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最后一次计提折旧后,有余额时怎么办

火烧 2021-08-10 19:42:40 1084
最后一次计提折旧后,有余额时怎么办 最后一次计提折旧后,有余额时怎么办最后一次计提后,有余额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会计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公司财务

最后一次计提折旧后,有余额时怎么办  

最后一次计提折旧后,有余额时怎么办

最后一次计提后,有余额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会计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
计提折旧,是公司财务处理时,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是未实际支付的折旧费用。
它的折旧方法分为四种,分别是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净值需要最后留余额吗

全手打,请务必看完,我写的很通俗的
假设:固定资产原值100万,提5年折旧,残值为5(有的话,没有就不管)
年限平均法,每年都提(100-5)的20%,就是19,提5年每年19万,这个最简单
年数总和法,第一年提(100-5)的5/15,第二年提(100-5)的4/15。。。。。。第五年提(100-5)的1/15,分母的15是(5+4+3+2+1=15),残值也算的哦
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个特别点,分两步
第一步,先讲除最后两年之外的年数里怎么提(本题是3年),第一年提100(100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这个值随着年数变动会改动,看下去就知道了,为什么是100而不是95,后面也会解释)的20%的两倍(为什么是两倍,因为这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而且机器越是新,用一段时间磨损消耗的就越多。机器越是旧,用一段时间磨损消耗相对的就越少,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并不绝对,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一年解决,计提了100*40%=40,那第二年怎么计提呢,考虑到 剩余固定资产账面价值60 .那我们实际计提60*20%的双倍(24),吼吼,第一年40,第二年24,第三年多少呢(36*0.4=14.4)
第二步,此时剩余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00-40-24-14.4=21.6),剩余的两年,采用年限平均法的做法,第四年(21.6-5)*1/2,第五年也是(21.6-5)*1/2。
这个是以单独的两年来做年限平均法,把剩余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平均分配到这两年里,并且在这里就用到残值了,之前三年可没用到(为什么之前三年不用呢,是为了计算简便,不然你把残值考虑进去试试,步骤就更多了,也更容易出错,就剩两年再把残值放进去算,麻烦就少得多,理解吗。)
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计提折旧(共五年)40-24-14.4-8.4-8.4(这个数值不用记,现实都是不一样要现算的,当然现在电脑会自动算,但你也要理解)
本题举例是5年,万一是6年,7年,10年,同样的都是分两步(除最后两年以外的年数 和 最后两年。如果只能计提两年,那么就不能说是双倍余额递减法了,只能说是年限平均法了),所以如果有考题问你,哪一种方法用不到残值的,这三种都是用的到的哦。还有记得后两年是用年限平均法(就是最简单的那个)而不是年限总和法。

计提折旧后为什么结账后管理费用会有余额?余额就是折旧费用???????????

肯定是结转错了,结转损益的时候看看时间是不是本月,别把已经做过的月份的损益也给结转了,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出现这种问题

关于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计提折旧总额的计算

第一年折旧额100*40%=40万
第二年折旧额(100-40)*40%=24万
第三年折旧额(100-40-24)*40%=14.4万
第四年和第五年每年计提折旧是(100-40-24-14.4-100*5%)/2=8.3
五年共提折旧40+24+14.4+8.3*2=95万

应计提折旧总额和应计提折旧额有区别么?

是有区别的。
以固定资产105万,10年折旧,残值5万来进行解释。
1、应计提折旧总额=105-5=100万。
2、应计提折旧额,一般指某个特定期间,比如一年的折旧额=(105-5)/10=10万元
一个月的应计提折旧额=10/12=0.83万元。

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最后一次计提折旧后,有余额时怎么办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折旧率怎么确定

你好,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计算公式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例1.某企业于1998年12月20日购置并投入使用一项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生产用固定资产,原价为4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12000元,在2001年12月30日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元,在2003年12月28日将该固定资产变价处置,收到变价收入11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固定资产经税务部门批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计算该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注:年折旧率=2÷5×100%=40%
会计分录:
①1999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160000
贷:累计折旧 160000
②2000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96000
贷:累计折旧 96000
③2001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57600
贷:累计折旧 57600
④2001年计提减值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0
⑤2001年纳税调整时20000×33%=6600元
借:递延税款 6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600
⑥2002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27200
贷:累计折旧 27200
⑦2002年纳税调整时10000×33%=3300元
借:所得税 3300
贷:递延税款 3300
⑧2003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27200
贷:累计折旧 27200
⑨2003年纳税调整时
借:所得税 3300
贷:递延税款 3300
⑩变价处置固定资产
A、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12000
累计折旧 368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0
贷:固定资产 400000
B、收到变价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11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1000
C、结转固定资产净捐益时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1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0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年折旧率×每年年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 折余:折旧以后的余额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第一年年折旧额=2/5×100000=40000(元)
第二年年折旧额=2/5×(100000-40000)=24000(元)
第三年年折旧额=2/5×(100000-40000-24000)=14400(元)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即:倒数两年),将固定资产账面折余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剩余价值在两年间平均摊销
第四年、第五年年折旧额=1/2×[100000-4000-(40000+24000+14400)]=8800(元)

【注意】固定资产折旧的时间范围: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下月见效)。——当月增加,当月不提;当月减少,当月照提
例如本题中,从2012年4月开始计提:
第一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
第二年:2013年4月—2014年3月
第三年:2014年4月—2015年3月
第四年:2015年4月—2016年3月
第五年:2016年4月—2017年3月

因为不是整年,2015折旧是后半年的折旧=240/2=120,还有120在2016年,然后2016下半年是144/2=72,所以2016=120+72=192万元。第二折旧年度就是D,2016年度就是B,注意下题目哟,请采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