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雍正时期的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都有谁,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火烧 2021-09-19 00:02:29 1042
铁帽子王都有谁,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清朝e5a48de588 6e79fa5e9819331333431373232的八大铁帽子王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

铁帽子王都有谁,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431373232的八大铁帽子王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级可以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14级,其中惟亲王郡王可以称为“王”;按袭爵方式可分为“世袭罔替”、按次降级两类,按来源来说可分为功封、恩封两种,前者是指清朝开国时期军功卓著者,后者则指治国有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8人,皆以有定鼎军功获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后有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4人,以恩封获得世袭罔替之荣。

扩展资料

1、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2、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4、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5、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6、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7、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8、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代的铁帽子王不"铁":有错必惩戴帽人随时更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铁帽子王

清朝的铁帽子王都有哪些著名人物?

清代宗室爵位制度虽然仿照明朝,但也有自身的特点。首先,皇帝之子并不像明朝那样必然封为亲王,而是可能封为郡王、贝勒、镇辅国公。其次,即使封为亲王,王位也往往并不世袭,后代继承爵位时要递降。比如说始封爵位为亲王,则其第二代继承人只封为郡王,第三代封为贝勒,第四代后(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便不再递降,由其后代世袭该爵位。奉恩将军以下没有可降之品级,则称为“闲散宗室”。亲王除了继承人外的其余诸子只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而且授爵之前要考骑马、射箭、国语(满语)。成绩优秀者授予其应有爵位,平者降一等封爵,劣者降两等。郡王以下的宗室子弟也比照这一规则递降授爵。而享受世袭罔替待遇的王爷,其子孙世世代代继承王爵,并不降等。如果王爷犯法,则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旁支承袭。

清朝的“铁帽子王”每年固定领取禄米一万石、禄银一万两,有些得宠的王爷还可以食亲王双俸,俸银俸米加倍。这些王府在直隶、盛京、内蒙古等地拥有大量庄田地产,在京郊的王坟园寝也动辄占地几十里(包括守坟园户所种的土地在内)。不过,虽然这些王爷地位尊崇,威风显赫,但实际上由于俸禄是固定的,庄田地租往往被经办人贪污中饱,再加上获罪削爵、维持生活排场、尽情挥霍等原因,有好几家王府在清朝中叶以后就已经像《红楼梦》里的贾府一样,外表虽然繁盛,但已经开始走向萧索败落。

在清代的众多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这八大铁帽子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其中,代善、多尔衮、多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豪格、硕塞为清太宗皇太极的儿子,济尔哈朗为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儿子,岳托为礼亲王代善的儿子,勒克德浑为礼亲王代善之子萨哈?的儿子。

上图睿亲王多尔衮

上图醇亲王奕?

整个清代除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外,雍正以后的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以及清末的庆亲王奕?痢⒋记淄蹀茸X也被皇帝恩准为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36131世袭罔替之王。所以清代总共有12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上图礼亲王代善

以八大铁帽子王为首的开国诸王,人人能征善战,个个勇略过人,为清代创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远不是那些无职无权、养尊处优、碌碌无为的后世诸王能比的。比如,礼亲王代善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封为大贝勒,与后来称帝的皇太极(四贝勒)齐名。他辅助父汗努尔哈赤,带领众兄弟南征北战。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攻占辽沈地区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睿亲王多尔衮为努尔哈赤第14子,17岁起就跟随父兄转战南北,屡建战功。特别是他亲率八旗兵人主中原,为清王朝建立全国政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清初,他被封为“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掌有清代全国的最高权力。

上图豫亲王多铎

开国诸王不仅胆略超人,而且享有特权。他们有军事权,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郑亲王本身就是一旗之主,分掌正红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其他一些王也有不少佐领。他们有参政权,礼亲王、肃亲王、顺承郡王、庄亲王等人。都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政王”,直接参与清王朝的军政大事。正因为如此,这些开国之王才得到清廷的重视,并且往往委以重任,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成了“八大铁帽子王”。

