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雍正时期的铁帽子王 八大铁帽子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火烧 2023-02-17 04:52:24 1065
八大铁帽子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八大铁帽子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级可以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14级,其中惟亲王郡王可以称为“王”;按袭爵方式可分为“世袭罔替”、按次降级两类,按来源来说可分为功封、恩封两种,前者是指清朝开国时期军功卓著者,后者则指治国有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8人,皆以有定鼎军功获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后有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4人,以恩封获得世袭罔替之荣。

扩展资料

1、爱新觉罗·代善(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73232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2、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4、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5、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6、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7、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8、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代的铁帽子王不"铁":有错必惩戴帽人随时更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铁帽子王

介绍一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

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6303161子,多铎是睿亲王多尔衮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后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和硕庄亲王(原称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硕塞是皇太极第五子,曾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被夺爵。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自幼随父祖征战,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但性格狂妄傲慢,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被夺爵。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的父亲为代善第三子萨哈璘,萨哈璘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

扩展资料: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

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爵,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主要有3项:

“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

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清八大铁帽子王爷与八大显赫家族

清朝宗室爵位分十二等:一、亲王,二、郡王,三、贝勒,四、贝子,五、镇国公,六、辅国公,七、不入八分镇国公,八、不入八分辅国公,九、镇国将军,十、辅国将军,十一、奉国将军,十二、奉恩将军。其中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又各分一、二、三等。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大清会典》所列宗室爵位有十四等级,即亲王嫡子在未袭封以前应封世子,郡王嫡子在未袭封以前应封长子,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实行,所以将其略去。

