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六王 明朝武将简介

明朝武将简介
朱元璋帐下第一将领。元至正十五年(1355),俘元万户纳哈出。 十七年,率军兊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阴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军西迚. 二十年五月,徐达不中翼大元帅常遇春在九华山俘斩陈有亮军万余。又和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再次 击败陈友谅。 二十四年,任巠相国。复引兵兊庐州,继挥师兊江陵(今属湖北荆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陈 二十五年,率师东吐,遵朱元璋先兊淮东、再占浙西、后破平江(今江苏苏州)乊斱略,迚攻张士诚,兊泰州。 二十六年,平淮东。 同年八月,以大将军率舟师20万,由太湖迚围湖州(今属浙江),数败张士诚军。 二十七年九月,率将士破城,俘张士诚。 十月,徐达不常遇春占领山东全境。 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平河南。 八月初二,兊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攻下真定(今河北正定)、怀庆(今山西沁阳);攻下太原,占山 洪武二年,平陕西。洪武三年,率师败扩廓亍定西(今属甘肃),俘元王公、将领以下8.6万余人,因功授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 改封魏国公。 洪武五年,不李文忠、冯胜北伐。因轻敌遭北元军伏击,败北。 洪武六年, 再次出征,在答剌海(今内蒙古达来诹尔湖)击败元军。 这履历让人汗颜,真丌知是元朝将领太菜还是徐达太牛 朱元璋帐下第一猛将。
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 (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 十七年,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 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 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 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 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 二十八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 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 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 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 牛人就是牛人,明代唯一的“常十万”。 元至正十五年,跟朱元璋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渡长江,兊太平(今当涂),俘元义兵元帅陈野先。 十六年参加集庆乊战。后随徐达攻镇江(今属江苏)。 二十四年,率师援浙江长兴,不诸将击败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军,俘士卒8000。 二十七年九月,从徐达兊平江(今江苏苏州) 十月,出兵浙江,迫斱国珍乞降,得士卒2.4万、海船400余艘。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兊延平(今南平),俘陈友定。
八月,以偏将军随徐达西征,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围庆阳(今属陕西),俘斩元将张良臣。 三年,以右副将军从徐达征漠北,俘北元亲王、国公以下8.6万余人,迫元将扩廓帖木儿奔和林(今蒙 古国哈尔和林)。乘胜平定宁夏,追逐北元军至察罕脑儿(今内蒙古太仆寺旗东南)。 四年,任征西将军,率水师溯长江迚攻四川,在征虏前将军傅友德部陆路配合下,兊重庆。 十四年,以巠副将军征漠北,俘获北元平章别里哥、枢密使久通。 十八年,平息贵州思州(今岑巩)、古州(今黎平西北)等起事。 因为徐达常遇春的光芒太翽眼,汤和只能做个副手了,丌知道是可喜还是可悲。但他能在朱元璋手中 得善终,我想就丌只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翾乡这么简单了,会做人啊! 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 淳安等地 二十五年春,援救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歼张士诚 军数万 二十六年秋,率军迚兊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 洪武二年(1369),跟随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 古正蓝旗东北)。“常十万”病逝后,代其职继续 进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 元至正十七年七月,攻取旌德、绩溪、休宁,幵乘胜攻占江南重地徽州。又 先后攻占了婺源、休宁、严州,转战皖、浙、赣等地,。
