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罗汉松嫩叶黄叶掉落 罗汉松盘载经常出现枯枝黄叶怎么办

火烧 2022-04-27 23:17:31 1056
罗汉松盘载经常出现枯枝黄叶怎么办 罗汉松盘载经常出现枯枝黄叶怎么办罗汉松盘载经常出现枯枝黄叶,可能是罗汉松叶枯病,是庭园、绿地常见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严重的植株大部分叶片叶尖干枯,影响景观。广州

罗汉松盘载经常出现枯枝黄叶怎么办  

罗汉松嫩叶黄叶掉落 罗汉松盘载经常出现枯枝黄叶怎么办

罗汉松盘载经常出现枯枝黄叶怎么办

罗汉松盘载经常出现枯枝黄叶,可能是罗汉松叶枯病,是庭园、绿地常见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严重的植株大部分叶片叶尖干枯,影响景观。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上海、杭州、乌鲁木齐、南昌、重庆、济南等地均有发生。
症 状
病害早期多在嫩梢部位的叶片上发生。叶片发病又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向叶基扩充套件,病斑条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淡红褐色,病健交界处明显。病枯斑大多达叶片的1/2或2/3,严重的整个梢头的叶片枯死,形成枝条干枯或大部分叶片死亡(图1)。后期病部长出扁平的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病 原
罗汉松叶枯病(Pestalotia podocarpi = Peatalotiopsis podocarpi)是由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多毛孢属的罗汉松拟盘多毛孢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成熟时突破叶片表皮,涌出灰黑色的分生孢子进行侵染传播。分生孢子盘直径195~255微米,分生孢子纺锤形,有5个细胞,细胞分隔处稍缢缩,中间3个细胞橄榄色,两端细胞无色,顶端附属丝2~3根,大小16.1~23.0×5.9~6.9微米(图2)。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5℃左右。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害每年3月开始发生,11月基本停止。夏秋多雨、潮溼天气,尤其是在台风雨后发病最重。植株过密,通风不良,或栽植在迎风口处,或遭日灼、冻害、风害造成伤口多,都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1. 清除病枝、叶集中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
2. 发病前喷1%波尔多液保护。发病期间可交替喷洒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

罗汉松大面积黄叶和有枯枝怎样解决

罗汉松叶枯病的防治
发病症状:该病仅发生于叶部,被害叶从叶尖开始叶色发红,后转淡褐色至灰白色,病斑呈条状或不规则形,上生点状黑色子实体,轻时叶尖端半段枯死。病部与健部界限明显,严重时整个梢头的叶片都枯死。
为害情况:该病主要为害罗汉松嫩叶,患病后,能使叶子枯尖,发病严重时还能导致苗木枯死,影响生长和观赏。
发生规律:该病的病原属真菌中的半知菌类,以菌丝体在枯枝落叶中越冬。第二年春,病菌侵入嫩叶或从伤口侵入枝条。病菌侵入后吸取寄主养分,在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在下雨或潮溼的条件下,分生孢子盘散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植株徒长、溼度大等情况下发病重。苗木过密、通风不良、管理粗冻害、日灼造成伤口等情况都能促使发病。
防治方法:
1、清除枯枝落叶,加强养护管理,可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避免风害、冻害、日灼和人为创伤,可减少发病。
3、选用无病健壮的枝条作繁殖材料。
4、在发病早期以代森铵10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或等量式100倍波尔多液等杀菌剂,每10天一次,喷施2—3次,以防发病。

特别是在夏季和高温季节,要注意介壳虫和红蜘蛛的防治。常见病害有煤污病、叶斑病,可用0.5%~1%波尔多液,在梅雨季节前一个月,每10天喷药l次, 连续3次,即可起到防治效果。主要虫害有大蓑蛾、红蜡介壳虫、红蜘蛛等,可用敌敌畏1200~1500倍 液喷杀之,也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杀。

罗汉松盆景黄叶怎么办

罗汉松叶片变黄可能是浇水不当、光照太弱、肥料缺乏、病虫害所致。
浇水应干溼交替进行,不要让盆土总呈溼润状态。也不可长期干旱。
光照需要充足,不要过于廕庇,否则不仅叶片枯黄、脱落,也影响全株生长,叶片萎靡不振。
盆栽罗汉松,由于花盆大小的限制,营养不及地栽者好,所以应在春季萌芽前就少量施肥,直至秋季初期,秋末应停止施肥,以免影响越冬。
遭受介壳虫危害时,常出现此类症状,需要及时喷施杀扑磷、毒死蜱等进行防治。

珍珠罗汉松烂根黄叶怎么办

罗汉松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是过于干旱。
你可先将死枝剪掉,然后一次性浇透水,并适当叶面施肥。问题不大。

罗汉松出现焦叶的情况怎么办

光照。五针松属强阳性植物,平时花盆应放在于燥通风、阳光充足处养护,过溼过阴皆对其生长不利。农行盆栽1-2年的五针松幼苗,除在夏季炎热的中午要适当遮荫防止针叶日晒过分而引起焦叶外,其他时间都应该放置在室外露天,任其充分接受阳光。这样,五针松盆景枝叶密茂、浓绿,观赏价值高,病虫害少。

