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福建普陀寺在哪里 普陀寺的历史

火烧 2022-11-07 14:07:42 1054
普陀寺的历史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

普陀寺的历史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

福建普陀寺在哪里 普陀寺的历史

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

元废。

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

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历来是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

民国十三年( 1924 ),喝云派裔主持转逢和尚将寺院改为十方丛林,并按丛林规制,推选云门派裔会泉和尚为首任方丈。

第二年,又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

会泉和尚退任后选聘当代高僧太虚大师为继任方丈,主办学院。

从此,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一时佛门称盛,名闻中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地方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

文革十年动乱,寺院历经浩劫。

文革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政府重视寺院复建。

十多年来,不仅旧有殿堂翻修一新,还新建多座楼堂亭院。

现有建筑总面积已超过原有将近一倍。

复办后的闽南佛学院,规模设施也在成倍增长。

古刹盛世重光,梵呗钟磬不绝,佛苑法缘殊胜,宏法利生并传。

建国后,一度蹶而复振。

而今,新构楼堂院舍,鳞次栉比;重修梵宇琳宫,金碧辉煌;常住数百僧众,梵行庄严;复办闽南佛学院,教学相长。

古刹新生,法运昌隆,臻历史之鼎盛,划时代之光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