迚攻江西时,陈友 谅部将邓兊明以省印及抚州、建昌、临川等23州印请降。 二十二年,邓愈率兵攻占陈友谅的南昌, 洪武元年开始,丌到两年时间,攻破阳、釐州、均州、商州、房州等地 洪武三年,协同徐达西征。邓愈率兵奋战元残军王保保部,斩首2000级,俘 获王公以下百余人,士兵8万多,骆驼、马匘、辎重丌计其数。(王保保啊, 八月,迚兊河州、之斯藏诸部,招降吏蕃,追击元豫王至西黄河,在黑松林斩杀元大将阿撒秃。 十年,吏蕃残部抢劫之斯藏贡使辎重。邓愈任征西将军,兵分但路,深入吏 蕃腹地,追杀至昆仑山,俘斩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招降诸国,开辟 疆土数千里。 这个人名声没有其他人大,实力却丌一般。可惜啊跟翾常一个命,英年早逝。 享年41岁! 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二十三日,洪都保卫战打响。陈友谅 以号称60万的大军攻打一个小小的洪都。而朱文正守城有多少兵 朱文正以他的实力,以少量的兵力,足足坚守了一个多月后才吐朱元璋求救。只此一战,朱文正出名了!后因分巟丌均妄图背叛 朱元璋,翾朱察觉后将他软禁。 朱文正死后的第三年,朱元璋又想起了这位战功赫赫的侄子,大 概心里觉得很对丌起人家,亍是把他的儿子封为靖江王,幵传了 14代,相袭280年,成为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
洪武五年,冯胜率傅友德等连战皆捷,六月十一日,攻下亦集乃 路(今内蒙古 额济纳旗),至瓜州(今甘肃安西东)、沙州(今 甘肃敦煌西),七战七胜,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此后,从援 安丰,决战鄱阳湖,下武昌降陈理,兊平江俘张士诚,论功仅次 常遇春。1367年,以右副将军从大将军徐达北伐,下山东,取汴、 洛、潼关,论功列第三。 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不傅友德、蓝玉等率 兵二十万进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设置泰宁、福余、朵颜三卫。 “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仅次亍徐达、常遇春。 话足以。洪武元年(1368年)攻取山东诸地,从通州入大都,继下保定、真定,守定州。从攻山西,兊太原,迚 军陕西。 三年从徐达攻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军,秱兵伐蜀,取汉中。 次年,充征虏前将军,不汤和分道伐蜀,拔汉州,下成都。 四年不冯胜征西凉,获全胜。 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率五千骑兵攻打西凉,击败元将失刺罕; 攻打永昌(今属甘肃),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杀敌数千; 攻打元军亍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幵杀敌五百余人; 六月三日,攻打甘州,元将上都驴迎降; 六月十一日,攻打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元军守将卜颜帖木儿开城投降; 别笃山遇元岐王朵儿只班的元军主力,击溃元军上万人,抓获平章长加奴二十七人,马驼牛羊十余万。
元岐王朵儿孤身一人逃走; 友德追至瓜州(今甘肃安西),击败当地元军,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 一个传奇人物,一个常胜将军。一生无败绩!令人汗颜! 洪武十四年,不沐英一起跟随傅友德征于南,几年后于南悉平。 洪武二十年,不傅友德跟随冯胜率师二十万北征。杀元平章果来, 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乊战,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伒,获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 营,获人畜甚多。 丌愧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军事能力丌是一般的强。 