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伊拉克与美国 在古代.蒙古入侵过伊拉克吗.如果有是什么世纪发生的

火烧 2022-05-01 17:14:51 1096
在古代.蒙古入侵过伊拉克吗.如果有是什么世纪发生的 在古代.蒙古入侵过伊拉克吗.如果有是什么世纪发生的蒙古大军的西征史历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
伊拉克与美国 在古代.蒙古入侵过伊拉克吗.如果有是什么世纪发生的

在古代.蒙古入侵过伊拉克吗.如果有是什么世纪发生的  

在古代.蒙古入侵过伊拉克吗.如果有是什么世纪发生的

蒙古大军的西征史
历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1260年对穆斯林的爱因加鲁特战役失利未计算在内),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
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出现在中原对金的钧州一战中列阵“层层叠叠,厚20里”的情形。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
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了。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步兵方阵,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 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即使在进入铁器时代,马的鞍具的发展,使得骑兵越来越重要了,双方在骑兵的战术运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别。东方的骑兵很少有重灌甲,骑兵即能用马刀、长枪也可以使用弓箭。骑兵主要目的是为了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而西方的骑兵部队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灌甲骑兵,士兵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伤力较大。但是与东方不同的是,骑兵战术的使用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同,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战术机动能力,作战范围仍然是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
东西方的军队由于地理障碍,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 的战争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未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打过照面。唯一 可能的机会,在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因病逝而告终。
现代:
蒙古于2003年9月向伊拉克派遣了第一批共173人的维和部队,2004年2月1日蒙古第二批维和人员共130人被派往伊拉克。有分析指,蒙古急切想与美国拉近关系,而美国近年来给予蒙古大笔经济援助,蒙古此举也是对于美国的回报。
蒙古向伊拉克派遣的第一批维和部队包括建筑、工程和医疗部队。该部队于2004年2月17日和18日分批全部从伊拉克返回。2003年底蒙政府会议决定,出于安全考虑,第二批赴伊维和人员将不再派遣建筑、工程和医疗部队,而只参与巡逻和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2004年2月1日蒙古第二批维和人员共130人已被派往伊拉克。
蒙古前后两次向伊拉克派军,虽然人数并不多,但相对于总数只有两万人的蒙军来说,数目也并不小。此外,尽管本国并不富裕,蒙古却向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受灾者提供了五万美元捐款。此间分析指,蒙古对伊战派兵和捐款可看做是对于美国示好的回报。
1998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蒙古后,两国高层的往来开始频繁。2000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斯洛科姆、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布莱尔先后访蒙,启动双边安全机制。之后,美国时常向蒙古派出军事专家组,每年提供的军事援助达数百万美元,作为条件,蒙军在人员培训和资讯共享方面对美军更加开放。2004年底,美国对蒙古的无偿援助已达1.5亿美元。在政治领域,从1994年起,美国每年对蒙古的无偿援助包括物资约一千二百万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蒙古的议会体制改革和司法改革。
此外,蒙古位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在冷战时期,蒙古曾拥有七万人的军队(见图)。如今这个数字下降到1.1万,这也是蒙古急切地想与美国建立关系的原因之一。

伊拉克人是蒙古人后代吗

伊拉克地区,我们知道,蒙古人是在1257年的旭烈兀西征才抵达这里的,攻灭了当时阿拉伯人古典时代最后的王朝阿拔斯王朝(当时建都于巴格达)。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当地已经是阿拉伯民族的天下,再往前到波斯帝国的萨珊王朝甚至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时代,当地也是跟南方沙漠阿拉伯人同种族的诸民族的天下,比如阿卡德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更之前的则是不知来自何处属于何族源的苏美尔人。他们一起缔造深刻影响了地中海文明的两河文明。在此之后,蒙古人的征服并没有在当地留下强烈的政治和民族印记,因为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很快陷入内战的分崩离析之中,主要势力范围也是在伊朗而并非伊拉克。所以现代的伊拉克人主要属于闪族的阿拉伯人,实在说不上有多少蒙古基因。

伊拉克战争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
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援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
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将其销毁的档案和人证。
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听说美国入侵伊拉克又不抢伊拉克的石油那为何又入侵它?

