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孙道临张瑞芳 张瑞芳简介及详细资料

火烧 2023-04-16 18:19:36 1052
张瑞芳简介及详细资料 演艺经历1918年6月15日,张瑞芳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个旧军官家庭 ,她从高中起就开始接触话剧 。1927年,与蓝马等共同出演田汉的3幕话剧《名优之死》 。1931年,张瑞芳

张瑞芳简介及详细资料  

演艺经历

1918年6月15日,张瑞芳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个旧军官家庭 ,她从高中起就开始接触话剧 。1927年,与蓝马等共同出演田汉的3幕话剧《名优之死》 。1931年,张瑞芳与崔嵬共同出演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 。

1935年,进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并参加了戏剧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瑞芳与张楠、陈荒煤等组成了以宣传抗日为宗旨的"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 ;同年,在陈荒煤编剧的话剧《打鬼子去》中饰演张大嫂 ;接着,出演郭沫若的话剧《屈原》 ;此外,还出演了曹禺的话剧《北京人》 。

1938年,加入gcdzg ;后来,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等剧团担任演员 。1940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火的洗礼》,在片中饰演日伪女间谍;同年,与郑君里、王珏联合主演剧情电影《东亚之光》。

1946年,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特约演员,并在剧情电影《松花江上》中饰演村姑妞儿。1949年,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在上影演员剧团担任团长。1952年,在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游击队长赵玉敏 。1954年,在剧情电影《三年》中饰演纱厂女工赵秀妹 。

1956年,与孙道临、王丹凤联袂主演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家》 。1957年,主演由赵明执导的剧情电影《凤凰之歌》,该片改编自黄梅戏《王金凤》 。1958年,与张子良合作主演剧情电影《三八河边》 。

1962年,与仲星火、刘非联袂主演剧情电影《李双双》,该片根据李准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 ,她在片中饰演善良勤劳、热情泼辣、爱笑爱吵的李双双,她凭借该片获得第2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1964年,与张雁搭档主演剧情电影《李善子》 。1976年,参演由赵明执导的剧情电影《年青的一代》 。

1978年,与陈强、于是之、李秀明、王铁成共同主演抗日战争题材的剧情电影《大河奔流》。 她在片中饰演李麦。

1979年,与郑在石共同主演根据王兴浦同名话剧改编的剧情电影《怒吼吧!黄河》,在片中饰演乐团的负责人何丹 。1982年,由其主演的儿童电影《泉水叮咚》上映,饰演退休的幼稚园教师陶奶奶。1986年,与叶志康、达式常联合出演剧情电影《T省的84·85年》 。1993年,张瑞芳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 。

2003年,张瑞芳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张瑞芳获得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同年,获得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

个人生活

家庭

张瑞芳的父亲张基曾担任保定市陆军军官学校炮科科长,母亲投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共产党员。

感情

第一段婚姻

孙道临张瑞芳 张瑞芳简介及详细资料

1939年,当时21岁的张瑞芳还在私立女子第一中学出演话剧,就在排演莫里哀的戏《心病者》时,一个艺术学院的学生导演余克稷引起了她的注意。1940年,两人来到重庆正式结婚。生活在一起后却很少有话讲,两人性格上也有着极大的反差,5年之后结束了第一段婚姻。

第二段婚姻

离婚后的张瑞芳又重新把精力放在话剧演出中,随后在重庆排演话剧《屈原》时,她结识了演员金山,两人在剧中分别扮演婵娟和屈原,相恋并结为夫妻。两人在一块儿演戏,能互相交流和欣赏,但作为丈夫,金山却在生活中表现得不负责任。面对坠入孙维世情网的金山,性格独立要强的张瑞芳选择办理离婚手续,结束这段婚姻 。

第三段婚姻

1952年,张瑞芳遇见了严励;之后,两人结婚。1999年,严励因胃癌去世 。

逝世

2012年6月28日21时38分,张瑞芳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4岁 ;7月3日上午10点,张瑞芳的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秦怡、牛犇、张芝华等现身悼念 。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剧名 上映时间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T省的八四、八五年

1986

省长

杨延晋

达式常 , 叶志康

泉水叮咚

1982

陶奶奶

石晓华

牛犇 , 张翎飞

怒吼吧!黄河

1979

何丹

沈剡

郑在石

大河奔流

1978

李麦

陈怀皑、谢铁骊

陈强、于是之

年青的一代

1976

肖奶奶

凌之浩 , 张惠钧

毕鉴昌 , 李炎

李善子

1964

李善子

郑君里

张雁

李双双

1962

李双双

鲁韧

仲星火

聂耳

1959

郑雷电

郑君里

赵丹 , 王蓓

万紫千红总是春

1959

王彩凤

沈浮

范雪朋 , 孙道临

三八河边

1958

陈淑贞

黄祖模

张子良

凤凰之歌

1957

金凤

赵明

李明

1956

Li Ruiyu (Elder Daughter-in-law)

叶明 , 陈西禾

魏鹤龄 , 王丹凤

母亲

1956

母亲

凌子风

金焰

三年

1954

赵秀妹

赵明

项堃

南征北战

1952

Zhao Yumin

汤晓丹 , 成荫

陈戈 , 冯奇

松花江上

1947

金山

浦克

火的洗礼

1940

孙瑜

魏鹤龄

东亚之光

1940

何非光 

何非光 , 郑君里

参演话剧

时间 名称 饰演 20世纪30年代 《棠棣之花》 婵娟 20世纪30年代 《家》 瑞珏 20世纪30年代 《北京人》 愫芳 20世纪30年代 《屈原》 / 20世纪30年代 《打鬼子去》 张大嫂 20世纪30年代 《七·二八之夜》 / 20世纪30年代 《林中口哨》 / 1931年 《放下你的鞭子》 / 1927年 《名优之死》 /

人物评价

张瑞芳演戏非常朴实,观众看她的戏,好像她完全没有使用什么演技,虽然她是一拿到剧本,就积极地进入角色,角色的魂魄也附体于她。在日常生活中观众也能觉察她细微的精神状态的改变,在她的举止动作中也能看到角色的影子。通过深入生活和排练,她把自己和角色完全熔铸在一起。这个演员的魅力不是通过自我,而是毫无保留地通过角色性格迸发出光彩来。克服自我和改造自我,而不是随意地流露个人的感情,促成了张瑞芳对她的角色栩栩如生的表演。在此,张瑞芳对于演员和角色的有机融合以及塑造演员精神状态的论述,呼应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即演员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为有强烈可塑性的工具,从而在舞台上创造出真实可信的表演 (黄宗英、《文艺研究》综合评)。

后世纪念

2018年,为了纪念上海电影家协会第三任主席张瑞芳诞辰一百周年,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精选出200余张照片编成画传《银幕星瀚·百年张瑞芳》,从影剧生涯、政事工作、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四个部分,全景展现了张瑞芳的一生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