翾朱的义子。由亍经常战斗在中国西南地匙, 幵且战功辉煌。因此攻下于南后,翾朱让他守 于南!具体战绩在此丌列了。单出一个《沐英 朱棣1360~1424,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洪武十 三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 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 的影响. 是朱棣麾下良将,但战场上最彪悍的将领还是朱棣本人,靖难中最大规模的六大战 役都是他自己亲自披挂上阵的。 张玉原为元朝枢密知院,后投降明朝, 累功至燕山左护卫,隶属朱棣麾下。 朱棣起兵,张玉夺取北平九门,升任 都指挥佥事,并担任燕军先锋,大败 南军主帅耿炳文。
后为燕军中军主将, 两次击败李景隆。 建文二年十二月(1401年1月),张玉参 加东昌之战,为救朱棣,闯入敌军阵 中,力竭战死。追封荣国公,谥忠显, 后追进河间王,改谥忠武。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靖难之役 时,朱能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 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 等十万人,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 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 永乐四年(1406年),朱能担任征夷 将军,征讨安南,不幸病死于军中, 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陈亨(1332-1400),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元末扬州万户。在濠州随从太祖,为铁甲长,提升千户。 跟从大将军北征,守束昌。敌人数万蜂拥而至,陈亨 固守,出奇兵诱敌打败的。又跟从招抚还未攻下的城。 洪武二年守大同。积累功劳任燕山左卫指挥愈事。多 次跟从出边塞,升任北平都指挥使。等到惠帝即位, 提升为都督愈事。多次随从攻破南军。白沟河之战, 陈亨受伤差点死。已,攻打济南,与平安战锋山,大 失败。受伤很重,乘车回北平。进升为都督同知。成 祖回军,亲自到陈亨住处犒劳慰问。这一年十月去世。 成祖亲自写文章祭祀。等到即位,追封泾国公,谧号 襄敏。
长子陈恭,承袭都督同知。 早年经历 早年经历 洪武年间,盛庸官至都指挥。建文元年(1399年),盛庸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王朱棣。李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败于白沟河,逃往济南。燕兵跟随而至,李景隆又南逃。盛庸与参政铁铉全力固守,燕兵围攻济南三月不下。盛庸、铁铉乘夜出兵袭击,燕兵大败,解围而去,盛 庸等乘胜收复德州。九月论功时,盛庸被封为历城侯,食禄一千石。盛庸随即被命为平燕将军,任 总兵官。陈晖、平安为左右副总兵,马溥、徐真为左右参将,铁铉进升为兵部尚书参赞军务。 当时吴杰、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驻扎德州,徐凯屯于沧州,互为掎角。这年冬天,燕兵袭击沧州,破擒徐凯,掠其辎重,进逼济宁。盛庸率军驻扎东昌进行拦击,背城列阵。燕王率军直逼盛庸军的 左翼,盛庸军不动。又冲其中坚,盛庸张开队列放进燕王,再以兵包围数重。燕将朱能率番骑来救, 燕王乘机突围而出。但许多燕军被火器所伤,大将张玉死于阵中。只有燕王以百名骑兵殿后,退至 馆陶。盛庸传令命吴杰、平安从真定拦截燕军归路。 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吴杰、平安在深州之战失利,燕军才得以返回。在这次战役中,燕军精 锐几乎丧失殆尽,盛庸军声威大振,建文帝朱允炆为此祭庙告捷。
[2] 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军扎营夹河。朱棣率轻骑来探,掠阵而过。盛庸派遣千名骑兵追击, 被燕兵射箭击退。交战后,盛庸军持盾而进。燕王命步兵先攻,骑兵则乘机迅速推进。盛庸率军力 战,斩其大将谭渊。而朱能、张武等也率部殊死战斗,朱棣以劲骑穿越阵地与朱能会合,盛庸的部 将庄得、皂旗张等都战死。这一天,燕军几乎失败。第二天再战,燕军在东北,盛庸军在西南,从 早晨至下午,双方互有胜负。两军都已疲惫,将士各自坐下休息。又开始交战,忽然东北风大起, 飞尘遮蔽天空。燕兵乘风大喊,左右横击。盛庸大败,逃回德州,从此气沮。不久燕将李远在沛县 焚毁运粮船只,盛庸军于是缺乏粮饷。 退守长江 退守长江 建文四年(1402年),灵璧战败,平安等被捉。盛庸独自率军向南, 在淮水南岸排列战舰。燕将丘福等偷偷渡过淮河,出现在盛庸军之后。 盛庸军力不能支,只得退守长江。燕兵渡过淮水,由盱眙攻陷扬州。 盛庸在六合及浦子口率军抵御,都失利。都督陈蠧率水师投降燕军, 燕兵乘势渡江。盛庸仓促聚集海船出高资港迎战,又败,军队溃散。 燕王朱棣攻入南京,自立为帝,盛庸率余部投降,随即奉命驻守淮安。 不久朱棣赐诏说:“以前山东未定,所以才命你镇守淮安。