雍正时期的铁帽子王 八大铁帽子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这八大铁帽子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 1、礼亲王:代善 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代善是最长寿的一个。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只活了36岁,三子阿拜64岁,四子汤古代56岁,五子莽古尔泰46岁,六子塔拜51岁,七子阿巴泰59岁,八子皇太极52岁,九子巴布泰64岁,十子德格类40岁,十一子巴布海48岁,十二子阿济格47岁,十三子赖慕布36岁,十四子多尔衮39岁,十五子多铎36岁,十六子费扬古21岁 2、郑亲王: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从呱呱落地时起,即被父母寄予良好祝愿,希望他一生快乐幸福。他37岁受封和硕郑亲王,45岁与睿亲王多尔衮同为辅政叔王,辅佐幼帝福临。福临亲政后,又晋封叔和硕郑亲王。 他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到57岁寿终正寝时,其他同辈诸王早已先他而去。济尔哈朗的晚年,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前死后,备极荣光。在清初诸王中,他虽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运的一位。 3、睿亲王: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卒于清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第一代睿亲王,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聪慧多智,文武双全,助皇太极成大业,功劳卓著。清朝入关,为摄政王,当时顺治帝福临只有6岁,多尔衮是清朝入主中原的最高领导者。 360年前,多尔衮是清王朝政治舞台上指点江山的主角,360年后的今天,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清宫戏中,他仍旧是最令观众感慨系之的人物。多尔衮的人生短暂,在历史的时空中却得到了永恒。他无疑是清朝王爷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 4、豫亲王:多铎 爱新觉罗 ·多铎(1614年—1649年)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与阿济格、多尔衮都是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的同胞兄弟。多铎秉性刚毅,能征惯战。14岁时,随兄皇太极出征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此后屡破明军。21岁为帅,攻锦州击溃大明一代名将祖大寿。努尔哈赤死后,1636年皇太极当了皇帝,封他为和硕豫亲王并掌管礼部。此后又出征朝鲜,掌兵部事。1642年在著名的松锦大战中,他俘获明总督洪承畴和辽东巡抚丘民仰,威震八方。1644年他随多尔衮率兵入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建立大清王朝,封定国大将军。紧跟着他率军至潼关与李自成决战,大胜。5月攻破南京,在芜湖俘获福王,一举扫平了刚刚建立不久的南明弘光王朝。得胜回京后顺治帝晋封他为德豫亲王,赐冠服及金5000两,银5万两,又封他扬威大将军。此后他又连续出征讨伐蒙古苏尼特部、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和硕雷车臣汗兵5万,稳定了初期的清王朝。当他凯旋回京时,他的侄子顺治帝福临亲自出安定门迎师慰问,极尽彰显情意。多铎功高爵显却不自傲,1649年多铎患天花突然病逝,时年35岁。 5、肃亲王: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第一代肃亲王。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死于清顺治五年(1648),母叶赫那拉氏。豪格一生戎马倥偬,17岁封贝勒,24岁进和硕贝勒,28岁晋封和硕肃亲王,青云直上,位极人臣。传说豪格为人勇武,力大无比,有“神力王”的美誉。 皇太极共有11个儿子,豪格居长,但作为皇长子,他活得却并不轻松。他一生受过四次大挫折:第一次,崇德元年(1636)被降爵;第二次,崇德八年(1643)错失皇位;第三次,顺治元年(1644)被废爵号,贬为庶人;第四次,顺治五年(1648),以微罪黜爵入狱,因此殒命。 6、庄亲王:硕塞 7、克勤郡王:岳托 8、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其中,代善、多尔衮、多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豪格、硕塞为清太宗皇太极的儿子,济尔哈朗为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儿子,岳托为礼亲王代善的儿子,勒克德浑为礼亲王代善之子萨哈林的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7623466儿子。 八大铁帽子王为清代分封的最高赏赐,其王位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这些王的子孙每一代都有一个人袭封为王。如果袭王犯法,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别的后裔承袭。而其他诸王却要世降一等,如始封为亲王,其子只能袭为郡王,其孙只能袭为贝勒。始封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就不再降了,以此爵传世。