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孙悟空的花果山在现在的哪里 连云港花果山是孙悟空老家吗

火烧 2023-04-16 18:16:45 1045
连云港花果山是孙悟空老家吗 《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在连云港的八个理由 文 / 暮云追雪从所处位置看,方向正确从自然景观看,不差分毫从作者籍贯看,相去不远从交游行迹看,来往甚频从景观设置看,对其启发巨大从

连云港花果山是孙悟空老家吗  

《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在连云港的八个理由

文 / 暮云追雪

从所处位置看,方向正确

从自然景观看,不差分毫

从作者籍贯看,相去不远

从交游行迹看,来往甚频

从景观设置看,对其启发巨大

从宗教背景看,与其渊源颇深

从民间传说看,对其影响在前

从猴王原型看,与其密切相关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州。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每读《西游记》至此,禁不住掩卷深思、悠然神往。

那么,《西游记》中所描述的花果山究竟在哪里呢?在今天,这个问题恐怕连三岁小儿都难不倒,早已不成其为问题了。

孙悟空的花果山在现在的哪里 连云港花果山是孙悟空老家吗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伟大领袖md就发过“金口玉言”: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响彻寰宇,音犹在耳。

国内外众多学者皓首穷经,以令人叹服的史料佐证了“主席语录”的绝对正确。

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国内外《西游记》及吴承恩研究机构及专家几乎众口一词,连云港市花果山乃“正宗”孙悟空老家,铁板钉钉,不容更改。

但事情总有那么点蹊跷,偏偏有一些地方从狭隘的局部利益考虑,置种种史实于不顾,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有鱼没鱼撒两网的思想,不自量力非要与江苏连云港来争正宗花果山的名份。

这也难怪,“孙悟空老家”可是块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 牌,特别是在各地大兴旅游经济,旅游渐成主导产业的今天,这块招牌可谓孕含商机无限,不争白不争,把水搅混了,总能摸上几条小鱼。

连云港人自古以来就熔铸了山的博大和海的宽容,心比天高,气宇轩昂,对此不过付之一笑而已,本来就无需争辩,也不屑于争辩。

我不是《西游记》的研究者,也无意于介入正宗花果山的名份之争,却素喜抱根问底,追寻探索的乐趣。

我已实在记不清多少次登上连云港市花果山了,穿梭在娲遗石、水帘洞、七十二洞、唐僧崖、八戒石等众多历史景观之间,深刻感受于花果山的钟灵毓秀、浪漫神奇,体味着“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联句的精辟,可谓颇有感触。

近来又偶翻了数本典籍,探寻印证,含英咀华,心领神会,怡然自得,不觉陶醉其中,《西游记》与连云港市云台山越发清晰地重叠在了一起……

1.从所处位置看,方向正确。

《西游记》对花果山的位置有明确的界定,前文已引述过,换言之即“东方海中的一座名山”。

从历代史籍、方志对连云港云台山的记载看,一致指明其在海州东北的大海上。

《山海经》云:“都州在海中,一曰郁洲。”《水经注》亦云:“朐县东北海中有洲,谓之郁洲。

《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江南通志》:“在州(指海州)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郁林山,亦名郁山,在江苏灌云县东北郁洲,旧在海中……今已连于大陆,名云台山。”《云台新志》:“康熙四十年”,云台山与海州大陆“渡口渐塞”,“至五十年,忽成陆地。”至于古今地名更易就不需赘述了。

2.从自然景观看,不差分毫。

在世人眼里,云台山早就是一座远离人寰的海中仙山。

唐开元年间《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石刻描述云台山:“雾夕与碧海同深,朝霞将赤城争峻。”宋苏东坡于孔望山遥望海中仙山,写诗叹道:“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寰。”上述两例皆为前人所述,绝非牵强附会。

即使是吴承恩时代,云台山也仍还是海中山岛。

明隆庆三年,海州知州杨本俊《登云台山》诗云:“山如驾海海围山,山海奇观在此间。

乘兴时来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尘寰。”试问有哪座山能比云台山更象《西游记》中的花果山?!