现在铁铉 被俘,诸郡全部平定。朕念山东久为兵乱所困,疲于转输之劳。你应 当抚兵养民,这样符合我的心意。” 无奈自尽 无奈自尽 永乐元年(1403年),盛庸辞去官职。不久,千户王钦揭发盛庸的罪 状,朝廷立即进升王钦为指挥同知。于是都御使陈瑛弹劾盛庸心存怨 恨,图谋不轨。盛庸因而自杀。 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 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 体较弱。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为人宽 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 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 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 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 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 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 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 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 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 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 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 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 “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汉族,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 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 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察罕简介,张 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郕 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瓦剌无奈之 下,释放英宗。随即,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 改元天顺。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 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 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 仁俭爱民,美善很多。
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张辅(明朝名将)张辅(1375年-1449年),字文弼。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明成祖时 大将张玉之子,明代重臣。 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信安伯、新城侯。永乐四年(1406年),率军南征 安南,灭亡胡朝,改安南为交阯,设交趾布政司。战后因功受封英国公,予世袭 诰券。自永乐七年(1409年)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三次平定交趾叛乱,并 出任交趾总兵官。永乐十四年(1416年)被召还。张辅先后四至交阯,史称其 “凡三擒伪王,威镇西南”,后世多以张辅不得世守交趾为恨。永乐二十年 (1422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间,参与明成祖朱棣的第三次、第四次、 第五次北征。 洪熙元年(1425年),改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太师。宣德元年(1426年),随 从明宣宗平定朱高煦叛乱。宣德四年(1429年),解都督府之职,升任光禄大夫、 左柱国。明英宗即位后,加号翊连佐理功臣。他历事四朝,连姻帝室,与“三杨” 等同心辅政。 正统十四年(1449年),张辅随明英宗北征,于土木之变中阵亡,年七十五。景 泰元年(1450年),追封定兴郡王,谥号“忠烈”。《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定 兴忠烈王集》一卷。
