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当了几年皇帝 介绍一下隆庆皇帝
介绍一下隆庆皇帝
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1572年),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
在位6年,病崩,终年36岁。
葬于昭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大明隆庆皇帝朱载垕(hòu)(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是为大明第十二代皇帝,生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因生母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很少得到父爱。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刚满16岁的朱载垕就出居裕王邸,开始了独立生活。
在裕王邸13年的生活,使朱载垕较多地接触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特别是严嵩专政,朝纲明代原版穆宗朝服像
颓废,官吏腐败,“南倭北虏”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极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朱厚熜崩,朱载垕登基后,年号隆庆。
隆庆帝首先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
革弊即平反冤狱,宣布“自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后,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谏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
其中就有海瑞获释出狱,恢复官职。
并罢除一切斋醮,撤西苑内大高玄殿、国明等阁、玉熙等宫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
施新,即“正士习、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所谓“正士习、纠官邪”,就是整治吏治。
隆庆帝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即使一般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员也在考察之列。
对于廉政官员给予奖赏和提拔,对于贪官罢免官职,对于“赃多迹著者部院列其罪状,奏闻处治”。
所谓“安民生、足国用”,即蠲免救济,减少百姓灾后的痛苦。
抑止土地兼并,一方面限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另方面清田,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
隆庆帝还采取恤商与开关政策,减轻商人的负担。
明朝曾多次颁布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而隆庆帝颁布大开关禁,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
同时,隆庆帝也加强军队的训练,巩固边防。
缓解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开展互市贸易,使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
隆庆时期这些作为都是超过前朝的。
隆庆皇帝在位仅6年,死于乾清宫。
卒谥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庙号穆宗。
葬北京昌平昭陵。
(撰稿人:徐启宪) 明穆宗盛年即位,正是生命旺盛的年龄。
然而,穆宗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
穆宗本来体质极好,根本用不着这些春药,结果服药以后亢奋不能自制,阳具昼夜勃起,只能临幸美女宣泄,无法视朝理事。
明朝的第十二个皇帝是穆宗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
说起这位皇帝用八个字可以概括他的性格,即:谨慎、仁义、懒惰、好色。
而且“好色”是这位爷最大的爱好,当了六年的皇帝到死也是被美女掏空了身子。
在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等名臣良相的辅佐帮衬,这位穆宗皇帝就是个大松心。
可能是为臣子的太出色,就显得皇帝太懒。
隆庆三年时,大臣郑履淳上疏:“陛下御极三祀矣,曾召问一大臣,面质一讲官,赏纳一谏士,以共画思患豫防之策乎?高亢睽孤,乾坤否隔,忠言重折槛之罚,儒臣虚纳牖之功,宫闱违脱珥之规,朝陛拂同舟之义。
