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和蒙哥 蒙哥简介及详细资料
蒙哥简介及详细资料
基本介绍
元宪宗,成吉思汗孙、托雷长子。1251-1259年在位。即位前曾参加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俄罗斯等地。
1251年,被拔都拥立为大汗。即位后,以忙哥撒儿为断事官;以孛鲁合掌宣发号令、朝觐贡献及内外闻奏诸事;以海云掌佛教事。
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以帖哥、阔阔术等掌帑藏;孛兰合剌孙掌斡脱;阿忽察掌祭祀、医巫、卜筮;以只儿斡带掌传驿所需;以孛鲁合掌必赤写发宣诏及诸色目官职。
蒙古大汗
简介
蒙哥(Mongke,,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在世);生于农历1208年十二月三日(公历1209年1月10日),去世于农历1259年七月二十一日(公历1259年8月11日),在位时间为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即位前曾参加拔都统帅的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俄罗斯等地。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諡号桓肃皇帝。
沉默寡言、不好侈靡,喜欢打猎。元太宗七年(1235年),与拔都、贵由西征不里阿耳、钦察、斡罗思等地,屡立战功。元宪宗元年农历六月十一日(1251年7月1日),被拔都等拥立即大汗位。窝阔台系诸宗王拒绝承认,后率兵镇压之,又以弟忽必烈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元宪宗三年(1253年),命弟旭烈兀西征。他在位时,两位畏兀儿人因为与窝阔台家有牵连被害,一位名为镇海,一位名为萨伦迪的亦都护,后者因为被指准备在星期五礼拜对别失八里的回回人进行屠杀,后来被送到哈拉和林处死。
元宪宗八年(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他亲率主力征四川,次年,在攻打合州时(今重庆合川区)受伤(一说疫疠流行,兵士多病死,蒙哥亦染疾,一说是被乱箭射死),于元宪宗九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1259年8月11日)死于合川东钓鱼山上。
蒙哥虽然并未亲自攻下全中国,但是他发动的征服战争为后来元朝的建立可谓贡献良多。
继承顺位
前任:元定宗·贵由
中国北部君主 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
继任:元世祖·忽必烈
元宪宗蒙哥的画像
元宪宗蒙哥,生于1208年农历十二月三日,1251年农历六月十一日至1259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在位。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庙号宪宗,諡号桓肃皇帝。
征战简史
系蒙古帝国第四代大汗,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蒙哥”,蒙古语意为“长生”。1235~1240年,奉窝阔台命,与拔都、贵由西征,屡立战功。贵由汗去世后,诸宗王在汗位继承上发生争议。术赤子拔都以宗长身份首推蒙哥为大汗继承人。窝阔台系诸宗王拒绝承认。于是拔都派弟别儿哥率军卫蒙哥东还,并定于来年在斡难河(蒙古鄂嫩河)、怯绿连河(蒙古克鲁伦河)召开大会。窝阔台系诸宗王拒不赴会。拔都不顾他们的抵制,于1251年夏,在阔帖兀阿阑(成吉思汗大斡耳朵所在地,今蒙古温都尔汗西南克鲁伦河与臣赫尔河会流处西)举行大会,拥蒙哥即大汗位。随即将反叛的窝阔台系诸王一一处死。蒙哥登大汗位,委其弟忽必烈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宜。颁发政令,革除前朝弊政。
1252年,命忽必烈征大理,诸王也古征高丽。1253年,遣弟旭烈兀西征,塔塔儿带撒里等征欣都思(印度)、怯失迷儿(克什米尔)等国。1256年诸王会议决定大举伐南宋。蒙哥以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自率主力入四川。1259年二月,蒙哥率全军渡鸡爪滩,至石子山,猛攻钓鱼山(今重庆合川东),因宋将王坚恃险坚守,屡攻不克。天气暑湿,军中疫疠流行,兵士多病死,蒙哥亦染疾,七月逝世于钓鱼山。后追谥桓肃皇帝,庙号宪宗。
