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湿阑干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毛滂)译文赏析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毛滂)译文赏析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毛滂 系列:宋词三百首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赏析 此为毛滂代表作。据《西湖游览志》载:元祐中,苏轼知守钱塘时,毛滂为法曹椽,与歌妓琼芳相爱。三年秩满辞官,于富阳途中的僧舍作《惜分飞》词,赠琼芳。一日,苏轼于席间,听歌妓唱此词,大为赞赏,当得知乃幕僚毛滂所作时,即说:「郡寮有词人不及知,某之罪也。」于是派人追回,与其留连数日。毛滂因此而得名,此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并非是事实。苏轼知杭州时,是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而毛滂于元祐三年已出任饶州司法参军,直至元祐七年还在饶州任上。此时不可能为东坡的杭州僚佐。另,根据史料,毛滂早在东坡知杭州前就受知于苏轼弟兄。苏轼于元祐三年曾为毛滂写过「荐状」,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保举堪充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但此故事正说明此词传诵人口之广。 全词写与琼芳恨别相思之情。上片,追忆两人恨别之状。「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是回忆相别时,心上人的哀愁容颜。「泪湿阑干花著露」,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露」诗意,写女子离别时泪流潸潸,如春花挂露。「阑干」眼泪纵横散乱貌。「愁到眉峰碧聚」化用张泌《思越人词》:「黛眉愁聚春碧」句,写忧愁得双眉紧蹙的神态。这两句化用前人诗句描写女子的愁与泪,显得优美而情致缠绵悱恻。「此恨平分取」一句,将女子的愁与恨,轻轻一笔转到自己身上,从而表现了两人爱之深,离之悲。「更无言语空相觑」一句,回忆两人伤别时情态,离别在即,两人含泪相视,此时纵有千言万语,又从何处说起?「更无言语」比「执手相看泪眼,更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更进一步表达痛切之情,因其呜咽声音都无,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一个「空」字,下得好,它带出了多少悲伤、忧恨!无怪后人赞道:「一笔描来,不可思议。」(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下片写别后的羁愁。「断雨残云无意绪」二句,言词人与心上人别后的凄凉寂寞。「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序》,后指男女欢爱。「断雨残云」喻男女分离,人儿两地,相爱不能相聚,怎不令羁旅者呼出「无意绪」呢?那别离的「朝朝暮暮」只有「寂寞」伴随,那思念之情就更加强烈。故结句道:「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言羁者在富阳山深处的僧舍中,而所恋之人远在钱塘,他们相隔千百里,只有江水相连,在辗转反侧中,听江涛拍岸,突发奇想:人不能相聚,那么将魂儿交付浪潮,随流水回到心上人那里。结语的寄魂江涛,是个奇异的想像,如此将刻骨铭心的相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此词感情自然真切,音韵凄惋,直抒胸臆,与形象比喻奇异想像相结合,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何酷似秦少游也」(周辉《清波杂志》)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