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地址划分 股市中的A,B,H股是怎么回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股市中的A,B,H股是怎么回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股市中的A,B,H股是怎么回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A股--以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股票(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
B股--沪市以美元,深市以港币作为交易货币的股票(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
H股--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交易货币为港币)。
山东墨龙h股是怎么划分的?
推荐你到金道投资网站
你可以去尝试一下
H股和A股是怎么回事啊?
A股是以人民币计价,面对中国公民发行且在境内上市的股票;
B股是以美元港元计价,面向境外投资者发行,但在中国境内上市的股票;
H股是以港元计价在香港发行并上市的境内企业的股票。
此外,中国企业在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地上市的股票,分别称为N股、S股和T股。由于A股、B股及H股的计价和发行物件不同,国内投资者显然不具备炒作B股、H股的条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沪市挂牌B股以美元计价,而深市B股以港元计价,故两市股价差异较大,如果将美元、港元以人民币进行换算,便知两地股价大体一致。以字母代称进行股票分类,不甚规范,根据中国证监会要求,股票简称必须统一、规范。可以相信,随着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A股、B股、H股等称谓将成为历史。 2回答者:
h股和a股是怎么回事呢
1、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1990年,我国 A股股票一共仅有10只,至1997年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720只, A股总股本为1646亿股,总市值17529亿元人民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22.7%。1997年 A股年成交量为4471亿股,年成交金额为30295亿元人民币。我国 A股股票市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2、H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香港的英文是Hong 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资股就叫做 H股。依此类推,纽约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 N,新加坡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 S,纽约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就分别叫做 N股和 S股。
五带划分的依据是
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端为北回归线,最南端为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合称热带。往北看,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为北温带,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边类比。所以南北合有5带.........qing投我一票

法系划分的依据是?
法系的分类标准是相对的,又是综合的。这是因为:
(1)标准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按照历史型别、按照法律渊源(形式)、按照宗教与法律关系(宗教法系与世俗法系)、按照地域与传统(远东法系与西方法系)等。
(2)在同一标准下,考察的主要部门法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3)在同一标准下,时代不同,一国法律可划归不同法系。
(4)法系间差别日益缩小,也说明法系标准的模糊性、相对性。
(5)法系划分标准是综合的,法系划分标准不应当是单一的,允许不同标准在一定条件下的综合统一。
影响法系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十分复杂,法在受经济基础制约的同时,也受经济以外的因素包括其他上层建筑因素的影响。
最简单、显著的特点就是大陆法系是以成文法为主,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院判决依照成文的法律规定。。而英美法系则是以判例法为主,即对一案件审理时要参照以往法院审理相同或者类似案件所做出的判决,并依照此类判决来审理目前的案件。
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人种的类别,是根据人类的生物体质和遗传的性状而加以区别的,如肤色、体型、头型、眼色、发型、鼻状、血型以及性格和潜力等。它不象语言和宗教因时而异,是人类长成后所附加的。人种是与生俱来的。
人类学家在18世纪就开始研究人种的分类。1775年德国的布鲁门巴哈(Johann Friedrish Blamenbach)根据肤色、发型、身高等体质特征,把人类划分为5个人种:高加索人种,俗称白种;蒙古利亚人种,俗称黄种;尼格罗人种,俗称黑种;亚美利亚人种,俗称红种;马来亚人种,俗称棕种。这个划分,可以说是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将人种作第一次的地理分类。其后1927年,英国的泰勒发表了《环境与人种》的著作,详述了自然环境对人种的影响以及各人种的区域分布,对人种地理学有极大的贡献。 1929年,德国的伦丝(Bernhold Reusch)用“地理人种”来描述大区域的人种。其后又有人倡议“区域性种族”和“小种族”的名词,因为存在着虽分居在地球各大洲,而在体质上具有相似遗传特征的人群,或因隔绝,或因受习俗限制,日久在各区域遗传性上变为有所差异的人种。1961年美国加恩(Stauley M.Garn)采用以上分法加以综合,把全世界人类,划分为9大地理人种,32个地域性人种。
