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情绪的主人1500字 做情绪的主人

做情绪的主人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心里想着要控制情绪,然而失控的动作却总是先到一步。情绪管理往往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还真够难搞!
为什么感觉上总是情绪在主宰我们,而不是我们主宰情绪呢?
事实上,研究发现,这跟情绪产生的方式大有关联。
当我们接受到外界刺激时,大脑中的视丘会把这些信息用两条途径送出:一条直接通到掌管情绪记忆的杏仁核(amygdala),而另一条则是先送往理性中枢的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后,再传到杏仁核。
为了要确保自身性命的安全,所以你我的大脑对这两条通路就有着先天设计上的不同。
直接通往情绪中枢杏仁核的道路简单而狭窄,因此信息的载运量低,而通过的时速快。事实上,大脑所接收到的刺激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信息往那儿送,然而速度超快,通常只要千分之十秒左右。
也就是说,当我们碰到状况时,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对支离破碎的不完整讯息作出情绪反应。例如在H1N1流行期间,在电梯里只要有人打喷嚏,你我就想立刻夺门而出;或是平时只要瞄到路上有S形的物体,头皮一麻,你马上就会尖叫“有蛇”拔腿就逃。
这下你应该懂了,这个莽撞冲动、看似荒谬的情绪路线设计,其实是为了让你我能在危急的情况下,用最快的时间作出躲避危险的反应,以确保自身安全(等到看清楚了再反应,往往就来不及了)。
而另外百分之九十的信息,则是被送到了大脑皮质去做理性的分析,速度虽然慢了些,但是慢工出细活,出来的报告可是精准多了。
因而我们这才发现,原来在地上的S形物体根本不会动,是条粗绳;或是那个打喷嚏的人原来只是因为对别人的香水味过敏,跟H1N1扯不上丝毫关系等等。这个分析的结果接着会被送出去给杏仁核,以作为调整情绪反应之用。
这一条路径听起来就体面多了吧?先经过理性的分析及处理,再作出情绪反应,当然比较不容易失控,如果你我都用这条路径来决定情绪反应,掌控情绪就易如反掌了。
然而这一条路因为较为复杂,而且信息流量特大,因此速度比直通杏仁核的路径足足要慢上一倍。这也正是为何粗糙的原始情绪通常总是居于主控地位,造成你我“跟着感觉走”的冲动反应之故。
所以如果我们任凭杏仁核发号施令,而无法有意识地去增进理性思维的能力,那就容易沦为自己不当情绪的俘虏,结果自然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