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词牌格律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9-03 22:19:19 1038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词牌格律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原文: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翻译及注释

翻译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注释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2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3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鉴赏

  这首词是写别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覆叠也往往是这样的。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这个「江楼月」的比喻,在艺术上具有特色。钱钟书先生讲到「喻之二柄」,「喻之多边」。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像李白《志公画赞》:「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超妙而不可即也」,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著无由得近伊」,「是为心痒之恨词」。同样用月作比喻,一个是表示敬仰赞美,一个是表示怨恨,感情不同,称为二柄。「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譬夫月,形圆而体明,圆若明之在月,犹《墨经》言坚若白之在石,『不相外』而『相盈』……。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月亦可喻目,洞瞩明察之意,如苏轼《吊李台卿》,『看书眼如月』。」(《管锥编·周易正义·归妹》)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比明亮,比明察,这是比喻的多边。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到处漂泊,永不分离的赞词。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命意不同。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这样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这些是作者独具的感情,所以写得那样真实而独具特色。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赏析

  此词中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像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超妙而不可炔,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著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鼻子上,只教他舐不著『,是为心痒之恨词。「同样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月眼』、『月面』均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圆,各傍月性之一边也。「(节引自《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如例子中所讲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又可比明亮,这是比喻的多边。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词人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

  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这词的想像跟后汉徐淑《答夫秦嘉书》的想像颇有相似之妙处。徐淑说:「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能同而不离。」徐淑虽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何能动而辄俱」,「何能同而不离」,但与该词想像一致,所以这两人也可以说千载同心了。

诗词作品: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诗词作者:【宋代吕本中诗词归类:【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民歌】、【婉约】、【月亮】、【感叹】、【离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