数百年来,世界人类的分法,五花八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根据最流行的分类法,把全世界的人种分成下列3大类。
(1)高加索人种——又名白色人种或欧罗巴人种,发源于南欧北非和西南亚洲,体质特征是瘦长、鬈发、高鼻、蓝眼。高加索人种包括居住在北欧的波罗的海人种,南欧的地中海人种,东北欧的白海和波罗的海人种,西亚的巴尔干和高加索人种,中欧人种以及居住澳大利亚的白色人种。在15世纪以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南亚等地。目前该人种遍布全球,是南北美洲、欧洲和澳洲的主要人种。
(2)蒙古利亚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发源于中亚和东亚的干旱草原和半沙漠地区。体质特征是中等身材,头发黑而直,面扁。在三大人种中,该人种人口最多。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西伯利亚、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等地。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及北美洲的印第安人都属蒙古利亚人种。
(3)尼格罗人种——又名黑人和赤道人种,发源于北非和欧洲接壤地区。体质特征是黑肤、发鬈而曲、宽鼻、厚唇。尼格罗人种包括居住南非的布西曼人种、中非的班图人种、西非的森林尼格罗人种、北非的苏丹人种和小黑人种。原来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由于西方贩卖人口的殖民政策,该人种现已遍布南北美洲。
关于原住澳大利亚的人究竟属于何类人种,是争论很久的问题。英国的赫胥黎(Thomas H.Huxley)等学者,认为其是棕色人种,与以上三大人种并列成为全球四大人种。由于澳大利亚人种的肤色、眼色、唇型和鼻型等和尼格罗人种相似,因此法国的居维叶(Gee Cuvier)等主张将其与尼格罗人种合并,统称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可是又有人如法国的白洛嘉(Paul Broca)根据发型、血型和人类化石遗骨的特征,认为澳大利亚人种应该归入高加索人种。澳大利亚人现分布于澳大利亚、纽西兰、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塔斯尼西亚等地。
以上三大人种,以高加索人种分布最广。仅欧洲一地,高加索人种又分为以下三个分支。
(1)北欧型——体质特征为身材高大、蓝眼、头长、发鬈。主要分布在英国、瑞典、挪威、芬兰等地。
(2)地中海型——体质特征为中等身材,发黑而鬈,棕眼、头长、肤呈棕色。性格多热情豪放,多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其主要分布于西班牙、义大利,以及地中海沿岸各地。在英国此类人居住在苏格兰、爱尔兰以及威尔士。这些人可总称为凯尔特,在历史上也曾居于伊比利亚半岛。
(3)高山型——体质特征是身体短壮、黑发、棕眼、面宽。性情多保守,工作勤奋。主要分布地为中欧和东欧的山地区域。
股市中的"点"是怎么回事?
就是通常说的指数
一、指数的定义
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由于股票价格起伏无常,投资者必然面临市场价格风险。对于具体某一种股票的价格变化,投资者容易了解,而对于多种股票的价格变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胜其烦。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就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熟悉市场的优势,编制出股票价格指数,公开发布,作为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投资的效果,并用以预测股票市场的动向。同时,新闻界、公司老板乃至政界领导人等也以此为参考指标,来观察、预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
这种股票指数,也就是表明股票行市变动情况的价格平均数。编制股票指数,通常以某年某月为基础,以这个基期的股票价格作为100, 用以后各时期的股票价格和基期价格比较,计算出升除的百分比,就是该时期的股票指数。投资者根据指数的升降,可以判断出股票价格的变动趋势。并且为了能实时的向投资者反映股市的动向,所有的股市几乎都是在股价变化的同时即时公布股票价格指数。
计算股票指数,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三是计算程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由于上市股票种类繁多,计算全部上市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的工作是艰钜而复杂的,因此人们常常从上市股票中选择若干种富有代表性的样本股票,并计算这些样本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用以表示整个市场的股票价格总趋势及涨跌幅度。计算股价平均数或指数时经常考虑以下四点:(1)样本股票必须具有典型性、普通性, 为此,选择样本对应综合考虑其行业分布、市场影响力、股票等级、适当数量等因素。(2)计算方法应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对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数或平均数有较好的敏感性。(3) 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和手段。计算依据的口径必须统一,一般均以收盘价为计算依据,但随着计算频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时价格甚至更短的时间价格计算。(4) 基期应有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二、指数的计算方法