整个清代除了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外,雍正以后的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讠斤),以及清末的庆亲王奕(匡力)、醇亲王奕(xuan)也被皇帝恩准为世袭罔替之王。 以八大铁帽子王为首的开国诸王,人人能征善战,个个勇略过人,为清代创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远不是那些无职无权、养尊处优、碌碌无为的后世诸王能比的。比如,礼亲王代善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封为大贝勒,与后来称帝的皇太极(四贝勒)齐名。他辅助父汗努尔哈赤,带领众兄弟南征北战。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功占辽沈地区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睿亲王多尔衮为努尔哈赤第14子,17岁起就跟随父兄转战南北,屡建战功。特别是他亲率八旗兵入主中原,为清王朝建立全国政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清初,他被封为“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掌有清代全国的最高权力。 开国诸王不仅胆略超人,而且享有特权。他们有军事权,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本身就是一旗之主,分掌正红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其他一些王也有不少佐领。他们有参政权,礼亲王、肃亲王、顺承郡王、庄亲王等人,都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政王”,直接参与清王朝的军政大事。正因为如此,这些开国之王才得到清廷的重视,并且往往委以重任。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成了“八大铁帽子王”。 另外 中清铁帽子王 怡贤亲王允祥 爱新觉罗·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1686年11月16日),卒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1730年6月18日),康熙帝第十三子,第一代怡亲王。 胤祥的一生颇具戏剧性。前36年,他一直默默无闻,且因卷入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受到圈禁。后8年,是在其兄长胤禛(雍正帝)即位后度过的。他从一个闲散皇子骤升亲王,得到了各种特权和殊荣,长期受到压制的才华也得到充分施展。可惜他只活了45岁,在历史舞台上来去匆匆。他身后备极哀荣,追谥“贤”。这是对一位死去王爷品行的最高评价。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观众,对剧中性情豪放耿直、清正廉洁的十三爷胤祥印象深刻。不过,历史上的真实是另一回事。胤祥的人生为何出现如此大的起落?与其父(康熙帝玄烨)兄(雍正帝胤禛)又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自然引起人们的兴趣。 晚清三大铁帽子王 恭忠亲王奕欣 醇贤亲王奕枻 庄亲王奕劻 八大显赫家族,清朝八大贵姓: 1、[爱新觉罗] 拼音---Aishinjeilo 郡望---满洲 名人---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裕庸 胜迹---北京故宫, 承德夏宫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皇室姓氏,后改汉姓为金、赵、肇、罗、艾等氏。据满洲语之音与译义,爱新一词为金,觉罗两字为赵,此族应始兴于金国。 2、[马佳] 拼音---Majia 郡望---满洲 名人---马佳图海, 马佳升寅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氏。 3、[佟佳] 拼音---Tongjia 郡望---满洲 名人---佟佳扈尔汉, 佟佳隆科多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佟氏。 4、[富察] 拼音---Fucha 郡望---满洲 名人---富察额色黑, 富察傅恒, 富察李荣保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富、傅氏。 5、[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郡望---满洲 名人---瓜尔佳荣禄, 瓜尔佳鳌拜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6、[那拉] 拼音---Nala 郡望---满洲 名人---那拉安达立,那拉穆占, 那拉苏克萨哈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洲八大姓之一,后改汉姓为那、南、叶、白氏。 7、[钮祜禄] 拼音---Niuhulu 郡望---满洲 名人---钮祜禄额赤, 钮祜禄和砷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8、[乌雅] 拼音---Wuya 郡望---满洲 名人---乌雅穆和蔺, 乌雅福崧, 乌雅长麟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州八大姓氏之一。 以上,八大贵姓,除了爱新觉罗氏,是皇族成员以外;其他各姓都是世代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的后族姓氏。他们家族里的女子在清朝历代都是陪王伴驾的后妃宫嫔,男子都是出将入相的驸(郡)马人选。 除爱新觉罗氏,因为皇族缘故,其他各贵姓(除马佳氏)在清朝历史上都出过地位非凡的后妃。