回奏蒙谴,补牍奚从?内批径出,封还何自?”隆庆四年刑部陆树德奏道:“上下交为泰,今暌隔若此,何以劘君德,训万几?”这些规劝要放在别的皇帝身上,不是砍头便是申斥,但朱载垕听了依然是不为所动。
这可能是和他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有关,当不管怎么说,整个隆庆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应该说明穆宗朱载垕的确是个好皇帝。
死后被葬于昭陵,谥号为“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
穆宗朱载垕死后,皇子朱翊钧继位。
但不管怎么说明穆宗朱载垕在历史上依然是个可圈可点的好皇帝。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明穆宗朱载垕,是明世宗杜康妃之子,但是皇帝的儿子多了,难免顾此失彼,且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很少得到父爱。
刚满16岁的朱载垕就藩裕王,开始了独立生活,过早的离开了父母,在裕王邸生活了13年。
本来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当他的王爷,但命运总是变幻莫测的,他的两位长兄先后早死。
他成为储君。
最终即位为皇帝。
作为一个王爷,他能够比普通老百姓与皇宫中的人更多的了解民间疾苦,更多的针砭时弊,对严蒿乱政,外忧内患有更清楚的认识,这对他登基后的作为有很大的影响。
惩奸除恶、革除弊端、平反冤狱
穆宗一上台,就有人要倒霉、有人要欢喜。
倒霉的人是那些呢?就是世宗相当信任与宠爱的方士,也就是那些道士。
方士王今、刘文斌等等一并逮捕,下狱论死。
是因为穆宗为裕王时,其父世宗为方士所惑,相信“二龙不相见”之论。
穆宗深受其害。
十几年未与其父亲相见。
并且他即位时已是成年人:29岁。
对方士乱国,浪费钱财的恶迹早就恨之入骨,所以一上台就毫不手软的处死了这些大贼。
欢喜的是谁呢?就是那些在世宗一朝因为敢于冒犯皇帝,劝谏的那些忠臣。
例如海瑞,穆宗不但没有追究海瑞不尊敬世宗的大不敬之罪,反而释放了他,官复原职,不久又提升大理寺丞。
海瑞看皇帝明辨是非、知人善任,更加的卖力,杀贪官、除恶霸,赢得百姓称赞,过了三年,海瑞迁佥都御史,历应天巡抚。
明世宗
大明朝党争的深化
大明朝党争,尤其是内阁的争斗开始于世宗一朝。
张璁,夏言,严嵩,徐阶互相倾扎。
穆宗即位之初,大学士徐阶掌管内阁,但是徐阶不具备一个高级领导应具备的能力,不能压制住其他内阁成员,以高拱为代表。
高拱为穆宗未即位时裕王府讲官,与穆宗感情深厚。
穆宗有意提拔自己的老师,加上高拱此人恃才傲物,与徐阶不和。
高拱设计赶走徐阶,当上首辅。
此时被誉为大明第一宰辅的张居正出场。
张居正为徐阶的学生,与高拱不对盘。
党争愈加激烈。
边疆军事的胜利
穆宗当王爷的时候,非常关注国家的边疆,一上台,经高拱所荐,任命当时有名的将领王崇古为宣大总督,谭纶为蓟辽总督。
戚继光,李成梁为谭纶的部下都督。
任用曹帮辅为兵部侍郎,与大将军王陵都督宣府、大同,总管西北边防,天下大定。
历史上有个非常著名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迹——与蒙古部落的俺答交往,封其为王,至此北部边疆安定的事。
其实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也不是俺答有中国意识,维护民族团结。
实际是因为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得到了一个美人,俺答知道后,就编造谎话,骗来那个美人霸占了她,把汉那吉气愤不过,就与不下阿力哥一同投降的明军。
俺答此时后悔,就召集了十万部队来救,未果。
加上为形势所迫,与明朝妥协。
明穆宗
崇尚节俭、用人不疑
穆宗一改皇室奢侈的作风,一切从简,粗衣素食,起了很大的表率作用,百官相继效仿,以致节俭成风,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穆宗一朝在大明朝历史中是真正的节俭。
编辑本段在位
世宗晚年,国家千疮百孔,外患包括“南倭北虏”。
穆宗即位后,改革世宗弊政,为世宗朝因直言获罪的大臣平反,“存者召用,没者恤录”,把世宗宠信的道教方士治罪,罢除斋醮,并且释放海瑞,重用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
明穆宗期间开放国门,恢复海上的海外贸易,倭寇被灭,鞑靼被平。
庚戌之变后采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的建议,与蒙古俺答汗议和。
又调戚继光、王崇古、谭纶等修筑长城,沿线防御。
大明穆宗本人庸碌无能,对朝政毫无所知,每次上朝都要由大学士代答,经筵也经常不发表意见。
再加上沉湎酒色[1],贪图享乐,宠幸塞外美女花花奴儿,导致早逝。
大明隆庆六年(1572年)四月二十五日春天,皇帝病危,召高拱、张居正及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