3.从作者籍贯看,相去不远。

吴承恩长期生活于淮安,这是世人皆知的,祖籍是与淮安紧邻的涟水,则在为其父亲撰的《先府宾墓志铭》中写得明白。

查一查史籍方志就知道,明代以前涟水曾几度归属海州,海州也曾长期归淮安府管辖。

所以,吴承恩自号“淮海浪士”、“淮海竖儒”,号“郁洲山(即云台山)人”的吴恒宣则在其著述《云台山志》扉页上署名“淮阴吴恒宣”。

吴承恩作为本地人,写熟悉的本地风物当为顺理成章之事。

4.从交游行迹看,来往甚频。

海州不仅有吴氏族人,也有吴承恩的亲戚,更有与其相处甚殷的挚友,因之吴承恩的行迹、交游便与云台山所在地有了不解之缘。

云台山吴氏与淮安吴氏之间的宗族关联十分清楚。

云台山吴氏为书香门第,世代居守“即林园”,并作为施主修立了相传长春子邱处机栖真过的“长春庵”。

吴承恩后人淮安人吴进曾三赴云台,不仅盛赞其“家兄”吴用晦所居守“即林园”之幽美,还在那里发现了吴承恩之遗稿《仓卒未及录》及其它诗文。

《嘉庆海州志》载有胡琏及其子、孙、重孙四代人的小传,吴承恩在与胡家来往的相关诗文中称胡琏为“我师”、“我舅”。

隆庆四年(1570年)任淮安知府的陈文烛,倡修《隆庆海州志》并为之作序,被称为淮安“二吴高士”的涟水吴承恩、沭阳(海州属县)吴万山皆为陈家座上客,陈文烛还从吴承恩手中得到过海州刺史李邕书写的《娑罗树碑》拓片,可见吴承恩对海州史迹颇为知晓。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吴承恩正在酝酿创作《西游记》,校正《隆庆海州志》的赣榆人裴天佑晋大理寺卿,吴承恩以诗《赠裴鹤洲晋列卿逢初度歌》赠之云:“主人本是瀛洲客”,指称裴氏家乡之云台山为海上仙山,可见吴承恩对云台山的地理掌故很是熟悉。

5.从景观设置看,对其启发巨大。

水帘洞是《西游记》故事的重要背景地,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府第。

而云台山水帘洞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就有其名,绝非《西游记》流行之后附会之名。

与吴承恩同处明代中叶并有故旧关联的海州人张朝瑞“博学力行”,在其《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中最早记载了花果山水帘洞之名,其时《西游记》尚未成书,而水帘洞已为云台名胜之一。

花果山之名虽最早见于1934年许绍蘧所撰的《连云一瞥》,但其名当为民间沿用很久、约定俗成的称谓。

云台山中有一块天生奇巧的“娲遗石”,夹在大石缝中,上不靠天,下不着地,民间传说为女娲炼石补天所剩,其尺寸形态与《西游记》中描写的感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仙石猴胎恰相吻合,周围格局也与书中描写十分相似。

另外,云台山上还有看门石猴、八戒石、唐僧崖等形神兼备的西游人物形像,皆为地造天设。

上述列举几例,对吴承恩写《西游记》绝对不会没有启发。

6.从宗教背景看,与其渊源颇深。

连云港地区的云台山在汉代即成为太平道信徒修炼的最佳选地,晋代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称云台山(郁州)为海上岛屿类炼丹场所的重要选地。

晋代天师道孙恩、卢循起义将云台山地区作为其转战的重要根据地。

唐初著名道教学者成玄英也曾长期隐居于连云港云台山。

在宋代以前云台山一直被道教公认为第七十二福地,并为全真道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道、佛教相互融合的时期,此时云台山取得了道教老资格尊神“三官”根本道场的地位。

自汉代佛教从西域传到中国内地后,海州地区和内地其它地域一样,佛教渐渐传播开来,除孔望山汉代佛教摩崖石刻外,海州广建佛寺,修篓浮图,历史上建有三元圣宫、石佛庵、大佛殿、海清寺、船石庵、云门寺、镇海寺等佛教寺院几十处之多。

云台山地区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宗教活动集中场所,与淮扬等周边地区宗教往来不绝,从而为《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云台山寺庙名称以及历史上三元宫道、佛并揉更迭也能在《西游记》中找到相关投影。

7.从民间传说看,对其影响在前。

云台山地区关于唐状元陈光蕊、宰相殷开山及其女殷小姐的传说、资料很多,地方文献多有记载。

吴承恩信手拈来,直接取材。

到了《西游记》里,陈光蕊成了唐僧的父亲,唐僧也随之由史实中的“河南缑氏”人变成了海州人,唐僧也成为了云台山三元宫中的天、地、水三官的弟兄。

8.从猴王原型看,与其密切相关。

《西游记》是在我国古代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基础上,由吴承恩进行集大成的再创作形成的。

现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南宋时说话人使用的话本,写了猴行者化身白衣秀士保护唐僧取经、沿途降妖伏怪的故事。

该书中的猴行者显然是后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前身,“神通”却远不及孙悟空,且整个形象与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有本质的区别。

学术界较为广泛认同的孙悟空原型,是《古岳读经》中的“淮涡水神”“无支祁”,这也与云台山不无关系。

吴承恩生活的时代,淮水动辄决堤,连年成灾,吴承恩有着很深的水患情结,为此曾写作《瑞龙歌》。

云台山在地理旧籍中被认作为淮水入海口,无支祈被锁在入海口的大山“足下”,明代淮安地区(时海州属淮安)只有云台山为地处入海口的大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