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抑郁症的人好起来 长期重压让孩子「考后抑郁」
长期重压让孩子「考后抑郁」
前些天,高考分数下来了,哈尔滨市考生张小兰(化名0得了570多分,上大学成定局了,小兰却闷在家里做起复习题来,除了做题,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种状态持续一个多星期后,小兰又出现了反复洗手的毛病。
相反,考生王小强(化名)知道自己能考上理想大学后,这些天来,不是通宵上网打游戏,就是和同学聚会喝酒,整天处于亢奋状态。
2008年6月1日,这两名考生分别被家长送到一家心理咨询室,在咨询师1个多小时的心理辅导下,两名考生分别说出了心里话。
张小兰择校进入小学起,一直被灌输:必须好好学习,否则对不起家长。小兰学习成绩较突出,但家长怕她骄傲,从来不表扬她,总板著脸强调:这次考试不算啥,关键是中考。小兰考入重点高中后,家长继续施压,总拿历届的高考状元激励她,总是说,你看谁谁谁,你一定要考到多少分,还说女孩子不上大学,对象都难找。
在心理咨询师面前,张小兰哭着说,家长的话让她觉得自己总是不如人,不管考了多好的成绩,总还有比自己考得更好的同学,所以每次考试之后,她都不敢放松。高考成绩出来后,她自责怎么没考到600多分,就又开始做题,不做题心里就不安。

王小强则说,从上初中起,除了学习就是到处补课。只要看见他在看课外书或看电视,家长总是一顿教训。这些年来,自己为学习而忙都习惯了,现在闲不下来,所以还让自己“忙着”,总之要躲著家长的视线。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玉红介绍,有一位中考生,中考刚结束就开始学习高中课,家长也动员他放松玩一会儿,可他就是不肯。现在家长紧张了,由爱看孩子学习,变成怕孩子捧著书本不放。
孙玉红认为,这些考生的行为是典型的家长重压下的心理应激反应,家长的重压让孩子们始终处于学习的高度紧张状态,高考、中考又让这种状态达到了饱和。孩子们顶着压力,奋力进取,可考后压力突然释放,又暂时没了追求的目标,孩子心理难以适应,一些心理脆弱的考生就容易出现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施压一定要适度,要懂得有张有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