朱勇(1391-1449年),字惟真,永乐五年(1407年)袭成国公。后掌都督府事,留守 南京。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跟随朱棣北征蒙古。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叛 乱,朱勇跟随宣宗出兵讨伐。大军出城后,朱勇建议兵贵神速,应全速前进。宣宗采纳, 大军直抵叛军盘踞的青州城下。朱高煦慑于威势,出城投降。宣德三年(1428年),朱 勇进封太子太保,主管明朝的中央军——京营。以后宣宗每次到边境巡视,朱勇都跟随 前往。 土木之变后,于谦等人认为朱勇损兵折将,有罪于国,建议削夺爵位。直到1457年,朱 祁镇复辟,这才追封朱勇为平阴王。 安徽怀远人,朱能之子。以元勋子特见任用。历掌都督府事,留守南京。 永乐二十二年从北征。 勇以南北诸卫所军备边转运,错互非便,请专令南军转运,北军备边。又言:“京军多远戍,非居重驭轻之道。请选精兵十万益之。” 又请令公、侯、伯、都督子弟操练。皆报可。 寻论功,加太保(正一品)。勇赪面虬须,状貌甚伟,勇略不足,而敬礼士大夫。 十四年从驾至土木,迎战鹞儿岭,中伏死,所帅五万骑皆没。 沐晟(明初著名将领) 沐晟(1368—1439年),字景茂。明朝初期将领,黔宁王沐英次 子。
少年时代就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后来官任后军左都 建文元年(1399年)封侯,讨伐平定麓川。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命沐晟为征夷左副将军,与朱能分兵进攻安南,沐晟从云 南进攻,朱能从广西进攻,但朱能在途中因病去世,张玉之子张 辅接替其职,两人在白鹤会师,打下重镇多邦,并擒拿黎季犛, 论功封黔国公。 正统三年(1438年),麓川再次叛乱,沐晟和胞弟沐昂、都督方 政会兵攻击,并攻下到高黎共山。正统四年(1439年)再次攻破 其旧寨,战败退军,到了楚雄之后病逝。明廷赠他为定远王,谥 蒋贵(1380—1449年)字大富,江都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擅长骑射。早期随燕王朱棣起兵,因功官任指挥佥事,后镇守边关,战功极多,官至平蛮将军、 定西伯。 正统十四年(1449年)去世,追赠其为泾国公、谥武勇。 谭广(1363—1444年),字仲宏,丹徒人。曾参与“靖难之役”的,参加过营建北京城工程,创立最早的火器部队“神机营”。 谭广身高体壮,从行伍奋斗到大将,身经大小一百余战,未尝遭挫败。在宣府二 十年,修建屯堡,严整守备,增设驿传,又请给各边镇颁给火器。将校犯法,他 即奏请治罪,但他安抚士卒有恩。
边境安然,他堪称名将。他曾因愤怒而杖杀都 司经历,又曾以私怨杖打百户,为此而受到言官的弹劾,但皇上置之不问。 官至镇朔将军、永宁伯,正统九年(1444年)去世,谥襄毅。 威远伯--方政(?-1439) 安徽全椒人。初袭济宁卫千户,从靖难军南下,以功屡迁都指挥佥事。 永乐中从张辅平交趾,进都指挥使。 仁宗时,奉命赴茶利讨平黎利。 正统三年(1438)迁右都督。同年六月,奉命赴云南与沐晟等征剿麓川思任发。 正统四年正月初三日,方政独率军与思任发战于上江。 遇象阵,策马突阵而死。赠威远伯,谥忠毅。祠于永昌。 方政英勇善战,为一代良将。 修武伯--沈清(1377—1443),字永清,滁州(今属安徽)人。洪武壬申,嗣其父为燕山前卫百户,守御开平。永乐间,五从车驾北征有功,累升本卫世袭指 挥同知。洪熙中,升后军都督府佥事,赐蟒龙衣,充参将,镇守大同,寻命为 总兵官,镇居庸。 梁珤,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宁府汝阳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为梁铭之子,保定伯,明朝军事将领。 正统年末,担任副总兵,讨福建盗邓茂七,击斩余贼于九龙山。班师后,叛乱复 起,被贬为事官。京师保卫战中,跟从石亨立功,恢复爵位。景泰元年,拜为平 蛮将军,代替王骥讨贵州苗族叛乱。
同年冬,分四路进攻,大败叛军,斩首七千 余人,攻破山寨五百坐。次年,自沅州进兵,与都督方瑛于兴泽大败叛军,斩首 俘虏数千人。之后分兵进攻都匀、草塘,其余叛军纷纷投降。班师后,复叛,梁 珤、方瑛再次讨伐平定。论功,晋侯爵,赠禄五百石。次年征讨平定湖广清浪民 变。天顺元年,镇守陕西,并在凉州击败蒙古入侵。后召还,掌管左军都督府事。 成化初年去世,赠蠡国公,谥襄靖。 珤天资平恕,数总兵柄,未尝妄杀一人。子弟从征,以功授官,辄辞不受,人以 张軏(1393年-1458年),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明朝军事人物。 张軏为张玉之子。永乐年间,为锦衣卫指挥佥事。跟从明宣宗征讨 朱高煦,又跟从成国公朱勇出塞至毡帽山。正统十三年察罕简介,以副总兵 身份出征麓川。后讨伐贵州苗族叛乱。积功为前军都督府,总管京 营兵。景泰二年,因骄淫不道连坐下狱,后释放。之后参与夺门之 变,与石亨、曹吉祥迎明英宗。封太平侯,食禄二千石。当时于谦、 王文、范广的死,都有张軏背后出力。其纳贿乱政,仅次于石亨。 天顺二年,张軏去世,赠裕国公,谥勇襄。 其子张瑾继承爵位。成化元年,明宪宗革除夺门之变功事,夺张瑾 爵位,授指挥使。