蒙哥即位时43岁,他是继成吉思汗之后最杰出的蒙古大汗。蒙哥沉默寡言、不好侈靡和狂饮暴食,唯一的乐趣是打猎。他使札撒和祖辈的戒律恢复其原来的严厉性。他是一位能干的领袖和严厉而公正的管理者(他支付了他的前辈们签字而未付款的大量票据),他是一位头脑冷静、有理智的政治家,是一名优秀的战士。因此,他完全恢复了成吉思汗建立起来的强有力的机器。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他的种族特征(他的继承者忽必烈也是如此),他加强了行政管理机构,把蒙古帝国建设成为一个正规的大国。在他统治初期,他对拔都的感恩(实际是拔都使他当上了皇帝)如果不是在法律上,那么也是在事实上导致了一种权力的分裂,正如巴托尔德所指出的,实际上拔都由于这种权力在巴尔喀什湖以西地区内实行独立统治。但拔都的去世(最迟于1255年)又一次使蒙哥成为蒙古世界的唯一强大的君主。各个兀鲁思,或者说成吉思汗诸封地上的首领们认为他们有权享受免税权,或者是与中央政权的代理人一起分享国家的税收。蒙哥禁止了这些做法。显然,如果他活得更长久些,或者如果他的继承者继续执行他的政策的话,那么,蒙古帝国就不会分裂为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这四个汗国,而将继续是一个比较统一的国家。
蒙哥是由信仰聂思托里安教的母亲、克烈部公主唆鲁禾帖尼抚养大的,他倾向聂思托里安教信仰。他挑选了克烈部人、聂思托里安教徒孛鲁合为丞相。但是,他也倾向于佛教和道教。1251-1252年间,他任命一位道教首领和佛教国师作他的贴身随从,前者是李志常道士,后者是来自西土的那摩喇嘛。最初,李志常最得蒙哥恩宠。1255年,蒙哥出席了在和林举行的、佛教僧侣那摩和一些道士们展开的辩论会。1256年,在哈拉和林他的宫中举行了一次佛教会议。他对卢布鲁克说:“一切宗教犹如手的五指。”但对佛教徒他说:“佛门如掌,余皆如指。”确实,在保持道士与佛教徒之间的平衡之后,蒙哥最终好像稍微倾向于支持佛教徒,特别是在1255年辩论会之后,会上道士们被指控传布伪经,歪曲佛教起源。总的说来,蒙古统治者利用各种宗教为其政治目的服务。正是为了这一目的,他把海云和尚作为佛教徒的首领派到佛教徒中,把同样献身于蒙古利益的人派到道士中去。
蒙哥交给忽必烈的任务的确是一个挑战,他要率领蒙哥汗四支军队中的一支去征服南中国。如果蒙古人想要巩固对中国北方的控制,防止中国北方的民族主义者聚集在南方的旗帜下,他们就必须迫使南宋王朝投降。南宋的存在会使汉人觉得他们的民族还有救,因而对蒙古人的统治造成威胁。蒙哥也可能急于使他的军队兴奋起来,使他们有事可做,并保持他们的战斗力。因此他决定发动一场征服南方汉人的战役,而忽必烈将在这场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
蒙哥的计画引起了争论。他的一些将领表示反对,认为南方气候炎热,疾疫流行,暗示蒙古军队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战会遭受更多损失,因为他们比较习惯凉爽的气候。批评者认为,蒙古军队会因为不适应陌生的环境而陷入战争泥潭。然而,蒙哥强硬地回应道,他希望完成他的先辈未竟的事业。他以此回答所有的反对声音,显示出征服南中国的强烈愿望。
要战胜南宋,需要更先进的军事技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例如,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保守估计人口大约有一百五十万。而威尼斯作为欧洲的商业中心之一,当时只有十万居民。蒙古人在中国北方发展出来的围城战术现在面临真正的考验。围攻这些城镇需要重型火炮,尤其急需可抛射巨石的发射机。而蒙古人最擅长的骑兵作战却不适合中国南方的地形和居住区。在这里,他们的成功只能依赖步兵和对主要城市的围攻。为了规划和进行这些战役,他们转而求助于他们的汉人幕僚和回教徒。
最后,蒙哥认为,他的军队能够击败并占领中国南方,于是决定让他的军队同时开辟四条战线,使南宋军队不能专注于防卫任何一个区域。为了阻止蒙古人的攻击,他们将不得不把军队分散在一片广阔的疆土上。尽管形势有利,蒙哥仍然丝毫不敢大意,对战役做了严密的部署。他的弟弟阿里不哥留守在哈剌和林保卫首都,并处理蒙古国的日常事务。依据蒙古习俗,家中最小的儿子负责看守灶火①或土地,蒙哥按照蒙古习俗把这项工作分配给了阿里不哥。
当一切准备就绪,1257年六七月间,蒙哥前往成吉思汗旧殿朝圣。在那里,他举行了祭奠仪式,祈求这次新的军事冒险能够成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他又进行了祭天活动,在他宫殿周围的圣地上洒了马奶,这种马奶产自专属于他的马群。
这一切都是作为一个优秀的蒙古大汗必须履行的职责,在举行了这些仪式之后,蒙哥便率军开赴南方。到1258年5月,他已经跨过黄河,在今宁夏固原县南部的六盘山集吉他的军队。他所统率的军队数目不详。波斯史学家提供的数字显然是被夸大了。有一份史料说蒙哥率领一支六十万人的军队,另一份史料则说忽必烈率领九个“万户”(大约九万人)的分遣队。但是汉文史料中的数字一般比较小。当蒙哥成功地攻占了四川的一个重镇后,他留下了三千士兵守卫。假如他真的像波斯史料所说的那样指挥着一支如此庞大的军队,他肯定会安排一支较大的部队保护他好不容易才取得的胜利果实。