满洲八大铁帽子王简介

礼亲王代善(太祖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子) 豫亲王多铎(太祖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侄) 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 庄亲王硕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子) 顺承郡王萨哈璘(代善子) 此后 雍正年间 又增加了怡亲王 同治年间 又增加恭亲王 光绪年间 又增加醇亲王和庆亲王 总共12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太祖时期,以满语定爵,如“台吉”、“贝勒”、“和硕贝勒”等。崇德元年(1636)四月,太宗皇太极借用了明代宗室的名号,列爵九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入关之初,为了鼓励宗室为国立功,以战功而封爵,此为功封。后来,历朝皇帝又不断封爵,此为“恩封”。 至于袭封制,顺治初年,曾规定:“和硕亲王一子袭封亲王,其余俱封郡王;郡王一子袭郡王,其余俱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郡王以上准袭封,贝勒以下不准袭封。”但后来并为严格执行,如睿亲王多尔衮死后被削爵,其睿亲王爵停封。 爬梳八大铁帽子王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是所有王爷的爵号都有所改动,甚至有所降袭。(以下数字为第几代) 1、礼亲王 ①礼亲王,②巽亲王,③巽亲王,④巽亲王,⑤康亲王,⑥康亲王,⑦康亲王,⑧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复礼亲王。(此后9——13代均为礼亲王) 2、郑亲王 ①郑亲王,②简亲王,③简亲王,④简亲王,⑤简亲王,⑥简亲王,⑦简亲王,⑧简亲王,⑨简亲王,⑩简亲王,11简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复郑亲王。(12——17代均为礼亲王) 3、睿亲王 ①睿亲王,②亲王,③贝子—镇国公,④镇国公,⑤辅国公,⑥辅国公(信郡王),⑦辅国公,乾隆四十三年睿礼亲王。(此后8——12代均为睿礼亲王) 4、豫亲王 ①豫亲王,2——6代为信郡王,6代乾隆四十三年复豫亲王。 5、肃亲王 ①肃亲王,2——5代为显亲王,5代乾隆四十三年复肃亲王。 6、庄亲王 爵号无变化 7、克勤郡王 ①克勤郡王,2—3代衍禧郡王,3—9代平郡王,9代乾隆四十三年复克勤郡王。此后至17代均为克勤郡王。 8、顺承郡王 爵号无变化 爬梳清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为表彰开国诸王,决定把功封与恩封区别开来,始定“世袭罔替”之制。乾隆四十一年:“诸王袭爵,经朕酌定,由军功封晋者世袭罔替,其余恩封诸王袭爵时,皆应以次区分。”乾隆四十三年,为多尔衮翻案昭雪,并复八大铁帽子王复爵号。这时才形成清初“八大铁帽子王”。 老豫王多铎、岳托及阿齐格等为奠基清业曾立下汗马功劳,被太祖封为铁帽子王。所谓铁帽子王就是子孙后代辈辈为王,见了皇帝不参不拜,不接不送,因此也叫懒王。 清朝不像明朝,在封赠爵位上失于滥!清代最重军功,就是太祖、太宗之后若无军功,也将流于凡品。清初,共封八个世袭罔替的亲王、郡王。他们分别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庄亲王(原名承泽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雍正朝,封皇十三子允祥为怡亲王,雍正八年,亲王死,特旨加恩赏给世袭罔替。 清制:非军功、非特旨不得赏给亲王世袭罔替,但是,慈禧主政后乱了祖制,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此三王都荣获亲王世袭的荣耀,前两者倒是身份渊源不同,唯独这庆亲王奕劻是个顶顶无能之辈,又是贪财亡命之徒,而且,是远支贵族,就是他私相授受,让袁世凯钻了空子,人称:庆记公司,把国家当儿戏。 清初,封了八个铁帽子王,后来到雍正朝又封了怡亲王,我觉得到这时,清朝整体的分封制度是完全可以和宋代相提并论的,也就是很公平的。这九个铁帽子王都是确实爵应上赏的。 -------------------------------------------- 九王分别是: 礼亲王代善(太祖子,子巽亲王满达海袭,子常阿岱袭巽亲王,后废,弟康亲王杰书袭,其子孙袭王爵,乾隆四十三年,复号礼亲王)、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子,无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视诸王三倍,顺治亲政,旋即废爵,乾隆四十三年以多尔博五世孙辅国公淳颖袭爵)、 豫亲王多铎(太祖子,顺治六年三月以痘薨,年三十六,子多尼袭郡王,子有罪,以弟郡王董额袭,乾隆四十三年以多尔博四世孙辅国公修龄袭爵)、 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弟舒尔哈齐第六子,多尔衮死后进封叔和硕郑亲王,子济度袭爵,改号简亲王,孙雅尔江阿夺爵,以济尔哈朗弟贝勒费扬武曾孙德沛袭,乾隆四十三年,复号郑亲王)、 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被多尔衮陷害入狱而死,顺治亲政后雪,子富绶袭显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复号肃亲王)、 庄亲王硕塞(太宗子,封承亲王,子博果铎袭,改号曰庄亲王)、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子,崇德元年四月,封成亲王,八月有罪降贝勒,死后诏封为克勤郡王,子衍禧郡王袭,子平郡王袭,至乾隆四十三年,复号克勤郡王)、 顺承郡王萨哈璘(代善子,封颖亲王,子袭顺承郡王), 怡亲王允祥(圣祖子,雍正元年封亲王,三年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王事雍正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雍正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命王爵世袭。)。 ----------------------------------------- 这里,我们看出:太祖努尔哈赤首创满洲,可谓满清的开天辟地第一人,所以,有三个儿子封铁帽子王,是应该的。 清太宗是继太祖之后,开创满清进关坦途的第一人,所以,有两个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231383362儿子封铁帽子王也是合理。 代善是太宗的长兄,要不是他主张拥立太宗,那么,以当时“三尊佛”、“四大贝勒”的局面,领导层的问题就可能要拖得很久才能解决。所以,有两个儿子封王,况且,岳托、萨哈璘都是开国军功最盛的诸王之一,尤其是岳托,首封成亲王,功勋不下多尔衮。 努尔哈赤开基创业,多亏乃弟速尔哈赤(又称:舒尔哈齐)辅佐,可是后来,努尔哈赤翻脸杀掉了其弟,所以,以开国功勋论,哈齐也应占有一席之地,故而,其子济尔哈朗得封郑亲王也是合理(肃顺就是济尔哈朗的后裔) 清史稿》称颂康熙:名曰守成,实同开创!故而,康熙也有一子得封铁帽子王,其实,严格说来,康熙应该是有两个儿子封铁帽子王的,因为,庄亲王博果铎无子,雍正做主让其弟,康熙的儿子允禄袭爵,那么,庄亲王这一支也就从太宗系统转到圣祖系统来了。 至于晚清时候封的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很多水分在里面,恭亲王是1861年政变的主谋,慈禧为了酬谢他,上来就封亲王世袭。好在,这个鬼子六还有自知之明,没敢接受,直到他死后,才又追封的。 醇亲王因为是光绪的生父,故而加尊,更主要的是他很听慈禧的话,又是慈禧的亲妹夫,这也算勉强说的过去。 到了庆亲王奕劻这里就很说不过去了,老庆是乾隆的儿子永璘的后裔,支派已经很远了,就是因为他对慈禧的娘家有恩,才一步一步爬上来,最后,居然封了亲王罔替,实在是滑稽。就算是从乾隆那里论起来,也不该封,乾隆是使得清朝由盛及衰的第一人,也是造成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罪人之一,他的子孙何以能够封铁帽子王呢? 不过,请你看看,那位让“大清王朝”蒙受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的道光,不也是有两个儿子封了铁帽子王吗?那么,也就不奇怪了,(恭亲王、醇亲王是道光的第六子、第七子),这也是清朝的气数将尽的表现吧!