帝制之下,只有皇权才是最大的权力,“铁帽子王”也不意味着永世安稳,一切都取决于皇权的许可和予夺。历史上的“铁帽子王”因犯错被夺爵、处死、圈禁的不在少数。比如礼亲王代善死后,其子满达海继承爵位,但死后七年因多尔衮事件被降为贝勒,亲王之封被转给代善的另外一个孙子杰书。崇德八年,成亲王岳托之子罗洛宏被削爵。康熙二十一年,平郡王讷尔苏被削爵,爵位转给他人。嘉庆二十一年,礼亲王昭??被削爵,圈禁近一年。咸丰十一年,郑亲王端华和怡亲王载垣被赐死、削爵。

清朝共有几个铁帽子王,分别是哪些人

满清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百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满清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度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问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答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满清中后期版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权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清代六大亲王是哪几位?铁帽子王又有哪几位?

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欣(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铁帽子王有12位,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一、六大亲王

1、礼亲王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1336230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

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

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2、睿亲王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

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3、安亲王岳乐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袭爵,改号安郡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爵亲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乐去世,年六十五岁,谥号和。死后因贝勒诺尼攻讦被夺谥降爵。

4、康亲王杰书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亲王之一。

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多罗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封号为康。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伯父巽亲王满达海前罪,剥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

礼亲王世袭铁帽子亲王爵位,由满达海之子常阿岱转由杰书承袭,改封康亲王。

三藩之乱起,拜正白旗都统,授征南大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军前往浙江,围剿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定浙江,直捣福州。

耿精忠大势已去,亲自前往投诚,平定耿精忠叛乱。同时,台湾郑经令部将许耀率军万兵攻打福州,为杰书所败。

康熙十九年(1680年),台湾郑经溃败后,清军收复沿海厦门、金门、铜山等地。郑经兵败,率领残部逃回台澎地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杰书逝世,谥号为良。

5、怡亲王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

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6、恭亲王奕欣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

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

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日(5月29日)逝世,谥号为“忠”。其孙溥伟袭封恭亲王爵位。

二、铁帽子王

1、礼亲王代善(六大亲王已介绍)

2、郑亲王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自小就生活在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皇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

从青年时代起,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

累封和硕郑亲王,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顺治十二年,薨,谥号为献,入享太庙。

3、睿亲王多尔衮(六大亲王已介绍)

4、豫亲王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

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5、肃亲王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

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6、庄亲王硕塞

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顺治元年(1644年),封多罗承泽郡王。随后跟随多铎率军南下,当时李自成据潼关,硕塞随豫亲王多铎进攻陕州,击败李自成部将张有增、刘方亮,李自成亲自迎战,亦被击破。

随后向南进兵,击破明福王朱由崧,赐团龙纱衣一袭、金二千、银二万。后又跟从多铎征喀尔喀,随英亲王阿济格戍守大同。

姜瓖反叛期间,硕塞率领大军讨伐代州,为清军解围有功,晋升为亲王。顺治七年(1650年),降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晋封和硕承泽亲王。

雍正时期的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都有谁,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掌管兵部、宗人府。同年十月,又与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同为议政王。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初五逝世,由他的儿子博果铎袭爵。

7、克勤郡王岳托

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早年投身戎马,跟随努尔哈赤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先后封为台吉、贝勒,后因军功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主管兵部。

努尔哈赤去世后,以大局为重,力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后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极不满,动辄获咎,屡遭贬至贝勒。

崇德三年(1638年),因天花病逝于济南。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特为岳托立碑纪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克勤郡王之爵世袭罔替。

8、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作为努尔哈赤的子孙,继承了先辈们的勇猛果敢,在明清鼎革之际的烽火硝烟中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封顺承郡王。

顺治八年(1651年),奉命掌管刑部事务。九年,卒,时年三十四岁。康熙十年,赐谥“恭惠”,子孙世袭罔替。

9、怡亲王胤祥(六大亲王已介绍)

10、恭亲王奕欣(六大亲王已介绍)

11、醇亲王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

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欣所带领的军机处被慈禧全班斥退,史称甲申易枢,奕譞开始以商办之名接掌政权。