计算股票指数时,往往把股票指数和股价平均数分开计算。按定义,股票指数即股价平均数。但从两者对股市的实际作用而言,股价平均数是反映多种股票价格变动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术平均数表示。人们通过对不同的时期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认识多种股票价格变动水平。而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的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通过股票指数,人们可以了解计算期的股价比基期的股价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于股票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就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说,股票指数比股价平均数能更为精确地衡量股价的变动。
1. 股价平均数的计算
股票价格平均数反映一定时点上市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它可分为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加权股价平均数三类。人们通过对不同时点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1)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平均——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
现假设从某一股市取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该市场股价平均数。将上述数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价平均数=(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虽然计算较简便,但它有两个缺点:一是它未考虑各种样本股票的权数, 从而不能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样本股票对股价平均数的不同影响。二是当样本股票发生股票分割派发红股、增资等情况时,股价平均数会产生断层而失去连续性,使时间序列前后的比较发生困难。例如,上述D股票发生以1股分割为3股时,股价势必从30元下调为10元, 这时平均数就不是按上面计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这就是说,由于D股分割技术上的变化,导致股价平均数从20元下跌为15元(这还未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显然不符合平均数作为反映股价变动指标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有两种:
一是除数修正法,又称道式修正法。 这是美国道?琼斯在1928年创造的一种计算股价平均数的方法。该法的核心是求出一个常数除数,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资、发放红股等因素造成股价平均数的变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具体作法是以新股价总额除以旧股价平均数,求出新的除数,再以计算期的股价总额除以新除数,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数。即:
新除数=变动后的新股价总额/旧的股价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报告期股价总额/新除数
在前面的例子除数是4,经调整后的新的除数应是:
新的除数=(10+16+24+10)/20=3,将新的除数代入下列式中,则: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数与未分割时计算的一样,股价水平也不会因股票分割而变动。
二是股价修正法。股价修正法就是将股票分割等,变动后的股价还原为变动前的股价,使股价平均数不会因此变动。美国《纽约时报》编制的500 种股价平均数就采用股价修正法来计算股价平均数。
(3)加权股价平均数
加权股价平均数是根据各种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股价平均数,其权数(Q) 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总市值、股票发行量等。
2.股票指数的计算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是将报告期的股票价格与定的基期价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指数。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对法,二是综合法,三是加权法。
(1)相对法
相对法又称平均法,就是先计算各样本股票指数。再加总求总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指数=n个样本股票指数之和/n
英国的《经济学家》普通股票指数就使用这种计演算法。
(2)综合法
综合法是先将样本股票的基期和报告期价格分别加总,然后相比求出股票指数。即:
股票指数=报告期股价之和/基期股价之和
代入数字得:
股价指数=(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报告期的股价比基期上升了36.8%。