珍珠罗汉松黄叶,如何救命

赞成!但要在盆面上蒙上塑料薄膜,以防每次喷水时都进入盆内造成盆土过溼! 检视原帖>>
记得采纳啊

罗汉松怎么修枝

树桩修剪可控制树木生长,保持矮性,促使分枝并使叶片密集,达到大树变小,小中寓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修剪又是保证桩景植物在盆土少,水肥受限制的条件下正常地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指花果盆景)、老而不衰的重要措施。一般落叶树种(如榆树、雀梅、三角枫等)一年四季均可修剪,但以落叶后发芽前为宜,因为此时树上无叶,可以看清树枝长势,便于操作。对观花盆景植物,当年新枝上开花的(如花石榴),宜在发芽前修剪,多年生枝条上开花的(如梅花)宜在花开过后修剪。生长缓慢的常绿树,宜在冬季修剪;松类植物由于剪后易流松脂,宜在冬季晴天中午修剪。
一、疏剪,即将枝条从基部剪除。通过疏剪,树桩通风透光好,营养供应集中,生长旺盛。幼树及早疏剪,可有利于正常发育生长;整形时疏剪,可使留下的造型枝条得到充足的营养,加速成型;成型的树桩盆景,通过疏剪,可起平衡营养的作用,使之老而不衰。
疏剪时第一要剪除病虫枝,并立即烧毁,以防止病虫害蔓延。其次,要把有碍美观的枝条及时剪除。一般两条相距很近的平行枝,要剪除一条,叠生枝、对生枝都要剪除一条;轮生枝只保留一条,其余全部剪除;徒长枝、主枝上发出的直立枝、下垂枝、反向枝都应剪除。丫杈枝、交叉枝应剪除一杈枝,萌芽力强的树种上萌发的小枝,除缺枝部位留下一枝慢慢诱导补枝外,都要及早全部剪除,以免消耗养分,影响树势。桩景中的枝条疏剪,还要服从艺术造型的要求。凡是不符合造型要求的多余枝要全部剪除。
二、短剪,即将长枝短截,刺激剪口下的腋芽萌发,形成较强的侧枝,从而达到促其分枝,便于造型的目的。
在整形中,将多余的枝条疏剪后,就要对留下的造型枝短剪,促使造型枝一年萌发2到3次芽。发一次芽进行一次短剪,就会迅速增加造型枝的分枝级数,并能使每级枝序缩得很短,不拉长枝条。因此,短剪是树桩盆景控制生长,保持矮性的有效措施,又是树桩具有大树形态,及早成型的重要手段。
三、缩剪,即对多年生的枝条进行回缩修剪,它是缩小大树的有力措施,也是促使萌芽新枝,恢复树势的重要手段。
对树桩姿态较好,但树冠大,主枝长的桩景植物来说,单靠对一年生枝的短剪和疏剪是无法达到桩景造型要求的,通过缩剪,可使大树变小,有利于桩景造型;对某些萌芽力强的树种,缩剪量可大些,即修光枝叶,仅保留树桩的骨架,以刺激剪口下萌发新枝。

罗汉松盆景水黄 肥黄 干黄叶怎知道

你好,我给你一些资料你可以借鉴一下关于黄叶的辨别。一是水黄:因浇水过勤引起,其特点是老叶无明显变化、幼叶变黄,此应立即控水。二是旱黄:因缺水、干旱引起,其特点是自下而上老叶先黄,若缺水时间稍长,则会全株黄叶,甚至死亡,应及时浇水。三是肥黄:因施肥过勤或浓度过高引起;特点是幼叶肥厚,有光泽,且凹凸不平;应控肥、中耕、浇水。四是饿黄:因肥料不足、施肥浓度偏低,且施肥间隔时间过长而引起;其特点为幼叶、嫩茎处先黄,如见此现象后不及时施肥,也会造成全株黄叶甚至死亡;对缺肥的花卉,切忌一次大量施用浓肥,以免造成烧根。五是缺铁性黄叶。温室中木本花卉等,由于土壤肥力条件变化大,常会出现黄叶现象,特点是幼叶明显,老叶较轻,叶肉黄色,叶脉绿色,并形成典型网路;可施用硫酸亚铁水溶液来解决,其方法为:饼肥7份,硫酸亚铁5份,水200份配成倍液浇之。

小叶罗汉松可以嫁枝

小叶罗汉松是罗汉松的一个变种,又称雀舌罗汉松,生长十分缓慢。它的叶小而端圆,节密,特别是春梢叶片密生且状似菊花心,这是与其它变种最明显的区别。
在大中叶罗汉松的树桩上换接小叶罗汉松,可用高位腹接的方法,在春季萌芽前、梅雨季节及秋后都可进行。嫁接时先把砧木上多余的枝条剪去,剪取粗壮的一、二年生枝条作接穗,用腹接的方法,把接穗嫁接到砧木各分枝的合适部位上。一般根据砧木枝条的长短,尽可能多接几个接穗,以加快树冠的改换。枝条上嫁接的第一个接穗,应尽量靠近主干。嫁接后用塑料袋套住嫁接的接穗,中小型树桩也可以用塑料袋把整个植株套住,并置半阴处。成活后去除塑料袋,进行常规的养护。

罗汉松冬天为什么经常落绿叶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别名土杉,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常绿针叶乔木。高达20m,胸径60cm,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至暗灰色,浅纵裂,片状脱落。枝叶稠密,叶条状披针形,螺旋状互生,长7~12cm,宽7~10mm,两面中肋明显隆起,表面浓绿色,背面黄绿色。喜温暖溼润气候,耐寒性弱,华北盆栽观赏,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地。材质细致均匀,易加工。有药用价值,可作家俱、器具、文具及农具等用。
经常落绿叶原因如下:盆栽的罗汉松冬季抗寒能力略差一些。尤其是盆栽的小叶罗汉松,遇到严重霜冻,或连续低温时,应当进行保暖,否则,容易发生叶黄枯焦,严重的还会被冻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