光绪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衙门,任内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历1891年1月1日),醇亲王奕譞薨于藩邸,时年51岁,谥号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12、庆亲王奕劻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长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出生于北京,过继庆郡王绵慜为嗣子,初封辅国将军,后晋爵贝子、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进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爵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加恩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他受命与李鸿章于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首席军机大臣,仍总理外务部。

宣统三年(1911年),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奕劻让出首相职位改任弼德院总裁。

清朝灭亡后,迁居天津。民国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病死,时年79岁。追谥曰密,子载振袭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百度百科——清代六大亲王

赫赫有名,大清开国八大“铁帽子王”都有谁

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而是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封建社会时称为“世袭罔替”,民间则俗称为“铁帽子王”,意思是他们的王冠永远不会被换掉。可以说,这八大铁帽子是绝对的牛人。

他们都是谁呢? 礼亲王代善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太宗皇太极异母兄长,清朝开国时期声名显赫的创业功臣。早年随父征战,功勋卓著,并一度被确定为汗位继承人,从后金建国直至改国号为大清,都是国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大贝勒,并为正红旗旗主。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皇太极去世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3366233后,又拥戴福临登基,揭露并杀掉了密谋的反对者,其中就有自己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顺治五年(1648)去世。承袭爵位者曾改王号为巽亲王、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亲王号,世袭至清末。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礼亲王府在大政殿东偏北,是距盛京皇宫最近的一座王府。这显然与其在清太宗时期“皇兄大贝勒”的身份有直接关系。皇太极继承皇位后,每逢新年等重要节日,为体现对兄长的尊重,都要率领群臣到代善府中登门拜贺。 睿亲王多尔衮 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为清初赫赫有名的“九王爷”。清太祖皇后乌拉纳喇氏所生,是努尔哈赤幼子中最为出色者。幼年即为镶黄旗贝勒(后改镶白旗),自天聪元年(1627年)始,几乎每一次战役都随军出征。第二年在统领正白旗征讨察哈尔的战争中,因临阵骁勇及敖木轮大捷等彼赐子“墨尔根代青”(聪明战将)称号。崇德元年封和硕睿亲王,因出身高贵且智勇双全,功勋卓著,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后,虽拥立6岁的福临继位,但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几乎独揽朝中大权,顺治元年(1644),以叔父摄政王身份率清军入关,并做出定都北京的决定。同时,争取了很多汉人投降,为新王朝奠定了基础。第二年,他被尊为皇叔父摄政王。此后接管了原由皇太极控制的正蓝旗。其弟多铎死后,又控制了镶白旗。顺治七年(1650)病逝后,因罪削爵。 乾隆四十三年(1778),高宗皇帝重新评价几位开国元勋的功过时,多尔衮备受褒扬,其罪得到昭雪,爵位得到恢复,并谥号“忠”,命配享太庙并世袭罔替。多尔衮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睿亲王府位于四平街路北,通天街路东。 豫亲王多铎 太祖第十五子,多尔衮同母弟。初为正黄(后改正白)旗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晋为豫亲王,掌管礼部,并辅佐皇帝对明廷、朝鲜、蒙古进行过多次战役。崇德元年(1636)封和硕豫亲王。清入关后率大军平定江南,居功至伟。顺治六年(1649)病故后,受多尔衮案牵连降爵为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复豫亲王爵号,由其子孙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旧时沈阳俗称“十王府”,据清末民初地图标示及现存遗址,应在四平街之北偏西,隔通天街与睿王府相望。自清代末年至近年,其所在地称“十王府胡同”。 郑亲王济尔哈朗 清太祖同母弟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12岁丧父后,由其伯父努尔哈赤养育,原封贝勒,与其兄二贝勒阿敏同掌镶蓝旗。