2个主要原因:
1,萨达姆政权是反美政权,美国是有战争需求的,毕竟军工产业是美国的核心产业,要打仗自然要找反美的国家打,伊拉克反美而且能轻松打过,所以会打伊拉克
2,虽然美国入侵伊拉克没有直接抢夺伊拉克的石油(这是殖民主义时代的方法了,现在不适用),但仍然有利于美国的石油利益,因为伊拉克作为重要的产油国,是少有的用欧元结算的石油出口国。而美国打下伊拉克后建立的亲美政府自然会用美元结算,这样大大促进了美元低位的坚挺。2000年后欧元的飙升势头正是因为伊拉克战争受到打击,现在的欧元已经什么都不是了。。

美国入侵伊拉克,伊拉克为什么抵抗的这么弱小?

的确 力量悬殊。。。但单单这一句话 不能完全解释所有问题,要知道美军到了巴格达,连共和国卫队的影子都没看到。。。。事实上,当时的撒大母是否还拥有对伊拉克军队的绝对控制权,我都很好奇。。。更何况,我一直怀疑美国人压根就算准了,这点才会那么坚决的打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等国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为:
1,铲除萨达姆独裁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
2,搜寻并销毁隐藏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剿灭恐怖分子;
3,结束独裁统治,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4,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
基本简介:
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援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实质上是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战争。由于这次战争实际上是1990年海湾战争的继续,所以,这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

伊拉克最近发生的战乱是什么原因

伊拉克在2003年3月21日前,伊拉克治安良好,但是领导人萨达姆的独断专行,高压政策确实令国人非常反感。不可否认,萨达姆是一个独裁者,而且罪大恶极不仅清晰了大批政治对手,而且屠杀了大量无辜的民众。历史上有众多的独裁者都是被国内推翻,只有萨达姆是一个特例,他的统治是被美国人推翻的,伊军士兵之所以在伊拉克战争中抗击美军,并不是他们效忠于萨达姆,而是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祖国面临侵略,他们在为自己的国家而战。因此,尽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伊军士兵仍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萨达姆能够统治伊拉克多年,所以靠的并不只是区区几十万伊拉克军队和铁腕独裁,而是部分民众的支援。伊拉克人口中97%以上是穆斯林,其中什叶派约占70%以上,逊尼派不到30%,萨达姆本人为逊尼派,伊拉克派系林立,国家随时面临四分五裂,不可否认萨达姆对国家的统一和反分裂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大力扶植逊尼派,这是什叶派不能容忍的。1980年的2伊拉战争,1900年的海湾战争,使伊拉克在国际上变的鼓励,而萨达姆对国内民众把美国妖魔化至少10年,美国占领伊拉克初期又没有努力维护治安,巴格达博物馆等地常常遭到清洗。况且,美军占领下的伊拉克逼萨达姆统治时期更为糟糕.,基地组织大量涌入伊拉克,袭击爆炸是有发生,甚至部分原先对萨达姆统治不满的伊拉克人也开始怀念萨达姆了,现在看来萨达姆确实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反政府武装,正式名称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是由“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伊拉克伊斯兰国”和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救国阵线”组成的。也有原部分萨达姆政权时期的士兵,至于政府军,基本是美国人培养的,当兵只为混口饭吃,所以谁也不想拼命。如果伊拉克不乱就要在出现一位乱世枭雄,或者继续混乱下去。

当年伊拉克为什么入侵科威特?这是入侵吗?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石油问题宣告破裂,所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一九九零年八月,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侵略战争,意图将科威特变为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五个月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伊拉克不但吐出了吃进的科威特,本国的实力也遭到巨大破坏。又经历了十多年国际制裁后,美国第二次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彻底消灭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本次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区域性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同时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打下了伏笔。

伊拉克战争是200几年发生的?