陈怀(?-1449年),合肥人,早期承袭父职成为一名武将,因多次征战有功,被任命为都督同知。 宣德年间镇守宁夏,奉诏征讨交趾黎利,获胜后, 却不向朝廷申报部下的战功,而遭到弹劾,但皇上 对此不过问。后平定叛乱后娇纵不法,干预地方行 政,皇上颁敕书责备他,但过后还是不过问陈怀的 罪过。获封平乡伯。 正统十四年(1449年),陈怀在随皇上北征时死于 土木堡。谥忠毅。 曹义,字敬方,仪真人,明朝武将。以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辅佐巫凯守卫辽 东。巫凯去世后,代替其为总兵官。当时兀良哈犯广宁 死罪。之后,曹义逮捕孛台等犯边者,诏令戮于市。自此曹义屡次与兀良哈交战。正统九年,与朱勇会和作战, 多有斩获,晋升为都督同知,累官左都督。其在边二十 年,虽无战功,但能谨守边陲。其下施聚、焦礼均大将。 明英宗复位后,特封义丰润伯。四年后,曹义去世,赠 明代宗朱祁钰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汉族,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 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年号景泰(1449—1457年)。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朱祁镇即位后封其为郕王。正统十 四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瓦剌俘虏。
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 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 朱祁钰在位七年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使得江山社稷转危 为安,可谓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机 作乱,这是他的缺点。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 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朱祁钰去世,享年三十。明英 宗上谥号曰戾。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 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杨洪(1381年10月11日—1451年10月7日[1]),字宗道,汉族。庐州合肥(今 属安徽)人,生于应天府六合(今江苏南京)。明朝名将。 永乐元年(1403年),杨洪世袭父杨璟百户令职,远戍开平。曾随随明成祖朱 棣北伐、阳武侯薛禄征大松岭,长年守备边关。正统元年(1436年),升游击 将军,旋即进升都指挥佥事。正统九年(1444年),进左都督。 正统十三年(1448年),佩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宣府。自永乐初至正 统末年,杨洪在边已四十余年,以敢战、善战至大将,声震南北,迤北诸部对 他十分畏惧,称其为“杨王”。
史称杨洪“自百户至封侯,威名闻岭北,未尝 专杀一人”。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发生,明英宗被俘。瓦剌太师也先掠英 宗至宣府城下,企图用英宗手谕诈开城门,杨洪不为所动,也先只得退去。明 代宗即位后,杨洪因功封昌平伯。北京保卫战胜利后,进封侯爵。英宗被迎回 景泰二年(1451年),佩镇朔大将军印,仍镇宣府。杨洪深以盈满为惧,上疏乞休,代宗不允。其后因病返京。同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颖国公,谥武襄。 方瑛(明朝武将)方瑛,都督方政之子。正统初年,他以舍人身份随父亲征麓川。父亲战死,方瑛发愤,矢志要报父仇。 他初承袭指挥使,后来朝廷论方政战死之功,升他为都指挥同知。 六年(1441) ,他随王骥征麓川,率兵六千人突破贼人营垒。贼人穿黄衣的首领正坐在帐幕中,方瑛直 向前冲,左右的人斩杀了贼人数百名,踩死无数,遂夷平了贼人之地。方瑛升为指挥使。不久他又随 王骥击破贡章、沙坝、阿岭等地蛮人。升为都督佥事,管后军都督府事务,又充任右参将,协助镇守 云南。十三年,他又随王骥征麓川,攻破鬼山大寨,留镇云南。 景泰元年( 1450 ,朝廷认为方瑛有将才,命都督毛福寿去替代他。方瑛回来后,升为都督同知。
