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不结盟运动的基本主张 不结盟运动详细资料大全
不结盟运动详细资料大全 不结盟运动(No -Alig ed Moveme 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
不结盟运动详细资料大全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开发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2016年9月13日,第17届不结盟运动峰会高官会议开幕。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目前已经举办了14次。
基本介绍
中文名:不结盟运动外文名:Non-Aligned Movement/NAM成立时间:1961年9月1日成员:120个观察员国:17个观察员组织:10个宗旨: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官网::nam.gov.za/ 组织简介,历史沿革,历次会议,历任主席,产生经过,宗旨原则,组织性质,主要活动,历次首脑会议,第一次首脑会议,第二次首脑会议,第三次首脑会议,第四次首脑会议,第五次首脑会议,第六次首脑会议,第七次首脑会议,第八次首脑会议,第九次首脑会议,第十次首脑会议,第十一次首脑会议,第十二次首脑会议,第十三次首脑会议,第十四次首脑会议,第十五次首脑会议,第十六次首脑会议,第十七次首脑会议,同中国的关系,组织简介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狄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勒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 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开发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结盟运动尝试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义。在新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 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自1970年起,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各种会议均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有分歧,各成员国可采取书面形式向主席国正式提出保留意见,以示不受有关决议或档案的约束。 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2004年5月19日,赛普勒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2009年7月,阿根廷和世界和平理事会成为观察员)。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开发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历史沿革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ze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56年7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前南斯拉夫总统狄托在南斯拉夫举行会议,三国领袖共同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在四年后的第1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这三位领袖又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在纽约会晤磋商建立美苏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势力。 1961年9月,在前南斯拉夫总统狄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勒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标志著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会议签订了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西亚、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第二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64年10月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以巴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 第三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1970年9月在尚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而不再是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 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73年9月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挤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 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开始倒向苏联。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高棉(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 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开发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22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开发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开发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 第13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2003年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 2012年8月29日至31日于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16次不结盟运动峰会受到欧美国家的阻扰,但是伊朗依然成功召开,120国代表团抵达参与,10天后,9月7日加拿大以伊朗人权纪录不佳与发展核武为由宣布断交。历次会议
届日期国家城市 1st 1961/11/1-6 南斯拉夫 贝尔格勒 2nd 1964/10/5-10 联合阿拉伯共和国 开罗 3rd 1970/11/8-10 尚比亚 卢萨卡 4th 1973/11/ 5–9 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尔 5th 1976/8/16–19 斯里兰卡 科伦坡 6th 1979/11/3–9 古巴 哈瓦那 7th 1983/4/7-12 印度 新德里 8th 1986/11/1–6 辛巴威 哈拉雷 9th 1989/11/4–7 南斯拉夫 贝尔格勒 10th 1992/11/1–6 印尼 雅加达 11th 1995/10/18–20 哥伦比亚 卡塔赫纳 12th 1998/11/2–3 南非 德班 13th 2003/2/20–25 马来西亚 吉隆坡 14th 2006/11/15–16 古巴 哈瓦那 15th 2009/7/11–16 埃及 沙姆沙伊赫 16th 2012/8/26–31 伊朗 德黑兰 17th 2016/9/13–18 委内瑞拉 玛格丽塔岛历任主席
届次姓名国家就任离任1 狄托 南斯拉夫 1961 1964 2 纳赛尔 联合阿拉伯共和国 1964 1970 3 肯尼思·卡翁达 尚比亚 1970 1973 4 胡阿里·布迈丁 阿尔及利亚 1973 1976 5 威廉·高伯拉瓦 斯里兰卡 1976 1978 6 朱尼厄斯·理察·贾亚瓦德纳 1978 1979 7 菲德尔·卡斯楚(第一次) 古巴 1979 1983 8 吉亚尼·宰尔·辛格 印度 1983 9 拉马斯瓦米·文卡塔拉曼 1983 1986 10 罗伯特·穆加贝 辛巴威 1986 1989 11 亚内兹·德尔诺夫舍克 南斯拉夫 1989 1990 12 博里萨夫·约维奇 1990 1991 — 塞吉多·巴伊拉莫维奇 1991 13 斯捷潘·梅西奇 1991 14 布兰科·科斯蒂奇 1991 1992 15 多布里察乔西奇 1992 16 苏哈托 印尼 1992 1995 17 埃内斯托·桑佩尔·皮萨诺 哥伦比亚 1995 1998 18 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纳·阿朗戈 1998 19 纳尔逊·曼德拉 南非 1998 1999 20 塔博·姆贝基 1999 2003 21 马哈蒂尔 马来西亚 2003 22 巴达维 2003 2006 (7) 菲德尔·卡斯楚(第二次) 古巴 2006 2008 23 劳尔·卡斯楚 2008 2009 24 穆巴拉克 埃及 2009 2011 — 穆罕默德·海珊·坦塔维(代理) 2011 2012 25 穆罕默德·穆尔西 2012 26 内贾德 伊朗 2012 2013 27 哈桑·鲁哈尼 2013 2016 28 尼古拉斯·马杜罗 委内瑞拉 2016 2019产生经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狄托、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随后,印尼总统苏加诺、高棉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加纳总统K·恩克鲁玛等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 不结盟运动 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宗旨原则
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组织性质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主要活动
