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西南少数民族春季节日

火烧 2021-10-29 18:30:14 1066
西南少数民族春季节日   在西南地区,农历二月的节日以“二月八”最具流行性。  譬如,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省大姚县昙华山彝区人民传统的插花节(亦称“二月八”)。彝民会身穿节日盛装,背上米酒、干粮,从四面

西南少数民族春季节日  

  在西南地区,农历二月的节日以“二月八”最具流行性。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西南少数民族春季节日

  譬如,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省大姚县昙华山彝区人民传统的插花节(亦称“二月八”)。彝民会身穿节日盛装,背上米酒、干粮,从四面八方涌向昙华山,在村前、寨口、路边搭起花牌坊,把鲜艳的马樱花插满房屋,跳歌跌脚,尽情欢乐。

  云南大理巍山彝区的二月八也十分隆重。据《蒙化志稿》记载,巍山彝族“以二月八为年,是日必将道路拦塞,祀密枯。各村皆置密枯树,祀时以黄牛一绳系于旁,祝讫,一人持利斧劈牛首,后按人数分剖而归。”这一天,各彝族村寨都举行祭密枯、叫地脉、打歌等活动。

  农历二月十四日是大理白族的花朝节,有的地方叫做“朝花节”,古代又名“太平会”。有这样的说法:“苍山十九峰,峰峰积雪;大理三千户,户户栽花”,很好地描述了大理花朝节的地理人文语境。节日期间,人们在大理古城的入口处,用鲜花扎成艳丽巍峨的牌坊,里面则用精美的花盆和名贵花卉垒成花山、花亭和花台,身着盛装的白族人民在各条花街上观赏、赞叹和嬉笑。

  在壮族地区,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据传,壮族始祖咪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其神格变为主管赐花送子之事,被奉为花婆神。这一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和香烛纸钱,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若日后怀孕,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当然,此俗现已淡化。

三月三”也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普遍流行的节日。壮族“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在壮族每年的数次定期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歌节一般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可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两千人,大的歌圩数万人之多。

  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云南罗平一带布依族要祭社神。节日的主题内容有制作和享用各色的糯米饭;筹集资金买猪、羊、鸡等祭山神、水神、龙神;清理水井,制订和重温乡规民约———内容包括子女教育、公共设施维护、环境的保持等等。少年儿童聚集在河边玩耍,划竹筏、打水枪等;青年男女有的比赛游泳,有的对歌;老年人则在家迎接亲朋好友,宴请宾客。

  农历三月三日是贵州部分仡佬族“祭树”的节,也是祭祖先的节日。一船要在半月前选出六户主持人筹办祭祀事务。三月三这天,全寨女性不准出门,成年男子要到山上神树下祭祀,祭品有猪一头、鸡两只。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生活在广西的瑶族支系茶山瑶以家户为单位举行扫墓祭祀活动,称为“做清明”。“做清明”时,以鸡肉、鸭肉、猪肉、酒、糍粑等为主要供品。此外,还必须带香纸蜡烛和鞭炮。届时,扫墓的人们将坟墓修整一新,在坟头上插一根串有纸钱的杨柳枝。尔后,在墓前摆上供品,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由主祭人说一些吉利和祈求保佑的话。祭毕,参加“做清明”的人在墓前会餐,意思是与祖宗同聚一餐,以示敬仰,并祈求祖宗保佑。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是云南省怒族人民的鲜花节。节日地点主要在丙中洛附近的仙女洞。由于有一部分怒族人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仙女洞前的祭台四周要挂经幡、唐卡。祭台上摆满了各种祭品,祭台旁边有一个3米来高的烧香台,台上插着松枝、鲜花和各种颜色的彩旗,长长的竹竿尖上插着老玉米。松枝象征吉祥如意、万古长青,玉米象征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鲜花是敬献给仙女阿茸的,在鼓乐声中朝拜者手持鲜花,绕着祭台和烧香台走一圈,并把鲜花插在烧香台的竹竿丛中。祭祀活动结束之后,人们又到仙女洞,向仙女敬鲜花、喝仙水。之后,人们围坐在山坡上,将准备好的食物摆在铺有松针的地上,边吃边喝边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