蒙哥为四支部队分配了具体的任务,规定了所要达到的特定目标。蒙哥亲自指挥的军队将从他的西北基地出发,向南挺进,占领西南方的四川省,然后向东进攻。忽必烈的军队将从他新建的开平向南方进军到华中,渡过长江到达鄂州(今湖北省武昌),他们要在那里击败南宋军队。在那里他们还将与兀良哈台率领的从云南开来的第三支军队会合。第四支军队由成吉思汗兄弟的孙子率领,从蒙哥六盘山的基地向位于鄂州西北部的襄阳进攻。这支军队最终也要与忽必烈和兀良哈台的军队会合。这个计画显然是要把南宋的东部和西部分割成段,使之首尾难顾。蒙古人打算先集中优势兵力平定西南和中原,对偏安东部的南宋小朝廷的兵力形成压力。他们也希望在西部战役中迅速取胜,迫使宋廷有条件投降,从而减少蒙古人的伤亡损失。
起初,蒙哥的军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他的进军路线是最艰辛的,要么道路尚未开辟,要么人迹罕至。西南地区的酷热令人窒息,山峦起伏的地带易守难攻。天然环境对防御者十分有利,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成功阻止了蒙哥的进军步伐。骑兵作为蒙古人的主要力量在这次远征中作用不大。相反,包围据点,围攻城镇成了这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内容。虽然蒙古人已经相当熟悉围城战,但是这种军事战术毕竟不是他们的长项。而且,防御者可能比蒙古人预料的更难缠。蒙哥虽然很不情愿,但仍不得不在西南耽搁了较长的时间。
然而他的进攻一开始却很顺利。到1258年3月,他的军队已经攻陷了四川重镇成都。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重庆周边地区,这里主要的障碍是合州。南宋将领王坚决心保卫这个城镇,击退蒙古侵略者。他没有被来势汹汹的进攻所吓倒,宁死不投降。结果,蒙哥的军队推进缓慢。1259年3月,在占领成都一年后,蒙哥召集高级军事将领举行宴会,讨论将来的策略。酒足饭饱之后,他们开始了讨论。蒙哥最信赖的幕僚再次表达了保留意见,认为这些地区和蒙古人较早成功占领的地区实在太不同,他再次强调了疾病和酷热的威胁。然而蒙哥力排众议,表示要坚决推进他的计画,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合州。不幸的是,他的努力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蒙哥在合州打了五个月。从3月下旬到5月初,他的军队反复攻击这个城镇,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根据史料,双方的伤亡都很惨重。然而,蒙哥并没有灰心。虽然他坚持继续进攻,但是在五月和六月初,他的军队被暴风雨所阻,无所作为。他的战役在这阴雨连绵的季节里停滞不前。雨季一结束,他的军队立即发动进攻,但是王坚的军队岿然不动。在一次进攻中,一个叫汪德臣的人率领他的人马搭起云梯要摧毁城墙。当他爬上梯子的时候,他看见了王坚并催促这个宋将赶快投降。王坚搬起石头砸向侵略者,其中一块砸死了汪德臣。
这次血腥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8月11日,蒙哥死于钓鱼山下。有史料认为他的死是由于进攻合州时所受的箭伤。其他史料,包括《元史》,则断言他死于痢疾。拉施都丁则声称蒙哥死于霍乱。不管原因是什么,蒙哥的死震撼了整个蒙古帝国,并对其未来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哥与《几何原本》
见于记载最早对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有所研究的人是蒙哥。《多桑蒙古史》称:“成吉思汗系诸王以蒙哥皇帝较有学识,彼知解说Euclid 之若干图式。”①蒙哥是通过《几何原本》的阿拉伯文译本而了解古希腊数学的。
蒙哥之死
一个所向无敌的人,碰到强大的对手,自然兴奋又不甘心,于是不断要求士兵到钓鱼城下送死。蒙哥助手汪德臣怒火中烧,单枪匹马去城下劝降,结果被飞石射死。蒙哥愤怒了。但就是他这一怒,送掉了自己的性命。关于这个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的死,历史上有多种说法: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蒙哥中箭身亡。南宋诗人刘克庄在《蜀捷》中有“吠南初谓予堪侮,折北俄闻彼不支,挞览果歼强弩下”的诗句,而大部分史籍都持“中矢说”。现存钓鱼城旧址的石碑碑文,也明确刻有蒙哥“中飞矢而死”的字迹。
另一种说法,是蒙哥得了疟疾而死。蒙军久战不下,又值酷暑季节,水土不服,军中暑热,疟疾霍乱流行,《元史》记载,蒙哥大汗6月也患上了病。拉施特的《史集》就非常明确地说蒙哥是得了疟疾,后不治而亡。
