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普通话转苏州话翻译 上海话里常说的“高拔”普通话怎么说?

火烧 2022-04-13 06:38:14 1046
上海话里常说的“高拔”普通话怎么说? 上海话里常说的“高拔”普通话怎么说?就是“茭白”。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国和越南。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

上海话里常说的“高拔”普通话怎么说?  

上海话里常说的“高拔”普通话怎么说?

就是“茭白”。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国和越南。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可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常有根茎。秆直立,高90-180cm。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有横脉纹;叶舌膜质,略成三角形,长达15mm;叶片扁平而宽广,表面粗糙,背面较光滑,长30-100cm,宽10-20mm。圆锥花序大型,长30-60cm,分枝多簇生,开花时上举,结果时开展;雄小穗长0-15mm两侧多少压扁,常带紫色,常着生于花序下部开展或上繁荣昌盛的分枝上,脱节于小穗柄上,惟其柄较细弱;颖退化不见;外稃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头,并有5脉,厚纸质;花药6-9mm;雌小穗长15-25mm,外稃有芒长15-30mm,内稃与外稃同质,常均有3脉,为外稃所紧抱;雄花中有6枚 茭白(图2) 发育雄蕊。颖果圆柱形,长约10mm。花、果期秋季。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米,有叶5-8片,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而成。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称“茭白眼”。叶鞘自地面向上层层左右互相抱合,形成假茎。茎可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种,地上茎是短缩状,部分埋入土中,其上发生多数分蘖,地下茎为匍匐茎,横生于土中越冬,其先端数芽次年春萌生新株,新株又能产生新的分蘖。由于茭白植株体内寄生着黑穗菌,其菌丝体随植株的生长,到初夏或秋季抽苔薹时,主茎和早期分蘖的短缩茎上的花茎组织受菌丝体代谢产物---吲哚乙酸的刺激,基部2-7节处分生组织细胞增生,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菌瘿),即食用的茭白。 雄茭是指少数植株,抗病力特别强,黑穗菌的菌丝不能侵入,不能形成茭白,至夏秋花茎伸长抽苔薹开花的植株。灰茭是指部分植株过熟后或菌丝体生长迅速,致茭白内部已充满黑褐色的孢子,致使品质恶劣,不能食用。雄茭中心抽薹高出雌茭之上,较易识别,宜及时连根拔除,不可留根株于土中。 2、生长习性 茭白有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这两者均用分株繁殖,长江流域单季茭在清明至谷雨分墩定植,夏秋双季茭可分春秋两季,春栽在谷雨前后,秋栽在立秋前后。茭白可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期 入春后3、4月开始发芽,最低温度5℃以上,以10-20℃为宜。 (2)分蘖阶段 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蘖10-20个以上,适温为20-30℃。 (3)孕茭阶段 双季茭6月上旬至下旬孕茭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茭一次。单季茭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适温为15-25℃,低于10℃或高于30℃,都不会孕茭。 (4)生长停滞和休眠阶段 孕茭后温度低于15℃以下分蘖和地上都生长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都在土中越冬。 历史渊源 茭白原产我国及东南亚,但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国和越南,其中又以中国栽培最早。据《礼记》记载:“食蜗醢而菰羹”。菰食就是菰米饭,可见周朝已用茭白的种子为粮食。《尔雅》记载:“邃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东啖之甜滑。”据南宋罗愿所著《尔雅翼》解释。“今又菰中生菌如小儿臂,尔雅谓之遽蔬者”。又说:“菰首者菰蒋三年以上,心中生薹如藕,至秋如小儿臂。大者谓之茭首,本草所谓菰根者也,可蒸煮,亦可生食。其或有黑缕如黑点者,名‘乌郁’。《尔雅》成书于秦汉间,可见当时除用英白种子为粮食外,已用茭白为菜。

普通话转苏州话翻译 上海话里常说的“高拔”普通话怎么说?

上海话 咧别高 普通话怎么说

立壁角 即罚站

上海话里的“紫米西”(一种蔬菜),普通话怎么说的?

米苋 (jian 第四声) 分紫色的和白色的 说起来就是 紫米西和白米西~

我喜欢白的

上海话“斗五斗落”,普通话怎么说?

斗五斗六 形容人做事鲁莽,不仔细

上海话匹兹伐兹用普通话怎么说?

上海话=上海弁or上海の方言宁波话=宁波弁or宁波の方言中国普通话=中国语の标准语

上海话"你们讲普通话好吗"怎么说

拿钢普通海哦好伐。

上海话我爱你用普通话怎么说

唔哎侬 唔切瑟特侬

上海话里的“造头肉”在普通话里是什么?

准确的说法是“槽头肉”,指脖子后的肉,因动物尤指猪常卧槽(食槽)而食,得名。此肉不精不肥,吃口较糙,以现今科学认知水平分析当是淋巴集中之处,难卖高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深受上海普通市民的喜爱,熟食店常常有售,拌以酱油,佐之下酒,也是当年石库门内过日子的一种生活常态。后也常以“槽头肉”形容人之脖项,总是不大敬了。

上海话里边食物过期那个的hao特勒 的hao普通话怎么说怎么说

一般是腌制品放久了,产生的那个怪味......普通话里,还没发现真正能表述这个意思的 字。
哈喇味

上海话到什么地方弯一弯,普通话怎么说?

上海话到什么地方弯一弯,普通话这么说:去什么地方转一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