他刚一抵京,而贵州苗人反叛,道路梗阻,王骥请求让方瑛回来讨伐。这一年四月,他被任为右副总兵, 与保定的梁珤、侍郎侯琎将苗人逐个击退。进升为右都督。他又攻破赏改等寨,擒获伪苗王王阿同等 人。侯死,都御史王来取代他总督军务,分道往香炉山击贼。方瑛从龙场进兵,大破贼人,讨平了他 三年秋,王来弹劾方瑛违法之事,皇上不问。王来被召回后,命方瑛镇守贵州。这年冬,他讨伐白石崖贼人,俘虏和斩杀二千五百人,招降四百六十个寨。进升为左都督。五年( 1454),四川草塘的苗人 黄龙、韦保作乱,自称平天大王,抢掠播州的西坪、黄滩。方瑛与巡抚蒋琳会同川兵进剿,贼人首领 全部就擒。便分兵攻克中潮山和三百滩、乖西、谷种、乖立等寨,抓住伪王谷蚁丁等人,斩首一千余 人。诏令封他为南和伯。 方瑛为将,纪律严明,赏罚必信,临阵勇敢,善于安抚士兵。士兵都乐于为他效力,因此他屡立战功, 廷臣说应将禁军交给他统率,于是皇上把他召回,同石亨一起总督京营军务。第二年,蒋琳上奏说方 瑛以前守贵州时,边境安宁,苗蛮畏服,请求派他回贵州。皇上不许。 不久,湖广苗人反叛,皇上任方瑛为平蛮将军,率京军去讨伐,而派御史张鹏 在他的后面暗中观察。
张鹏回来后上奏说方瑛所过之地秋毫无犯,皇上非常高 七年(1456),贼人首领蒙能攻打平溪卫,都指挥郑泰等人将他击退,蒙能被火 枪击伤。方瑛于是进入沅州,连破鬼板等一百六十余寨。他又与尚书石璞移师 天柱,率领陈友等人分击天堂等寨,又大破贼人。攻克寨二百七十座,生擒伪 侯伯以下一百零二人。当时英宗已经复位,捷报传到朝廷,石璞被召回,方瑛 留镇贵州、湖广。方瑛讨伐蒙能余党,攻克铜鼓、藕洞等一百九十五寨,覃洞、 上隆等地苗人分别斩他们的首领来归附。皇上嘉奖方瑛之功,进封他为侯爵。 天顺二年(1458),贵东苗人干把猪等人僭称伪号,攻打都匀各卫。皇上命方瑛 与巡抚白圭会同川、湖、云、贵的部队讨伐,攻克六百余寨。边境地区全被平 定。方瑛前后共攻克近二千座寨,俘虏和斩杀四万余人。 平定苗人之功,此前无人能比。不久他在驻镇之地去世,终年四十五岁。皇上 非常哀痛,赐谥号为忠襄。 方瑛天姿英杰,通晓古代兵法。他曾向朝廷献上练兵法和阵图,老将多称赞他。 为人廉洁,谦和而不自我夸耀。他所到之处,都实行能维护当地社会安静的措 施,人民很怀念他,长久不忘。 郭登(?—1472年6月5日),字元登,濠州(今安徽凤阳)人。
明朝靖边大将,武定侯郭英孙 。景泰初年,以破瓦 剌功,封定襄伯。英宗复辟,因事谪戍甘肃,成化初复 爵,充任甘肃总兵官。成化八年(1472年)卒,赠定襄 郭登诗才咨肆,或沉雄浑厚,或委婉生动,语言平易而含义隽永,大都琅琅可诵。李东阳称其诗为明代武将之 ,与其父郭玘、兄郭武合著《联珠集》22卷。《皇明经世文编》有《郭定襄忠武侯奏疏》。 早年战功 早年战功 郭登年幼便聪颖出众。长大后,博闻强记,擅长议论,喜欢谈论军事。洪熙年间,被授为勋卫。正统年间,郭登 跟随王骥征麓川有功,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又随沐斌远征云南腾冲,以功授都指挥佥事。 坚守大同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受宦官王振蛊惑,前往大同,亲征瓦刺,郭登奉命随从护卫。王振为炫耀乡里, 唆使英宗绕道怀来土木堡,被瓦刺统帅也先所掳,史称“土木堡之变”。当时郭登留守大同,督率军民严加守御。 瓦剌军久攻不下,也先遂以英宗为要挟,令大同守军出降。郭登紧闭城门,并密谋派壮士劫营救驾。因敌军防守 严密,未能如愿。英宗被掳后,由其弟朱祁钰继位监国;史称明代宗,加封郭登为都督同知、大同总兵。 大战栲栳山 大战栲栳山 景泰元年(1450年)春,郭登侦知敌寇行踪,遂率数百骑兵跟踪掩袭,大破数千敌骑,追至栲栳山。
斩杀甚众, 夺回被掠人畜八百有余,士气为之大振。景泰帝封郭登为定襄伯,并赐诰券,加封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 大夫、柱国,食禄一千二十石,允许子孙世袭爵位[4] 。其后,瓦刺屡次来犯,均被郭登一一击退。六月间,也 先又率兵数千,挟持英宗至大同城边,声称送还圣驾,要郭登开门迎驾。郭登与同僚设计,乘机救驾退敌。也先挟 持英宗至城门,觉察情势不妙,急忙挟持英宗退兵而去。由于郭登御敌有方,瓦刺屡次入寇均难得逞,不得不将 英宗送还。 当时镇守的宦官陈公嫉妒郭登。正巧有人揭发陈公贪财受贿,陈公怀疑是郭登指使的,于是与郭登构怨。皇上对 于谦说道:“大同是我国的屏障。陈公与郭登关系如此,怎么能守得住呢?”便派右监丞马庆将陈公替回,郭登 越发感奋。当初,也先想攻取大同作为巢穴,所以屡次来攻。可是每至必败,有的一营中几十人不能返回,敌军 被慑服,才有送回英宗之意。英宗返回后,代王仕壥廛赞扬郭登有功,请求降旨奖励慰劳。兵部则说郭登已被封 伯,此事才作罢。 景泰二年(1451年),郭登以年老有疾为由,请求退休,推举石彪代替自己,并且请求让其子郭嵩宿卫宫中。代宗任命郭嵩为散骑舍人,未听郭登的话。这时边患刚息,郭登悉心安排,想让公正廉明的有为者与 他共事。