首脑会议是不结盟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到2006年已经举行了14次会议;其次是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三年举行一次。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外部势力的干扰、内部的矛盾和纠纷、许多成员国存在严重的经济困难。 1989年9月的第9次首脑会议,提出对不结盟运动的战略和策略作重大调整,同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致力发展的历史潮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南斯拉夫总统狄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勒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西亚、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以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历次首脑会议
第一次首脑会议
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原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倡议下,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原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勒举行了,25个国家的政府首脑齐聚一堂,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第二次首脑会议
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第三次首脑会议
1970年9月8日至10日在尚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简称《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宣言强烈呼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会议另外还通过了《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卢萨卡会议的另一项重大成果是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组织化、制度化。会议决定建立常设的部长级协调局和不结盟国家驻联合国代表协调局,规定此后每三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东道国首脑会议主席和不结盟运动的发言人,负责在联合国大会等国际论坛上阐述不结盟国家的观点等。第四次首脑会议
1973年9月5日至9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跻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并决定在纽约成立协调局作为常设机构,以协调各成员国在联合国内的立场。第五次首脑会议
1976年8月16日至19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开发中国家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第六次首脑会议
1979年9月3日至9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会议发表了《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一直被质疑与苏联的关系暧昧。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高棉(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第七次首脑会议
1983年3月7日至1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新德里档案》和《集体自力更生宣言》等档案。第八次首脑会议
1986年9月1日至7日在哈拉雷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关于南部非洲特别宣言》和《哈拉雷裁军呼吁书》等档案。第九次首脑会议
1989年9月4日至8日再次在贝尔格勒举行。经济问题成为此次会议关注的焦点。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开发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和40个专题性政治和经济档案。第十次首脑会议
1992年9月1日至6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会议通过了《雅加达文告》《最后档案》以及关于索马里、外债、人口、非洲基金、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和联合国改革等7个决议。第十一次首脑会议
1995年10月18日至20日在哥伦比亚海滨城市卡塔赫纳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档案》,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第十二次首脑会议
1998年9月2日至3日在德班举行。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第十三次首脑会议
2003年2月24日至2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原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原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会议通过了《最后档案》《吉隆坡宣言》和关于伊拉克问题以及巴勒斯坦问题的两项声明。 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开发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二十二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开发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开发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第十四次首脑会议
2006年9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与会各国就如何使不结盟运动重现生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以及联合国改革、中东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的目的、原则和作用的宣言》等5个档案。第十五次首脑会议
2009年7月15日在埃及红海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召开。中国作为观察员国参加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世界团结、和平发展”。通过了会议最终档案和行动纲领《沙姆沙伊赫宣言》,阐述了不结盟运动对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立场和看法。第十六次首脑会议
2012年8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主题是“联合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和平”。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成员国家分别就不结盟运动面临的挑战、联合国改革、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叙利亚危机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了指导不结盟运动未来3年发展方向的最后档案。第十七次首脑会议
2016年9月17日至18日在委内瑞拉举行,峰会通过了指导不结盟运动未来3年发展的《玛格丽塔岛宣言》。轮值主席国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表示,不结盟运动将继续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和“去帝国主义”方向发展。 目前,不结盟运动共举行了17次首脑会议和18次部长级会议。第18次首脑会议将于2019年在亚塞拜然举行。同中国的关系
中国重视发展和加强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1992年9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应邀率团出席了在雅加达举行的第10次首脑会议。会上,中国正式成为观察员国,同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中国派团出席了此后历次首脑会议及协调局部长级会议,并同不结盟运动成员在联合国保持着经常磋商与合作。 2006年9月,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率团出席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第14次首脑会议。 2009年7月,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率团出席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第15次首脑会议。 2011年5月,外交部副部长翟隽率团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6届部长级会议暨不结盟运动成立50周年纪念会议。 2012年8月,外交部部长助理马朝旭率团出席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16次首脑会议。 2016年9月17至18日,不结盟运动第17次首脑会议在委内瑞拉玛格丽塔岛举行。中国作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由中国政府拉美事务特别代表殷恒民大使为团长、驻委内瑞拉大使赵本堂为副团长率团参会。 很赞哦! (1064)
- 上一篇
高中成语积累及解释出处造句 欽敬 [qīn jìng]_成語解釋_成語出處_成語造句_近義詞_反義詞_相關成語_成語接龍_英文翻譯
欽敬 [qī jì g]_成語解釋_成語出處_成語造句_近義詞_反義詞_相關成語_成語接龍_英文翻譯 欽敬 [qī jì g][欽敬]基本解釋欽佩敬重[欽敬]詳細解釋欽佩敬重。 晉 陸雲 《與陸典書》
- 下一篇
舟山马峙岛 舟山金海湾的消费水平如何说具体点气候如何!
舟山金海湾的消费水平如何说具体点气候如何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舟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10月一、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