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瓮 宋祁《九日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
宋祁《九日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
九日置酒原文: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九日置酒赏析
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宋诗精华录》)评价得很好。
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同样写秋晨,则「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秋望》),有送目伤秋之愁;「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鲁渊《重九》),则有去国怀乡之思。而宋祁此句,不作愁语,气局一新。这也是诗人境遇气质使然。
次句由「重」字引出。「高台复帐驻鸣茄」,气派十足。又是「高台」,又是「复帐」,又是「鸣茄」,其场面之阔绰,气氛之热烈,历历如绘。这决非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贵人赏秋的情景。诗人少年得志,一生显达,历任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晚年知成都府,该诗中有「白首太守」之句,应是晚年在成都所作。

颔联承上,写佳日兴会,形象鲜明。出句与对句分写登高与饮酒两个场面。「遨欢」、「促饮」二语,道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任落风前帽」一句活用典故。《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古人把此事作为风流美事,杜甫曾反其意而用之:「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九日蓝田崔氏庄》)甚为宋人所激赏。宋祁又反杜诗之意。一用「羞」,一用「住」;一沉郁,一洒脱。显示心境不同,诗境亦不同。「争吹酒上花」,意谓争饮菊花酒。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
颈联一转,以景语出之,写登山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经过一番秋雨刷洗之后,天宇澄净,秋容清淡。二句境界开阔,气象恢宏。「明」字与「清」字道出了秋晨的特色。其意境与韩琦「虽惭老圃秋容淡,且著黄花晚节香」(《九日水阁》)约略有相似处。宋祁修唐书十余年,晚年「弥为进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他「博学能文章,天资蕴藉,好游宴,以矜持自喜,晚年知成都府,带《唐书》于本任刊修……远近观者,皆知尚书修唐书矣,望之如神仙焉。」(《东轩笔录》)此诗的境界与他积极处世的态度有关。
尾联笔力所聚,精彩益显,以欣喜的心情、活脱的形象作结。「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却矜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意谓「九日置酒」非一般登高,而是太守在宴游。一股富贵气从中透出,照应首联。结句「满插」为「愚甚」作了注脚。古人有重九登高插茱萸以压邪的习俗。《续齐谐记》:「费长房令桓景九月九日囊茱英,登高以避祸。」诗人故用「满插茱萸」的夸张笔法,描绘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杜牧有「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之句,乃故作旷达语,强颜欢笑;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一诗,亦以茱萸作结,「醉把茱萸仔细看」,乃辛酸语,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慨。而宋祁此句与之异趣,原因在于身世际遇不同。
此诗俊逸流畅,属对工巧,尤其是末联,给全篇平添喜剧气氛,生活情趣极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诗人适逢其会,发为词章,写成了这首充满兴致的作品。
诗词作品:九日置酒诗词作者:【宋代】宋祁诗词归类:【重阳节】、【登高】、【饮酒】、【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