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书录 《管子》一书有多少篇?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子》一书有多少篇?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子》原书,有文389篇,均独立成篇。汉朝刘向校。除去重复篇节,编定为86篇。依照郭沫若、闻一多、许维m的《管子集校》,实际现存76篇。
《管子》全书在总结当时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包括治国、理财、整军、伦理哲学等思想。
书中首先反映了春秋政治家们的治国思想。治国需要开明君主,这是历代政治家们的共识,尤其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君主权力至高无尚,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在这种制度下,国家的兴亡成败往往决定于一人。一个国家有无开明君主其发展结果大不一样,故《管子,小称》说:天下者,无常乱,无常治。不善人在则乱,善人在则治。《管子》一语道破了君主对治国的重要性。
对治国人才观方面,该书肯定了人的价值,《管子》一书认为,人在万物中是最有价值的。在《七法》、《中匡》、《霸言》、《五辅》等篇中都提到了重用人才的重要性。如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所以取明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而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这些论述均成为传世经典。
在如何用人和怎样考察人方面,《管子》也有系统的论述,并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见解。在《立政》篇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本四固说。所谓三本就是用人的三项根本原则。《管子》认为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所谓四固,就是用人的四项根本政策。君之所以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大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财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固者,安危之本也。这四条巩固国家的原则,是社稷安危之根本。此外还制定了具体的官职考核标准。
《管子》还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用和考察。把有道之臣标准定为事奉国君有义,使用部下有礼;谈话则有所谋虑,行动起来则有所建树;遇危难或事变,虽死不悔;辅佐国君以义相交,以廉处事。并把官吏分成七种,即法臣(依法度断事)、饰臣(好名则无实)、侵臣(暗地破坏国家法令)、诌臣(多饰美女迷惑君主八愚臣(办事自以为聪明)、奸臣(言人之恶发展自身)、乱臣暗中对君主进攻对用人原则《管子》也有所论述,提出了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这种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的用人原则,对中国历代用人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管子》在《立政》、《立政九败解》中指出了君主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还应注意左右的舆论,排除斜说,以正视听。书中提出了九种败坏国家的邪说,并列举了他们的危害。

《立政九败解》是治政经验的总结,议论真实中肯。指出了国君应当排除的九大危害,给政治家们敲响了警钟。
《管子》的廉政思想,也有其独特的见地。该书在《牧民》、《形势解》、《小匡》、《权修》、《重令》中都提到了廉政问题。在《牧民》篇中提到了国家有四维,其中廉为四维之一。(四维即礼、义、廉、耻。)这是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则。《牧民》中说:廉不蔽恶,不蔽恶,则行自全。贯彻了廉的原则,即惩贪抑恶,可使国家走向大治。
《管子,奢靡》篇反映了管子的消费观点。上文提到管子把廉作为四维之一,是关系到届家兴亡的大事,但在奢靡文中要求人们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之,雕撩然后爨之'就是说,要吃那些最好的食物,要欣赏那些韵律特别动听的音乐,蛋类要先在上面画上图画再煮了吃,木材要先雕刻成美丽的艺术品再烧,奢侈浪费到了这种程度,真是骇人听闻。
这里有学者理解《管子》的这种鼓动,是从人欲思想指导下的高消费。同篇中说: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他认为统治者要懂得民心,顺民情,随人所愿。老百姓衣食足才听从国家政令,为国效力。其次,他要求富者大量散发资财,以刺激雇工从事劳动,解决百姓穷困问题。总之管学家们认为对《管子》书中提倡的奢靡要结合其他篇目阅读,作综合分析,同时应作具体分析、辩证分析。《管子,奢靡》是值得花大力气进一步研究的论题。口)《管子》爱民、教民、养民思想也是重要内容之一。《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认为政策政令的好坏,要以民心向背这把尺子来衡量。基于这种认识,齐国的政治家取了爱民、教民、养民的措施,体现出重要的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