第三种说法是蒙哥被炮风震倒,不久死去。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说蒙哥在架设望楼窥视钓鱼城时,遇到城内宋军的炮石轰击,伤重不治,“班师至愁军山,病甚,次过金剑山温汤峡而殁”。民国《合川县志》也有相同记载,另有《钓鱼城史实考察》还说,王坚在蒙哥中炮风之后,又命人把从钓鱼城天池里捞起来的30斤重的大鱼和几百个面饼送到蒙哥营中,附书一封,说城里水和粮食都很充足,蒙哥再有十年也攻不破钓鱼城……重伤中的蒙哥又羞又气,退兵温汤峡而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蒙哥多次被王坚挫败于钓鱼城下,“败辱之至,以致愤死军中”。
最后一种说法缘于《海屯纪年》,认为蒙哥是在攻打宋军时,乘坐的战船被宋军潜水者凿穿船底落水而死。
无论是哪种说法,总之,蒙哥在1259年7月宣布撤兵,不久死在军营,却是不争的事实。他死的讯息秘密传到当时正在突破武汉长江天险的忽必烈那里,为了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匆匆撤军北返。南宋王朝复活了。
英国电影
基本资料
译名:蒙哥/猫鼬/狐獴家庭/獴哥
片名:BBC The Meerkats
导演:James Honeyborne
演员:保罗·纽曼
类型:记录 励志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时间:2008-10-15
剧情简介
在南非,一个叫蒙哥(学名猫鼬)的动物,它是个肉食动物,面对着干燥和危险掠食。去寻找找到它的父母、它的兄弟和它的姐妹。在剧中我们看到它们难以置信的团结。
以非洲Meercats的一个家族为背景,讲述了主角Carlo(卡罗)从出生到最终成长为家族得力助手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有欢笑也有悲伤,人性化的解说,拍摄的角度,剧情的展开,让人很难想像这是一部拍摄动物的纪录片,而更像是一部好莱坞商业制作的剧情片,惊讶于Carlo这成长过程中,各种艰难险阻,像是导演安排好的小游戏一样,特别是当Carlo同时面对2个天敌时,能成功逃过一劫,实在不是太神奇了。
职员表
导演:
· 詹姆斯·霍尼伯内 James Honeyborne
编剧:

· 亚历山大·麦考·史密斯 Alexander McCall Smith
· 詹姆斯·霍尼伯内 James Honeyborne
制作人:
· Jane Hawley
· Trevor Ingman
· Neil Nightingale
· Joe Oppenheimer
· 大卫·汤普森 David M. Thompson
· 鲍伯·韦恩斯坦 Bob Weinstein
· 哈维·韦恩斯坦 Harvey Weinstein
原创音乐:
· Sarah Class
摄影:
· Barrie Britton
· Tony Miller
· Mark Payne-Gill
剪辑:
· Justin Krish
副导演/助理导演:
· Verity White
制作
BBC Films[英国]
BBC Natural History
The Weinstein Company LLC[美国]
Yaffle Films Ltd.[英国]
发行
A-Film Distribution[荷兰] (2008)
Odeon[希腊]
The Weinstein Company LLC[美国]
GAGA Communications[日本]
Golden Village Pictures(2009)
Wild Bunch Benelux(2009)
其他
Cutting Edge[英国]
Framestore CFC
HDHUB
Kodak Limited[英国]
获奖记录
2008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丰田地球奖特别奖
影片上映
法国 France 2008年10月15日
德国 Germany 2008年11月20日
比利时 Belgium 2008年12月17日
俄罗斯 Russia 2008年12月25日
日本 Japan 2009年1月10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09年2月5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9年4月23日
韩国 South Korea 2009年8月6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9年8月6日
英国 UK 2009年8月7日
卦名介绍
《易经》中蒙卦和革卦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