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创立时间 北京大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
北京大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传入中国
北京大学[1]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建立的学校,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
它传承着中国数 北京大学西门

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的学统,创立之初身兼传统的太学制度与现代的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的延续,又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
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
1912年5月15日[2],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以及gcdzg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大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
陈独秀、李大钊、md以及鲁迅、胡适、李四光、李书华、葛利普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大任职或任教。
蔡元培校长
[7] 1927-1929年间,北大处于动荡之中,并遭到严重摧残。
奉系军阀攫取北京政权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与北平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
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将北大学院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1930年,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他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十六字方针,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
设文、理、法三学院,下设14个学系;实行教授专任制,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特别是理学院延揽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
使北大理科得到较快发展;制定《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明确办学宗旨为“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并按照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对旧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正式设立研究院,推进高等教育的正规化。
蒋梦麟还多方筹集资金,1931年北大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
1934年北大动工兴建新的图书馆;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到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 夕阳下的博雅塔与未名湖,美不胜收
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蒋梦麟掌校期间,正是民族危亡内忧外患之时,而经过亡校风波的北大却在教学与科研水平稳步上升,蒋梦麟这位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