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始兴隘子温泉在哪里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赏析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赏析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 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 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 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狸, 石响细泉回。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赏析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宋之问候晓逾闽嶂,
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
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
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狸,
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
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
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
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
行剪故园莱。
宋之问诗鉴赏
此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与诗人的同类诗作相比,这一篇中对岭南景物的新鲜感较强,思乡之情稍弱,当是他初贬岭南时所作。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指出时间是在春日的黎明,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细绘黎明时的景象。“ 闽嶂”本指闽地的山岭,也可用作“岭嶂”的意思,泛指南国的山岭。诗中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丛山峻岭。“越台”
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汉高祖时南越王赵佗在广州越秀山上所建。从诗题看,此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距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无法望见越王台的。所谓“望”,应当是瞻望前途的意思。“宿云”是隔宿之云。见云而生鹏翼的联想,是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第四句,古人认为,月亮的盈亏与蚌蛤的虚实相统一,月圆时蚌蛤实,月亏时蚌蛤虚。因此,诗人由“残月”而生“蚌中开”的联想。宋之问上承齐梁余绪,讲究词采声律,从“宿云”二句的铺张笔法中,颇见其“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的诗风。
自“薜荔摇青气”开始的六句铺陈怡人的南国景色,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薜荔”是一种木本蔓生植物,常绕树或缘壁生长。句中以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状摹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郁勃、难以自守的情态。“桄榔”则是一种亭亭玉立的乔木,与蔓生的薜荔对举,加之碧苔依树,古色古香,与“薜荔”句绘现出来的盎然生趣形成鲜明的对照。“ 桂香”句既为画面添枝加叶,又使淡淡幽香透出画面。在前三句中,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注意到回环流转的细泉。“ 抱叶”二句转写动物:黑毛猴子攀附着树枝在叫唤,翡翠鸟衔着花在空中穿梭。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显动人了。
前十句纯是绘写美景可为“扬”尽。“南中”句使全诗的感情为之一顿,承上启下。“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虽”字是句中之眼,引出后面的种种感情。“北思”句直承“虽”字。从末句的“故园”可知,诗人的“北思”是思念故乡而非朝廷。“鬒发”二句透露出贬谪对他的打击,黑发瞬间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在文势上,这两句稍作顿挫,用以托住“南中”二句陡然急转之势,并隐括官场的荣辱无常,更增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末两句的感情直承“鬒发”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直抒胸臆:何时能走上返回故乡的路呢?“行剪故园莱”,与谢朓的“去剪北山莱”、王绩的“去剪故园莱”同义,都是要归隐田园的意思。从文势上来说,最后六句浑然一体,同时又有内在的节奏。“南中”二句大起大落,“鬒发”二句则趋复平缓。
此诗用词的艳丽雕琢,结构艺术的高妙。诗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诗人浓墨重彩去写景,从而使所抒之情越发显得真挚深切。诗人笔下的树木、禽鸟、泉石所构成的统一画面是南国所特有的,其中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诗人初见时所特有的新鲜感。特定的情与特有的景相统一,使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zhl201612
很赞哦! (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