崇德元年封为和硕郑亲王,并掌管刑部。皇太极去世后,他被推举为辅政王,与多尔衮共同辅佐年幼的顺治皇帝,但屡受排挤,直到多尔衮去世后才略为得志。顺治十二年(1655)去世。他虽为努尔哈赤之侄,但却是清开国时期的三朝元老,功勋卓著,因此王爵由子孙世袭。后曾一度改王号为“简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奉旨恢复郑亲王号,由其子孙世袭至清末。其王府位于天佑(小南)门内大街路西、怀远(大西)门内大街路南。于民国年间为一德姓满族人居住,俗称“德家大院”。 肃亲王豪格 太宗皇太极长子。早年便以军功著名。初为镶白(后改镶黄、正蓝)旗贝勒,崇德元年封和硕肃亲王。皇太极去世后,在承继王位的斗争中,与多尔衮结怨。顺治初年,受到多尔衮排挤含冤入狱,顺治五年(1648)死于狱中。乾隆四十三年恢复原有王号,由其子孙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位于怀远(大西)门内大街与天佑(小南)门内大街交叉路口西北,与沈阳故宫西红墙南端隔路(鼓楼南大街)相望。 庄亲王硕塞 皇太极第五子,天聪二年(1628)生,顺治元年(1644)十月清迁都北京后,因他是皇帝之兄而封为多罗承泽郡王,顺治八年(1651)晋和硕承泽亲王。因硕塞生前立有很多战功,其死后爵位由其子世袭,并改王号为和硕庄亲王。到康熙年间,硕塞后代子嗣乏人,康熙帝命将自己第十六子允禄过继到硕塞支系承袭王爵。此后直至清末的庄亲王就变成允禄后人。清入关前建府时,硕塞年龄尚小(至皇太极去世时他仅16岁),并未封王爵,庄亲王府原位于沈阳故宫宫殿西墙外街东,约在后来的沈阳故宫文溯阁处。但在允禄成为庄亲王后,又在沈阳重建了一座王府,位于抚近(大东)门内路北,民国以后虽然王府易主,但其所在地仍沿用庄王府胡同、庄王府后胡同的地名。 克勤郡王岳托 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早年即因战功封为镶红旗贝勒,老汗王努尔哈赤去世后,他力主拥戴皇太极继位,并受到重用。崇德元年封和硕成亲王,后因与皇帝政敌有瓜葛受责降为郡王,崇德四年(1639)病故于军中,追封为多罗克勤郡王。其袭爵者称衍禧郡王、平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复克勤郡王号,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早期称“成亲王府”,位于抚近门(大东门)内大街路北临街。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礼亲王代善之孙。他的父亲萨哈廉因与长兄岳托共同拥戴皇太极继位而受器重,晋封贝勒,并于后来掌管礼部事务,在当时诸王中以聪颖智慧著称,但其命运不济,崇德元年(1636)五月,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被追封为和硕颖亲王。勒克德浑袭爵后,改降王号为多罗顺承郡王,世袭至清末。他的王府初称“颖亲王府”。位于内治(小东)门内大街路南。 恩封四大铁帽子王 除了以上讲到的这八位,清朝还有四位“铁帽子王”,这四位则是因为与皇帝有着特殊亲密关系而受封,属于恩封。他们都是谁呢? 怡亲王允祥 允祥是圣祖玄烨第十三子。雍亲王胤 真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谥为“贤”,又特别在谥前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庙,乾隆时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道光时载恒袭爵,同治初立时与端华、肃顺等同为八位顾命大臣之一。辛酉政变后与郑亲王端华同赐死。 恭亲王奕忻 奕忻为道光皇帝第六子。道光遗诏中遗命皇四子奕言入继大统的同时封奕忻为亲王。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忻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忻病逝。 醇亲王奕儇 奕儇是道光第7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恬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儇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光绪三十四年德宗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 庆亲王奕匡 奕匡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奕匡是乾隆17子永磷的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辛亥革命爆发后,奕匡奏请启用袁世凯,清廷退位后被清朝亲贵遗老视为“贼子”。后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没有来得及世袭。

铁帽子王是谁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谁?

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知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乾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道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专後改为庄亲王):爱新觉属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其中,爱新觉罗岳托和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是爱新觉罗代善的儿子。 帽子(10)清朝(42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