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援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反对下去发动一场违背民意的侵略战争?
一、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拥有超群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即霸权战略。同时制定了三大具体目标,即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安全;扩充套件美国经济;在世界推进美式民主。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的。美利用冷战后旧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确立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布什政府上台后,受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调整美国安全战备和对外政策,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得势,布什政府将维护国内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上,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第一要务,将反恐与防扩结合起来,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先发制人"理论。"9·11"事件后,美以反恐怖为名,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基于地源政治的战略考虑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2年秋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博士乔治·理博伊等人写的一篇文章:"应该根据各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可能性来确定重点关注的国家。它们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程度各不相同,威胁并不是单单来自一个潜在的‘匹敌的竞争对手'。在2001年9月11日前,这是对的。但是,由于美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政策制定者必须确定标准来决定哪些资源应该投入到哪些地方。"这实际是为美国政府构画了确定下一个目标的标准,即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资源价值,执掌这个地区(国家)的政权对美国威胁程度,其他国际主要力量是否具有控制这一地区(国家)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是否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消除这种威胁。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历来认为,自己在中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利益。2002年夏,美国防部向布什总统和国会提交的《国防报告》中,将中东列入美国重点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把铲除中东的原教旨主义温床、遏制恐怖主义威胁作为自己在中东追求的又一战略目标。随着布什政府以维护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战略的确立,中东地区在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个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的区域,铲除一大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对美来说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当然不会错过机会。美国有官员曾公开声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三、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美成功地对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进行了改造,并因此深受鼓舞。布什政府更是将推行美国民主、价值观作为他这届政府的一大根本国策,并写入了2002年9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中,布什本人对推行美式民主具有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热情。开战之前,布什就宣称他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实行民主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支援布什战争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茨更是露骨地说:"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实现政权改变,一个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将为中东国家的人民树立一种典型,伊朗、叙利亚人民将从中得到启示,沙特等国也会为政权形式而不安,从而实行改革。这充分暴露了布什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战争的真实用意。
四、控制中东的石油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1993年已探明了石油储量达1120亿桶,仅次于沙乌地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美政府官员从不讳言他们这一目的:控制伊拉克石油。白官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国防部助理国务卿沃尔弗维茨公开声称,对伊动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石油。据《世界日报》报道,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新加坡参加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让我们简单地看这个问题,伊位克与朝鲜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经济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别无选择,伊拉克这个国家到处都是石油。"在接受《名利场》杂志采访时又讲道:"由于美国政府官僚政治的原因,我们就把这一问题归结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资源,国防部组成了由伊拉克前石油官员和美国公司的执行官参加的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伊拉克油田管理和尽快出售伊拉克石油。这一事实说明,美国想一手垄断伊拉克石油的图谋已成为司马昭之心。
五、项庄舞剑,意在暗算欧洲这是欧洲经济界流传的一种观点,认为美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进入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欧洲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的规模与美国相当,如果未来不出现其他主要货币挑战美元地位的情况下,欧元的确可能与美元平分秋色。那么,欧元的挑战会给美国带来多大损失呢?有人进行了计算,美国的损失最高可达到2.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均1万美元左右。与伊拉克战争做比较,战争及战后经济重建所需费用,尽管各方的估计很不相同,但最高的估计是2000亿美元。这样看来,通过伊拉克战争打垮欧元,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暗算欧元的动机确实可以成立的。但我认为现实的可能性比较小,尽管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约占世界的70%,但其出口却是占世界石油交易的40%,中东之外的俄罗斯、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都是石油大国,因此,即使欧洲一夜之间无法从中东进口石油,仍然可以从其他地区获得部分石油,不至于使自己的经济瘫痪。况且在自由经济条件下,管制世界石油贸易比根除毒品还难,即使欧洲无法从中东直接进口石油,它还可以通过提高油价的方式,轻易地让本来驶往其他地区的油船改驶欧洲。
此外,为小布什捞取政治资本,借伊拉克战争提高自己威望,以便能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连任。同时,对伊位克开战可以从沙乌地阿拉伯撤军,由此解决美沙等国因基地组织而产生的主要裂痕,也无不是美国对伊动武的一个次要因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