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民代表大会第几届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孙仲德简介

火烧 2022-08-27 05:00:40 105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孙仲德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孙仲德出生日期:1902逝世日期:1961名:家骥孙仲德人物孙仲德出身于贫农家庭,少年入私塾读书,后因家贫辍学到商店当学徒。青年时考入直系军阀保定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孙仲德简介  

近代人物

中文名:孙仲德

出生日期:1902

人民代表大会第几届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孙仲德简介

逝世日期:1961

名:家骥

孙仲德人物

孙仲德出身于贫农家庭,少年入私塾读书,后因家贫辍学到商店当学徒。青年时考入直系军阀保定营军校,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后任合肥县三河镇商壮队长,通过表弟颜文斗(中共合肥中心县委负责人之一)的关系,与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取得联系,利用其公开身份秘密组织“舒(城)、庐(江)、合(肥)地区赤卫互济会”,任互济会主任,发动贫苦农民抗租、抗税,积极配合中共地方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1934年6月加入gcdzg,任肥南区委书记。1935年任中共皖西北特委委员和游击师师长,率师活动在合肥、舒城、庐江、寿县、定远等广大地区,进行数百次战斗。1936年到长江黑沙洲一带开展芜湖、无为、繁昌三县的中共组织建立工作,发动农民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1937年被派往延安,向中共中央报告情况和请示工作,同年7月入抗大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1938年回皖,先后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新四军七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司令员、皖北军区第二 副司令员等职。1943在任和(县)含(山)地委书记、和含支队长期间,率队开辟皖江根据地,并为之巩固和发展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1947年底,根据粟裕和唐亮的指示,他和梁从学率 领华东野战军第四纵三十三团及干部大队,深入淮南地区恢复党的组织和武装,开辟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他参加淮海战役以后,立即到沿江一带组织民工、筹措船只和粮草,为人民解决军渡江作了大量的战前准备工作。1949年,他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一次会议,并参加开国大典。

建国后,历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政协安徽省委员会副主席、上海第二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副省长等职。1961年11月4日在合肥病逝。

(历史3xm.com.cn)

孙仲德生平经历

家庭背景

孙仲德(1902—1961),肥西县三河镇人。少时家境贫寒,靠父亲耕种织布为生。父母不甘儿子做“睁眼瞎”,省吃俭用,送其至私塾读书。13岁转入三河镇高小就读,毕业后考取安徽省乙种工业学校,因家贫中途辍学。

军阀混战

18岁考入直系军阀保定随营学校,时直皖两系军阀正酝酿大战,军校将皖籍学员驱逐出校。孙仲德离校后,前往山东投段祺瑞营下,在边防第二师任初级军官。

1924年他不甘成为军阀混战的牺牲品,去职至舒城任小学教员。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孙仲德向往革命,经同乡介绍,投北伐军李宗仁部任炮兵连连长。

警备队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弃职回家居闲,不久任国民党三河镇警备队长。

孙仲德任三河镇警备队长期间,他的表弟、中共合肥中心县委负责人之一颜文斗,经常向他灌输革命思想,介绍阅读进步书籍,使他逐步懂得了一些跟共产党干革命的道理。

革命思想

1931年春,在共产党的影响下,他利用警备队长的合法身份,成立共产党外围秘密组织“舒(城)庐(江)合(肥)地区赤色互济会”,并担任主任,暗地支持共产党游击队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集中兵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皖西地区许多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遭受国民党的迫害和屠杀,使他进一步看清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了与其决裂的决心。1933年的一天,孙仲德从国民党内部得知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委员马自忠被捕,马上解往县城的消息,即亲自赶往游击队送信,把马自忠在押解途中解救出来。

中共党员

孙仲德自知此举暴露了身份,便参加了游击队。1934年6月,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批准他为中共党员,不久任命他为中共肥西区委书记。

游击大队

1934年9月,中共寿县和合肥中心县委为对付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决定将活动在寿县和合肥地区的游击队合并成立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任命孙仲德为副大队长。10月15日,游击大队宿营在舒城县春秋山,突遭安徽省保安第六团袭击,损失惨重,大队长曹广海壮烈牺牲。孙仲德临危不惧,多次拾起敌人甩来冒着烟的手榴弹扔向敌群,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晚上率40余人突围至舒城县杭埠河南岸毛竹园村,被大水所阻。他大胆地利用同学吴绅士的关系,将部队隐藏下来,使部队安全脱险。春秋山战斗后,孙仲德任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1935年春,中共中央派李德保来安徽传达指示,要求红军游击大队争取在短时间内将队伍扩大起来。孙仲德根据中共皖西北特委指示,率部分武装赴合肥西乡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抗税和扒粮斗争。在短短的三四个月中,队伍发展到500余人。1935年4月,孙仲德遵照中共临时中央局和皖西北特委指示,2次率部进至舒霍潜太革命根据地,打通联系,为主力红军第二十八军补充力量。6月,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扩编为皖西北红军游击师,孙仲德任师长。为了扩大红军影响,孙仲德决定打掉肥南五十里铺罪大恶极的宣冠伯、汪大祥率领的国民党团防队。他通过团丁家属,争取了团防队的2个班长作为内应。利用群众赶集之机,将100余名游击队员化装成赶集的农民进入闹市,里应外合,一举击溃团防队,生擒宣冠白。“汪家五虎”被打死,缴枪20余支。红军游击师转战在皖西北地区和大江两岸,累累获胜,国民党调集正规军和保安部队对其进行疯狂“围剿”。为应付严峻的困难局面,中共皖西北特委决定,将红军游击师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孙仲德主动报名赴长江沿岸,开辟无为、繁昌、芜湖等地。他带领五六名骨干,在无为黑沙洲一带买了一只船,以贩米卖布作掩护,截拦地主豪绅货船,充作党和红军的活动经费。1937年3月,中共皖西北特委与上级失去联系,孙仲德历尽千辛万苦,到山西省三原县云阳镇找到了中共中央北方局,沟通了与党中央的联系,带回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5月,孙仲德调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