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图书馆的书可以放进一小块玻璃里去
一个图书馆的书可以放进一小块玻璃里去?这不比把一只大象放进一只食品袋里去更加荒唐吗?并不,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把许多幻想变为现实。
完成这种奇特任务所用的技术,称为激光全息术。用这种技术拍摄一张人像,必须在暗室里用激光器当光源来拍摄。拍好的底片冲出来是一片模糊,不知道的人准以为是拍坏了。但是,你把底片放在激光束中一照明,就能看到你拍摄的像。不过,这不是一般的平面照片,而是逼真的塑像。也就是说,它并不是记录物体的某一投影,而是把物体全部记下来了,这就是称它为全息照相的理由。
全息底片上模糊的一片,实际上是许多干涉条纹。只有相干性好的光源才能在底片上产生这样的精细条纹。因此,全息术必须采用相干性好的激光做光源。
全息照相反映的物体,有点象照镜子时看到的情况。你看公共汽车上供驾驶员用的反光观察镜做成凸面,一小块镜子可以反映出一条大街上的景物。景物虽被缩小了,但是反映了许多景物,这可算是把许多图像压缩在小范围内的一个例子。然而要把整个图书馆的书放进一小块玻璃里去,却要复杂得多。
![]() |
看报上的照片,留心的人会发现一张照片是由一个个小点子组成的,每一个小点就是一个像素,它的密度大概是一毫米内几个点。而全息照相用的特种玻璃膜层厚约10微米,像点密度为每毫米2000点以上。这种底片上一毫米见方的一小块,可以记下一张八寸左右的大照片。你要看时,只需用激光照在这一小块底片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张照片。这样,15×15平方毫米的一小块薄膜上,足够记下一本200页的书。要注意,这一薄层才10微米厚。激光全息可以分层记录,一毫米是一千微米,可以记下一百层。那么,一块记录玻璃记下几十万册图书是完全做得到的。
特种玻璃只是一种全息记录材料,还有乳胶、晶体、热塑等记录材料,都可以记录全息图像。现在最好的材料,一毫米可以记录几千甚至上万个点,这样,不是可以把整个大图书馆的书,放进一小块全息记录材料中去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