第二天,死于乾清宫。
明穆宗的陵墓是明十三陵中的昭陵,距明神宗的定陵约一公里。
编辑本段隆庆和议
隆庆四年(1570),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家庭纠纷愤而投奔明朝,俺答举全鞑靼之兵到明朝边界要人,时任宣府大同总督王崇古坚守不出,双方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斗。
随后在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的策划与安排下,明朝派出使者与俺答谈判,并最终用把汉那吉交换了背叛明朝投奔鞑靼十余年的汉奸赵全,事件和平解决。
在此事件中,明朝与鞑靼双方通过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俺答亦藉此机会再次提出封贡互市。
在高拱和张居正的斡旋下,明朝与鞑靼达成和议,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同时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互市贸易。
隆庆五年(1571),边境市场正式开放,各地客商陆续赶到这里,开展贸易活动。
隆庆和议的达成,使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加强了汉蒙两族人民的团结,自此以后近百年中,双方再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编辑本段评价
万历二年(1574年),张居正修纂《穆宗实录》评价:“上(穆宗)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 《明史》对穆宗的评价也不错,说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继体守文,可称令主”。
编辑本段宰辅
徐阶 李春芳 郭朴 高拱 陈以勤 张居正 赵贞吉 殷士儋 高仪
编辑本段太监
李芳:官监太监。
敢于切谏,为其它太监所忌。
滕祥:任司礼太监。
善于谄媚。
陈洪:高拱所推荐之司礼太监。
善于谄媚。
孟冲:高拱所推荐之司礼太监。
善于谄媚。
编辑本段家庭
妻
孝懿庄皇后李氏,裕王妃,生宪怀太子朱翊釴,谥曰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合葬昭陵,祔太庙。
孝安皇后陈氏,裕王继妃,皇后,无子,尊为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
谥曰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祀奉先殿别室。
孝定太后李氏,贵妃,神宗生母,尊为慈圣皇太后,居慈宁宫。
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合葬昭陵,别祀崇先殿。
静和贤妃江氏[2] 昭荣恭妃吴氏[2] 恭惠庄妃刘氏[2] 昭静敬妃齐氏[2] 昭顺英妃许氏[2] 恭静和妃赵氏[2] 庄僖荣妃王氏[2] 荣悼安妃钱氏[2]
兄弟
哀冲太子朱载基 庄敬太子朱载壑 景恭王朱载圳 颍殇王朱载啇 戚怀王朱载垓 蓟哀王朱载? 均思王朱载壁
子女
子宪怀太子朱翊釴,出生五岁殇,赠封裕世子,母孝懿庄皇后李氏 靖悼王朱翊铃,出生未到一岁殇,赠封蓝田王,生母无考[3],葬金山 神宗朱翊钧,母孝定皇后李氏 潞简王朱翊镠,母孝定皇后李氏
女
蓬莱公主,早薨。
太和公主,早薨。
隆庆元年与蓬莱公主同日追册。
寿阳公主 朱尧娥,万历九年下嫁侯拱辰。
永宁公主 朱尧媖,下嫁梁邦瑞。
万历三十五年薨。
瑞安公主 朱尧媛,孝定太后李氏女,万历十三年下嫁万炜。
延庆公主 朱尧姬,万历十五年下嫁。
栖霞公主 朱尧姜,母淑妃秦氏。
隆庆五年七月生。
隆庆六年九月薨(《明史》无载,见《霞公主圹志》、《宛署杂记》、《神宗实录》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明史 19卷 穆宗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载垕,世宗第三子也。
母杜康妃。
嘉靖十八年二月封裕王,与庄敬太子、景恭王同日受册。
已而庄敬薨,世宗以王长且贤,继序已定,而中外危疑,屡有言者,乃令景王之国。
四十五年十二月庚子,世宗崩。
壬子,即皇帝位。
以明年为隆庆元年,大赦天下。
先朝政令不便者,皆以遗诏改之。
召用建言得罪诸臣,死者恤录。
方士悉付法司治罪。
罢一切斋醮工作及例外采买。
免明年天下田赋之半,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逋赋。
释户部主事海瑞于狱。
是年,土鲁番入贡。
隆庆元年春正月丙寅,罢睿宗明堂配享。
戊辰,复郑王厚烷爵。
丁丑,追尊母康妃为孝恪皇太后。
二月戊子,祭大社大稷。
乙未,册妃陈氏为皇后。
吏部侍郎陈以勤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礼部侍郎张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
