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胤祥什么时候封的铁帽子王 雍正王朝:胤祥並沒有拚命辭掉鐵帽子王,為何仍然能善終?
雍正王朝:胤祥並沒有拚命辭掉鐵帽子王,為何仍然能善終?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雍正奪嫡的首席智囊,但雍正對他其實是既用且防。在奪嫡成功後,雍正本想效仿「鳥盡弓藏」之舉,準備秘密處死鄔思道,但鄔思道
雍正王朝:胤祥並沒有拚命辭掉鐵帽子王,為何仍然能善終?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雍正奪嫡的首席智囊,但雍正對他其實是既用且防。在奪嫡成功後,雍正本想效仿「鳥盡弓藏」之舉,準備秘密處死鄔思道,但鄔思道一席話說動雍正,在承諾「半隱」之後,暫時擺脫了龍潭虎穴。
離開前,十三爺胤祥前來送行,鄔思道向來敬佩這位「俠王」的為人,遂小心提醒他,要拚命辭掉這個「鐵帽子王」,才可保一世平安。但從劇情上看,在雍正登基後,胤祥好像並沒有主動提出辭掉「鐵帽子王」,而他們之間雖然再沒有做皇子時的那份無拘無束,但也算是君臣一體,互相扶持,安然度過了數年時光。
為什麼胤祥沒有辭掉「鐵帽子王」,卻依然獲得了一世平安呢?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八爺黨的存在,讓雍正必須珍惜並善用自己為數不多的親信。
康熙在位時,胤禩就憑藉著收買人心的把戲籠絡了大量黨羽,號稱八爺黨。八爺黨的黨羽遍布朝野,樹大根深,即便是康熙大帝,都不敢輕舉妄動,只能適當打壓。
而在雍正繼位後,八爺胤禩雖然奪嫡失敗,但八爺黨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並未衰退,雍正想要掌控朝政,維持穩定,一定程度上必須與胤禩和解,形成共治的格局。所以,雍正一繼位就封胤禩為總理王大臣,進入清廷的權力中樞上書房,後來也進入了軍機處。
但雍正不會容忍這種現象長期存在,一方面作為皇帝,他不會容忍有人能夠超然其上,控制朝政,另一方面,以胤禩為代表的八爺黨始終維護既得利益者的特權,排斥改革和新政,對老百姓的痛苦不聞不問。所以他必須逐漸籠絡和提拔一些股肱之臣,為己所用,在八爺黨之外再建一個權力核心,以便推行新政,並逐步剪除八爺黨的羽翼。
而胤祥作為鐵杆的四爺黨,又在軍隊中擁有天然的權威,自然是雍正第一個要下大力氣籠絡的利益同盟,又怎麼鳥盡弓藏呢?至少在成功瓦解八爺黨之前,胤祥肯定是安全的。
更何況,胤祥的表現也讓雍正十分放心。
首先,雍正和胤祥從價值觀上就相合,二人都意識到了康熙朝晚年的積弊,並認為必須整頓吏治,推行新政,剝奪既得利益者的特權。
而從實際表現上看,胤祥在雍正在位期間為了推行新政鞠躬盡瘁,而且他已經意識到二人間已有了君臣之別,故出言小心謹慎,行事如履薄冰,處處收斂鋒芒,一切唯雍正馬首是瞻,捍衛雍正的權威,有時甚至有些唯唯諾諾,察言觀色。
比如雍正剛一登基,便封了山西巡撫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並賜匾褒獎。胤祥對諾敏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追回十餘年的欠款表示懷疑,認定其中必有隱情,但看到雍正躊躇滿志,不容置疑,便沒敢出言諫阻。
再比如,雍正有一次想與胤祥下棋對弈。據雍正說,胤祥的棋藝在諸皇子中是頂尖的,而他自己則是最差的,而且二人同為皇子時也經常下棋,那時胤祥總是把雍正殺得片甲不留。可是這次不一樣了,胤祥出棋謹慎退讓,不敢贏雍正,但又不敢輸給雍正,所以便朝著和棋的方向引導。雍正越下越氣,直接掀翻棋盤,大怒道:「和棋,又是和棋!」看到雍正發怒,胤祥悚然下跪,頓時大氣不敢出,早已沒了當年拚命十三郎的俠王風采。
胤祥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一方面與他被圈禁的那十年不無關係,在那十年中他已經深刻感受到政爭的殘酷和皇權的無情,另一方面肯定也是接受了鄔思道對他的勸告,這才更加收斂鋒芒,小心謹慎。由此可見,胤祥肯定在雍正登基之時多次請求辭掉「鐵帽子王」,但雍正出於籠絡胤祥對抗八爺黨的需要,沒有答應他的請求。
當然,胤祥之所以能得善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死得恰逢其時。
因為雍正在繼位之初,要集中權力,清除八爺黨,還要推行新政,所以胤祥是不可多得的股肱之臣。我們甚至可以說,至少在胤禩倒台、八爺黨瓦解之前,雍正不會、也不敢拿胤祥怎樣。而在此之後,沒了八爺黨的牽制,雍正實現權力充分集中最大的障礙正是胤祥。
畢竟,看到胤祥轉手之間就奪回了被胤禩和關外參將共管了的丰台大營兵權,雍正除了欣慰自己又起死回生之外,內心想必也會對胤祥更加忌憚吧。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