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怎么写

火烧 2021-08-05 04:32:00 1057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怎么写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及对西周的影响、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⑵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怎么写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及对西周的影响、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⑵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

⑵中国古代的早期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一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教学设计】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难点:分析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总体特征,让学生学会类比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本的故事史料,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梳理】

1、前言:古代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总体线索。

基本线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专制一步步强化;两大阶段:夏至春秋战国(早期)

与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着眼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内部的关系(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2、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图片——“鼎”,让学生讨论“鼎”的象征意义,引入第一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讲授新课: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⑴特点: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开创者:夏禹 第一个王朝(前2070年)

特点:国家机器——“家天下”

形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商朝)

②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师(职责)

地方上:封侯、伯 义务:纳贡、征伐

⑵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响。

【学习探究】

⑴夏商时期的相权状况意味着什么?(分别与禅让时代和秦之后的王朝相比)

⑵侯、伯有几重身份?既是隶属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国的首领(双重身份)

二、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西周的分封制(前1046年)

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功臣

内容: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

影响:扩大了周朝疆域

【学习探究】

分封制体现了森严了等级,维护这种等级制度,仅仅靠得是国家暴力机构吗?如果不是,还要依靠什么制度?

2.宗法制度(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

由来: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目的: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家族地位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度

影响:保证了贵族政治垄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

3.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学习探究】 楚庄王问鼎说明了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衰落(西周后期~战国末[秦])

原因:分封制的局限性: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三、小结:

(图表略)

【课堂练习】

1、反映我国禅让制被世袭制度所代替的史料是( )

A.《国语》中记载“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 B.《越绝书》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2、《史记》记载,楚庄王向周王“问鼎大小轻重”,其含义是( )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怎么写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度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长子

4、孔子说:“殷因于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5、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时期的?

【课后反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