现在可能存在有爱新觉罗家族有八大铁帽子王的后裔吗?如果有,那八大铁帽子王具目前所知是谁?

  礼亲王: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图鲁”。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世祖)为帝。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者,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裢是皇族中著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0333061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其中两个被削爵。   郑亲王: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是惟一非帝王直系子孙。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1861)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削爵。   睿亲王: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幼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迎于东直门。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神主祔太庙。后苏克萨哈等攻讦他种种不法,被废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敢论及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日忠,配享太庙。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不计追封者共8王。   豫亲王: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5子豫通亲王多铎。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无有成规模之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军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二人被削爵。   肃亲王: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军西征川陕,剿击李白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与多尔衮多不睦,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竟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白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明弘光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二人削爵。   克勤郡王: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著,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死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三人削爵。   顺承郡王: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3子萨哈磷,萨哈磷兼通满、汉、蒙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3子。顺治元年勒克德浑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削爵。   怡亲王:始封祖为怡贤亲王允祥。允祥是清圣祖玄烨第13子。雍亲王允稹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于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乾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垣袭爵,穆宗(同治)初立时载垣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被赐死。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恭亲王:始封祖为恭忠亲王奕欣。奕欣为清宣宗旻宁第6子。道光遗诏中遗命四子奕詝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欣为亲王,文宗奕詝继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欣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欣病逝,诏谥“忠”,配享太庙。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醇亲王: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譞,奕譞是清宣宗旻宁第7子,咸丰年封醇郡王,其福晋为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穆宗(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湉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譞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载湉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奕劻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世爵的亲王。奕劻是清高宗弘历17子永璘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万寿封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奏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目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来得及世袭   简介   “八大铁帽子王”是指给后金、清朝大业带来福祉的8位亲王、郡王,他们的作用近乎现在的开国元勋,所谓的八旗制度也是在这种分封子侄、亲信的基础上形成的。“八大铁帽子王”既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也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1]

  编辑本段相关   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而是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封建社会时称为“世袭罔替”,民间则俗称为“铁帽子王”,意思是他们的王冠永远不会被换掉。可以说,这八大铁帽子是绝对的牛人

“八大铁帽子王”指的是哪八大?