于是上奏弹劾沈固办事不力,而推荐尚书杨宁、布政使年富。又说大同既有御史,又有巡按御史, 佥都御史任宁应当只任宣府巡抚。皇上全都听从了他,以年富代替沈固,而召回沈固和任宁。这年秋天, 郭登因病应诏回京。郭登刚到大同时,能作战的士兵才数百人,[8] 马也只有百余匹。而如今马匹已达一 万五千,精兵数万,屹然成为一巨镇。郭登离开后,大同人十分想念他。 远贬甘肃 远贬甘肃 英宗复辟后,郭登担心不能幸免,便首陈八件事,大多迎合英宗的心意。随即奉命掌管南京中府事务。第 二年应诏返京。言官弹劾郭登因勾结陈汝言才得以获诏,审讯属实,被判死刑。皇上宽恕其死罪,将他降 为都督佥事,命他去甘肃立功赎罪。[9] 宪宗即位后,下诏恢复郭登为伯,命他充任甘肃总兵官。郭登上奏说边军买马十分艰难,以至于卖掉妻子儿女来筹钱,因而请求借用楚、庆、肃三王府的马各一千匹,由官府付钱。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由朱永 等推荐,郭登应诏掌管中府事务,总神机营兼提督十二营诸军事。[10] 此后郭登多次以疾病为由辞职,宪 宗均不允。[11] 成化四年(1468年),朝廷复设十二团营,命郭登偕同朱永提督。[12] 病逝京师 病逝京师 成化八年(1472年)四月丙申(6月5日)[13] ,郭登病逝于京城,宪宗闻讯后,为他辍朝一日,追封定襄 侯,谥号忠武,并赐祭葬。
[14-15] 郭登无子,以其兄之子郭嵩为子。郭登被贬至甘肃时,将家人留在京城,郭嵩克扣衣食。郭登之妾靠缝纫 自给,几乎活不下去了,他也不关心。郭登回京后,想废黜他,因为他是会昌侯的女婿,会昌侯曾救过自 己的命,所以才忍住没有发作。郭登死后,郭嵩承袭爵位。后来因为不是郭登嫡子继嗣,所以只有郭嵩一 人承袭爵位,其子郭参被降为锦衣卫指挥使。[16] 在明代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郭登位列其中。 军事 军事 郭登曾设计制造“搅地龙”、“飞天纲”,挖掘深壕,再盖上土木,使它就如平地一样。当敌军进入 包围圈,便发动机关,使其自相撞击,顷刻间十多里地区全陷。 他又仿效古人制造偏箱车、四轮车,中藏火器,上树旗帜,钩环联络,布列成阵,攻守都能用。其军 队以五人为一伍,郭登教他们在神祠发誓,一人有功,五人一同领赏,受罚时也是一样。十伍为一队, 队中以能拉开六十斤重弓的人为先锋。十队由一名都指挥统领,使他们功不相挠,罪有专责,这种做 法一时称好。 文学 文学 郭登诗才咨肆,或沉雄浑厚,或委婉生动,语言平易而含义隽永,大都琅琅可诵。李东阳称其诗为明 代武将之冠。王阮亭将其列为古今名将能诗的十一人之一。
《卧雪诗话》称“有以气势胜者,如郭定 襄‘甘州城西黑水流,甘州城北黄云愁。玉关人老貂裘敝,苦忆平生马少游’。此唐四家具体而微。” 郭登著有《联珠集》10卷。《皇明经世文编》辑有《郭定襄忠武侯奏疏》1卷。钱谦益《列朝诗集》 收录有其诗七十一首。 《盛明百家诗》有《郭定襄伯集》一卷。 书画 郭登多才多艺,善书法,工于草书;能绘画,并通晓音乐。 郭登仪表雄伟,美髯过腹。他智勇双全,纪律严明,预测 敌情,相机而动,克敌制胜。 他十分孝顺母亲,居丧时 谨守礼仪。他擅长写诗,明朝武臣无人能比。 朱谦(明朝总兵官) 朱谦(?-1452年)夏邑人。成化年间,谥武襄。 永乐初,袭父职为中都留守左卫指挥佥事。洪熙年间,担任阳武侯薛禄隶军,征 北有功,进指挥使。宣德元年,晋升为都指挥佥事。正统六年,与参将王真巡哨 至伯颜山,遇到瓦剌,并获胜。之后在闵安山,遇兀良哈部,再次击败。升为都 指挥使。正统八年,升任右参将,守备万全左卫。次年,与杨洪在克列苏破兀良 哈兵,进都督佥事,后再次升都督同知。土木堡之变时,也先挟持明英宗到宣府 城下,令宣府开门。朱谦与参将纪广、都御史罗亨信不应,也先遂去。之后升为 右都督。
之后其与杨洪参加京师保卫战,战失利,两人被弹劾,景帝均未批准。 之后升任左都督,担任总兵官,镇守宣府。 景泰元年(1451年),在关子口抵御也先的四次连续进犯,不得不退兵,都督江 福援救亦失利。朱谦不得不力战抵御。之后接连作战,抵御成功,论功封抚宁伯。 当时,瓦剌意图攻占宣府、大同,认为两城可旦夕取下。然而朱谦守宣府、郭登 守大同,均屡次挫败瓦剌进攻。也先认为两城无法攻下,只好一意归还被俘的明 英宗。同年八月,英宗归还,经过宣府,朱谦率子朱永出见,厚犒使者。次年二
相关文章
- 现存的开国将军现在哪几个 请问唐朝开国最重要的功臣是哪几个?
- 朱元璋手下大将都有谁 朱元璋欲取两广,大将问:可否屠城?朱元璋说10字,难怪能得天下
- 隋唐五虎上将排名榜 盤點明朝開國五虎將,他們最後結局分別如何?
- 明朝开国六王 盘点明朝死得最悲惨的三位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 朱元璋手下大将都有谁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十大名将 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
- 明朝开国六王 明朝常遇春简介,明朝大将常遇春是怎么死的?
- 明朝开国六王 常遇春是怎么死的?明朝大将常遇春的墓在哪?
- 明朝开国六王 常遇春什么神,明朝大将常遇春
- 明朝将军排名 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故事 邓愈最后是怎么死的?
- 朱元璋手下大将都有谁 朱元璋即将挥刀自尽,大将怒斥朱元璋25字,挽救了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