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和谈迁一样的人有哪些 谈迁的小故事

火烧 2022-03-24 17:59:01 1046
谈迁的小故事 『原创』谈迁借书明朝末年,有一位历史学家叫谈迁,年轻时就立志要编一部真实的明朝史书,并拟定书名《国榷》。撰写史书,需要众多的参考书,需要广泛地搜集史料。谈迁家贫,有时食不果腹,哪有钱买书

谈迁的小故事  

『原创』谈迁借书

明朝末年,有一位历史学家叫谈迁,年轻时就立志要编一部真实的明朝史书,并拟定书名《国榷》。

撰写史书,需要众多的参考书,需要广泛地搜集史料。

谈迁家贫,有时食不果腹,哪有钱买书?他只能设法向别人借书读,把有用的资料抄下来。

当时,有一部名叫《明实录》的书,据说记载着许多明朝的事情,谈迁早就想研读。

可此书不容易找到。

那年初秋,听说外地一刘姓大户藏有这部书,他连忙雇了一头毛驴去求借。

鸡叫二遍,谈迁骑驴启程。

正午时分,走到一片山林边,他见青草茂盛,便让毛驴去吃草,自己坐在树下啃干粮充饥。

突然,山林里窜出两个强盗,截住毛驴就要拉走。

谈迁说:“二位好汉,本人是一介书生,一无所有,这头毛驴还是租别人的,要骑着去办事。”

“ 办你个鸟事!”一个大胡子强盗骂道,“老子今个有急用,才拉你驴。

若在平时,你小子不掏卖路钱,有你好看的。

滚开!”

“就是,老子没功夫跟你磨牙。

”另一个塌鼻子强盗叫嚷,“拉你驴算便宜了你的小命。”

谈迁身体纤弱,没有毛驴,一百多里的路程怎么走完?再说毛驴也不是自己的。

但要与两个如狼似虎的强盗较劲,无疑是以卵击石,怎么办?他心里发急,表面却装作平静地问:“敢问二位好汉,拉驴有何急用?”

“告诉你也白搭。

”大胡子不耐烦地挥挥手,“走开走开!”

“这就不对了。

”谈迁故意卖弄道,“读书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世间学问,样样涉及,七十二行,行行贯通。

好汉有什么事体,书生或许能助一臂之力。”

两个强盗一听,互相看看。

大胡子扬扬眉:“俺娘病了,胸口疼得厉害,肚子胀得难受。

俺拉驴驮上找大夫医治,你能帮忙?”

谈迁自忖先跟他们去看看,然后瞅机会脱身。

他自称精通医术,愿为老夫人治病,换回毛驴赶路。

两个强盗将信将疑,领谈迁到一面山崖下搭的草棚里。

和谈迁一样的人有哪些 谈迁的小故事

一个老太太,汗流满面地双手按在胸腹部呻吟。

谈迁望望她的脸色,问问她的症状,煞有介事地号号她的双脉,慢慢说:“令堂病得不轻,须赶紧服药。”

“你有药吗?”大胡子口气缓和多了。

“没有。”

“那顶屁用!”塌鼻子嚷嚷。

“小生自有办法。

”谈迁不慌不忙地说,“二位稍侯,待我采些草药,随手炮制一丸,服下就好了。”

两个强盗没吭声,心想:你小子若耍花招,不还驴不说,还剁了你。

一袋烟功夫,谈迁回来了,手里拿着雀蛋般大小的一丸药,又黑又臭。

“啥子鸟药,如此难看难闻?”“哈乒,熏死人了!”两个强盗虽然吹胡子瞪眼,但也懂得良药味苦,忙让老母吞下了这丸药。

药刚下肚,老太太就脖子一伸,张口哇哇大吐特吐,吐了一地污物。

吐过后,静静地睡去了,呼吸平稳,脸色红润。

谈迁舒了口气,两个强盗也舒了口气。

他们牵过毛驴,千恩万谢地送还给谈迁,放他赶路去了。

那么,谈迁给大胡子老母用的什么灵丹妙药?其实是一丸屎壳郎滚圆的新鲜动物粪便。

原来,谈迁察看了老太太的病状,认定是积食引起,排积就能解除胸痛腹胀。

怎样才能排积?谈迁走出草棚,冥思苦想,突然瞥见几只屎壳郎搬动着什么动物的粪便,机灵一动,就从它们“手中”劫下一丸。

新鲜粪便奇臭无比,老太太吞下感官受到强烈刺激,不吐才怪哩。

这一吐,积食排泻,胸痛腹胀便消失了。

谈迁躲过一劫,骑上毛驴继续赶路。

天黑时,进了一个山村求宿。

但几户人家看他寒酸,都不愿白白借宿。

谈迁从村这头走到村那头,站在最后一家人的院门前,看了一会,就去敲门。

门开了,露出一张憔悴的中年男人的脸,听得谈迁借宿,他一声不吭便要关门。

谈迁念念有词:“爱子夭折,耕牛瘁死,区区农宅,门户不幸矣!”