清朝时期世袭的亲王郡王 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乾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6639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其中,爱新觉罗岳托和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是爱新觉罗代善的儿子。 另外,清朝中后期也恩封了几个铁帽子王: 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因为其祖有大功勋,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均以礼亲王居守。满清时,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以下八位为“军功封”铁帽子王: 礼亲王 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奴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琏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睿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自在东直门迎接。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 “成宗”,神主附太庙。后来苏克萨哈等攻奸他种种不法,被废掉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感议论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下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曰“忠”,配享太庙。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睿亲王世袭共传 11世,不算追封的,共8王。 豫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15子多铎。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肃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领大军西征川陕,剿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夺爵。 郑亲王 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清太祖的侄子(奴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6子),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五人夺爵。 克勤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夺爵。

顺承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三子萨哈辚,萨哈辚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元年他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夺爵。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说的是哪些人?

大清朝的铁帽子王相当于历朝历代的藩王,而且是世袭制,都是些战功卓著的开国功臣,都是帝王的亲戚。

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不过他能得到铁帽子王的爵位靠的还是拥护皇太极登基,皇太极去世之后又扶持了福临登基。

郑亲王是唯一一个不是努尔哈赤的直系子孙的,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431363630,也就是努尔哈赤弟弟的儿子,也是一个战功彪炳的功臣。

睿亲王多尔衮,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皇太极的弟弟,也是大清朝开国功劳最大的一个,曾经是皇太极皇位之争最大对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礼亲王拥护福临为帝,在顺治刚登基的时候,多尔衮是清朝实际上的统治者,顺治也称他为摄政王,是所有铁帽子王里地位最高的。

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的十五子,是多尔衮关系最好的兄弟,也是大清朝立国时拥有众多战功的功臣。

肃亲王豪格,皇太极的长子,本是皇太极死后最佳继承人,但因得罪叔叔多尔衮而被多次打压,最终遭陷害惨死狱中,在多尔衮死后顺治才替自己的哥哥平反,给予追封。

庄亲王硕塞是皇太极第五个儿子,曾和皇叔多铎联手大败李自成,攻破南京时他也参与其中。

克勤郡王代岳是礼亲王的长子,曾和父亲一起拥护皇太极登基,但由于性格或许嚣张跋扈,多次被贬。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是礼亲王的孙子,他的爵位来自于父亲的功劳。

怡亲王是玄烨的第十三个儿子,也就是雍正的弟弟。

恭亲王奕欢,是清宣宗的第六子,当年慈禧发动政变也有他一份功劳。

醇亲王是恭亲王的弟弟,他老婆是慈禧的妹妹,光绪皇帝的亲爹。

庆亲王奕劻是弘历第十七个儿子的孙子,慈禧非常信任他,曾和李鸿章一起参与过外交。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时期世袭的亲王郡王 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乾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其中,爱新觉罗岳托和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是爱新觉罗代善的儿子。 另外,清朝中后期也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0323337恩封了几个铁帽子王: 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因为其祖有大功勋,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每逢节庆大典王公上表庆贺或各王集议大事上表列衔,均以礼亲王居守。满清时,另外还有四家世袭亲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以下八位为“军功封”铁帽子王: 礼亲王 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奴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琏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睿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自在东直门迎接。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 “成宗”,神主附太庙。后来苏克萨哈等攻奸他种种不法,被废掉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感议论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下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曰“忠”,配享太庙。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睿亲王世袭共传 11世,不算追封的,共8王。 豫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15子多铎。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肃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领大军西征川陕,剿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庄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夺爵。 郑亲王 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清太祖的侄子(奴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6子),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五人夺爵。 克勤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夺爵。 顺承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三子萨哈辚,萨哈辚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元年他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夺爵。 以下是“恩封”的四位世袭亲王: 怡亲王 始封祖是怡贤亲王允祥。允祥是圣祖玄烨第13子。雍亲王允缜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别在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乾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恒袭爵,同治初立时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被赐死。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恭亲王 始封祖是恭忠亲王奕忻。奕忻为道光第6子。道光遗诏中遗命皇四子奕泞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忻为亲王。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忻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忻病逝,诏谥曰“忠”,配享太庙。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醇亲王 始封祖为醇贤亲王奕儇,奕儇是道光第7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进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恬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儇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 始封祖是奕匡。奕匡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奕匡是乾隆17子永磷的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奏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目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有来得及世袭。 帽子(10)清朝(42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