胀,杀掉了自己的盟友,也就是乞活军的李农,他就失去了北方汉人最大的武装势力的支持,后来他又想与东晋联盟,但是遭到了东京的拒绝,所以导致众叛亲离,最后被燕国的皇帝所擒,无奈被斩。一代枭雄,还是落下了帷幕。这就是杀胡令的来源。

历史(46)不讲(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