从平均法和综合法计算股票指数来看,两者都未考虑到由各种取样股票的发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对整个股市股价的影响不一样等因素,因此,计算出来的指数亦不够准确。为使股票指数计算精确,则需要加入权数,这个权数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发行量。
(3)加权法
加权股票指数是根据各期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加权,其权数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发行量等。按时间划分,权数可以是基期权数,也可以是报告期权数。以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拉斯拜尔指数;以报告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派许指数。
拉斯拜尔指数偏重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而派许指数则偏重报告期的成交股数(或发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股票指数都是派许指数。
三、股票指数与投资收益
股票指数是指数投资组合市值的正比例函式,其涨跌幅度是这一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但在股票指数的计算中,并未将股票的交易成本扣除,故股民的实际收益将小于股票指数的涨跌幅度,股票指数的涨跌幅度是指数投资组合的最大投资收益率。
股市上经常流传的一句格言,叫做牛赚熊赔,就是说牛市中股民盈利、在熊市中亏损,但如果把股民作为一个投资整体来分析,牛市中股民未必能赢利。
1.如果一个牛市是可逆转的,股民只赔不赚。我国上海股市上证指数的中间点位约为600点,在1993年初的牛市中,沪市曾突破过1500点,后在1994年的7月跌回到300多点; 1994年9月,沪市又冲上1000点,但不久又跌到600点以下。从这几年的指数执行来看,上证指数总是从600点以下开始启动,形成一个牛市后又回到600点,可以说上海股市的所有牛市都是可逆的。
当上证指数从600点冲上1000点又回到原地,对于个别股民来说,可能有赚有赔,相互间进行了财富的转移。但对于股民这个群体而言,他们不但无所得且还有所失。
其一,不管是在那一个点位上交易,股民都需交纳交易税和手续费。股票指数从600点上扬再回到600点,对于股民这个整体来说,除了要开销交易成本外,没有任何投资回报。而上海股市在这个点位以上的成交量至少要占总成交量的一半以上,对于股民来说,量少一半以上的手续费和交易税的支出是图劳无功的,因为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企图在股票的上扬中得到收益。
其二,股民为配股和新股的发行付出了额外的代价。配股和新股的发行总是参照二级市场的价格进行的,二级市场的股价越高,发行价就越高,当指数又回到600点以下时,对于在此点位以上配股或购买新股的股民来说,就相当于套牢,而这种套牢又不同于二级市场的套牢,因为二级市场的套牢只是股民间的转手而已,资金并无损失。但高价配股或购买新股后,其资金就流向了上市公司,一级市场的这种套牢对股民这个整体就是巨大损失。如青岛啤酒的发行,每股的成本约为12.8元,但其净资产每股只有2元,也就是说股民花了12.8元只买到了2元的净资产,不管该只股票后来的上市开盘价如何,股民这个整体为每股青岛啤酒股票还是花了12.8元的代价。如果股民用买一股青岛啤酒的钱去投资国库券或存银行,每年至少能获得1.3元的收益,而不论青岛啤酒如何前程似锦,它每年的平均收益是难以达到如此之高水平的。所以对一个可逆的牛市,把股民作为一个投资整体来看,股民只赔不赚。
2.即使是大牛市,股民也不一定就能盈利。股票指数的涨跌幅度是股民的投资收益率,但这个投资收益率是名义上的,是没有扣除交易成本的。对于西方一些较为成熟的股市,因为其年换手率一般只有30%左右,其交易成本一般可忽略不计。而我国股市,由于股民的频繁倒手,最近两年的换手率一般都在700左右,如果将交易成本计入,我国股民的收益实际上是一个负数。
1994年,沪深股市流通股部分共为股民产出了近50亿元的税后利润,但这两股市这一年的总成交额却高达8200亿,按单位成交额买卖双方各需缴纳3I的交易税和近4.5I的手续费计算,股民累计将支出120亿元的交易成本,收益和支出相比,股民还将倒贴70亿元。
虽然沪深股市的综合指数比开始计点时的基数100点上扬了许多,但据初步估算,到 1995年止,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在5年中一共只为二级市场上的股民产出了100亿元的税后利润,而股民在该阶段支出的交易费、税却高达200亿元。
相对于1990年,虽然沪深股市现在也还是牛市,但股民这个整体却是亏损的,因为上市公司给予股民的回报难以抵消股票交易的开支。
3.如果一个牛市使股价偏离了它的投资价值,股民的盈利是虚拟的,且部分股民的盈利都是奠基在他人的亏损基础上的。在短期牛市中,股市可能造成一种错觉,即股民人人都是盈利者,其实这种盈利是虚拟的,因为股票的整体价值是以部分股票的成交价来计算的。当一支股票以较高的价格成交时,一些未交易的股票市值都将以成交价来计算,其结果是持有该种股票的股民帐面价值都升高了。如我国上市公司现在大概有70%以上的国家股或法人股未上市流通,一些人士却经常以股票的市场价格来计算国有资产的价值,股价上涨以后就认为国有资产增值了。但若上市公司的所有股票都进入流通,由于股票的供给量急剧增加,股票的价格就难以炒到现今股市这种高度。所以股市中的盈利不能以他人的成交价格来计算,而只能以卖出时实现的成交价来计算。另外,当股价脱离其投资价值时,某些股民的盈利是以其它股民的亏损为前提的。如某支股票的每年的税后利润为0.1元,现一年期储蓄利率为10%,故这支股票的理论价格应为1元。当一些股民将其价格狂炒至偏离其投资价值以后,比如说将其价格由1元炒至5元,1元买进 5元卖出的股民盈利了4元,但5元买进的股民却亏损了4元,因为该支股票的实际收益仅相当于1元的储蓄存款。所以在股票的炒作中,一般都是后买的回报了先买的,新股民回报了老股民。
股市中的尾盘是怎么回事?
一般指的是收盘前15分钟
一般的短线操作都在收盘前15分钟内进行,这样,如果遇到什么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的话,可以在第二天早上卖出,尽可能的减少股票留手的时间,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