闭合的门扇又慢慢打开了,中年男人惊异地看着谈迁:“先生,您何以知道家门不幸?可有消灾灭祸的妙法?”

“从知道处知道。

有灾消灾有祸灭祸,乃小生济世之责。

”谈迁慢条斯理地念叨。

“请进,请进。

”中年人热情顿生,跑过去把毛驴牵进院子,栓在槽上,喂以草料。

又吩咐内人赶紧做饭,款待谈迁。

饭后,中年人向谈迁倾诉了家中不幸:先是爱子患风寒症夭亡,后是耕牛饮井水暴命,祸不单行啊。

“先生门外知情,必是高人,请指点迷津,为我家驱灾消邪吧。”

谈迁盘腿禅坐,沉吟一会,吩咐中年人请房木匠择日把堂屋的门窗开大点,再把院墙铲低点,还有不要直接饮用院子里的井水,应该打上来盛在缸中,让阳光晒一两个时辰沉淀一下,然后饮用……

次日凌晨,谈迁告别这家人上路了。

昨天傍晚,谈迁观察到这家院门前有一棵核桃树,树上果实累累,压弯树枝几乎垂到了地面。

假如这家有小孩,必定摘折低处的核桃果玩,不会树枝如此低垂。

再看中年人憔悴的神情,必有重大创伤。

谈迁注意到,这家院墙很高,且有一张牛皮搭在墙头,断定近日死过耕牛,因为农户一般不会宰杀牛的。

故而谈迁才敢大胆地预言。

他让中年人开大门窗,铲低院墙,是他发现这户人家的房屋太潮,院子太阴,通风采光极差,不利居住。

而井水太“生”,照照阳光放置一段时间,就能起到灭菌淀杂的作用。

这天太阳落山时,谈迁终于到达刘姓大户人家。

说明来意,管家领他去见老爷。

进得大堂,但见一银须垂胸的老者端坐太师椅上,目光炯炯地审视着来访者。

“刘老爷在上,小生谈迁有礼了。

”谈迁毕恭毕敬地深深施礼,朗声说,“幸闻老爷家藏一部《明实录》,颇为珍贵。

小生欲撰明史专著《国榷》,现搜集史料,《明实录》不可不读,故特来贵府拜访求借,望老爷赐教。”

这刘老爷早年为官,眼看明王朝风雨飘摇,便辞职返乡隐居,平生看重学问,爱交结有真才实学的人。

他见谈迁年纪轻轻,却胸怀大志,打心眼里喜欢。

但又怕谈迁是个花拳绣腿浮躁轻狂的水货,便要试试他的深浅。

刘老爷也不搭话,手捻银须,吟出一句:“老朽眼拙,不识远足,寒舍三尺难盈步”

谈迁心明刘老爷有戒意,出一上联探试,就诚挚地对道:“小生志专,为著明史,奇书一部便称心”

刘老爷又出一句:“日月连贯,金光银辉照河山,汗青谁主沉浮”

谈迁稍思后对道:“笔墨相濡,言舌誓辞凝文字,国榷力求囫囵”

刘老爷吩咐家人上茶,随口吟道:“一杯清茶待贤才,二话不说让藏书,三生有幸遇知音,四季往复览史册”

谈迁鞠躬谢过,满怀感激地应对:“十年寒窗磨秃笔,百里何以隔志缘,千头无绪求精华,万事纷纭润心扉”

“管家,去书房拿来《明实录》,借于后生吧。

”刘老爷面露悦颜,起身抱拳,一边转向后堂,一边咏诵:“君子之交谈如水,吃喝为俗,才学为雅,吾望汝专心立著”

“承蒙老爷教诲,小生当不遗余力,完成鸿志。

”谈迁再次躬身长拜,目送着刘老爷,充满自信地告别道:“史书之贵在于实,篡改是罪,褒贬是非,自律者微功流芳”

谈迁借到《明实录》,返回家中后花几年时间抄完这部篇幅庞大的明朝史料书,为编著《国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