三月壬申,葬肃皇帝于永陵。
乙酉,土蛮犯辽阳,指挥王承德战殁。
夏四月丙戌朔,享太庙。
丙午,禁属国毋献珍禽异兽。
丁未,御经筵。
五月己未,黄河决口工成。
辛酉,祀地于北郊。
丁丑,高拱罢。
六月戊戌,以霪雨修省,素服避殿,御皇极门视事。
是月,新河复决。
秋七月辛巳,招抚山东、河南被灾流民,复五年。
八月癸未朔,释奠于先师孔子。
九月乙卯,俺答寇大同,诏严战守。
癸亥,俺答陷石州,杀知州王亮采,掠交城、文水。
壬申,土蛮犯蓟镇,掠昌黎、卢龙,至于滦河。
诏宣大总督侍郎王之诰还驻怀来,巡抚都御史曹亨驻兵通州。
甲戌,郭朴致仕。
免襄阳、郧阳被灾秋粮。
乙亥,总兵官李世忠援永平,与敌战于抚宁,京师戒严。
冬十月丙戌,寇退,京师解严。
甲辰,谕群臣议边防事宜。
宁夏总兵官雷龙出塞邀击河套部,败之。
十一月癸亥,祀天于南郊。
是年,广东贼大起。
琉球入贡。
二年春正月己卯,给事中石星疏陈六事,杖阙下,斥为民。
二月丁酉,寇犯柴沟堡,守备韩尚忠战死。
己亥,耕耤田。
丁未,如天寿山,谒长陵、永陵。
庚戌,还宫,免所过田租有差。
三月辛酉,立皇子翊钧为皇太子,诏赦天下。
乙丑,广西总兵官俞大猷讨广东贼。
戊辰,赐罗万化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丙子,幸南海子。
戊寅,京师地震,命百官修省。
夏六月庚辰,遣使两畿录囚。
己丑,广东贼曾一本寇广州,杀知县刘师颜。
秋七月己酉,贼入廉州。
丙寅,徐阶致仕。
冬十月戊寅,免南畿被灾秋粮,振淮、徐饥。
己亥,废辽王宪?节为庶人。
甲辰,免畿内、河南被灾秋粮,十一月壬子,宣府总兵官马芳袭俺答于长水海子,又败之鞍子山。
辛酉,免江西被灾税粮,戊辰,祀天于南郊。
己巳,命广东、福建督抚将领会剿曾一本。
十二月庚寅,世宗神主祔太庙。
丁酉,限勋戚庄田。
是年,琉球入贡。
三年春正月壬子,大同总兵官赵岢败俺答于弘赐堡。
二月庚辰,免陕西被灾秋粮。
三月戊辰,曾一本陷碣石卫,裨将周云翔杀参将耿宗元叛,附于贼。
夏四月己丑,总兵官雷龙出塞袭河套部,败之。
五月庚戌,总兵官郭成等破贼于平山,周云翔伏诛。
甲寅,御史詹仰庇请罢靡费,斥为民。
秋七月壬午,河决沛县。
乙酉,诏天下有司实修积谷备荒之政。
壬辰,遣使振沿河被灾州县。
八月癸丑,广东贼平,曾一本伏诛。
壬戌,礼部尚书赵贞吉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
丁卯,振南畿、浙江、山东水灾。
九月丙子,俺答犯大同,掠山阴、应州、怀仁、浑源。
辛卯,大阅。
冬十一月甲戌,祀天于南郊。
庚辰,京师地震有声,敕修省。
十二月己亥,命厂卫密访部院政事。
庚申,召高拱复入阁。
乙丑,尚宝寺丞郑履淳以言事廷杖下狱。
是冬,免两畿、山东、浙江、河南、湖广税粮。
是年,陕西贼起。
琉球、土鲁番入贡。
四年春正月己巳朔,日有食之,免朝贺。
辛未,避殿修省。
是月,倭入广海卫城。
二月乙丑,分设三大营文武提督六人。
夏四月戊戌,京师地震。
丙午,俺答寇大同、宣府,官兵拒却之。
是月,陕西贼寇四川。
五月癸酉,给事中李己谏买金宝,廷杖下狱。
秋七月己巳,禁章奏浮冗。
命抚、按官严禁有司酷刑。
戊子,陈以勤致仕。
乙未,免四川被灾税粮。
八月庚戌,宣、大告警,敕边备。
九月癸酉,陕西水灾,蠲振有差。
甲戌,河决邳州。
壬午,免北畿、湖广被灾税粮。
癸未,寇犯大同,副总兵钱栋战死。
戊子,犯锦州,总兵官王治道等战死。
甲午,罢京营文武提督,置总督协理大臣。
冬十月癸卯,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
丁未,以把汉那吉为指挥使。
壬戌,考察给事中、御史。
十一月丁丑,俺答乞封。
己卯,祀天于南郊。
乙酉,赵贞吉罢。
己丑,礼部尚书殷士儋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
十二月丁酉,俺答执叛人赵全等九人来献,诏遣把汉那吉归,厚赐之。
乙卯,受俘,磔赵全等于市。
五年春二月甲午,廷臣及朝觐官谒皇太子于文华左门。
己未,封皇子翊镠为潞王。
三月己卯,赐张元忭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己丑,封俺答为顺义王。
夏四月甲午,河复决邳州。
五月壬戌,古田僮贼平。
戊寅,李春芳致仕。
六月辛卯,京师地震者三,敕修省。
甲辰,授河套部长吉能为都督同知。
甲寅,顺义王俺答贡马,告庙受贺。
丙辰,俺答执赵全余党十三人来献。
秋八月癸卯,许河套部互市。
九月癸未,三镇贡市成。
冬十月己亥,河南、山东大水,申饬河防。
十一月己巳,殷士儋致仕。
是年,琉球、土鲁番入贡。
六年春正月辛未,筑徐州至宿迁堤三百七十里。
二月丙申,倭寇广东,陷神电卫,大掠。
山寇复起。

闰月丁卯,御皇极殿门,疾作,遽还宫。
乙亥,倭寇高、雷,官军击败之。
夏四月戊辰,礼部尚书高仪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
五月壬辰,免广东用兵诸郡逋赋。
己酉,大渐,召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受顾命。
庚戌,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六。
七月丙戌,上尊谥,庙号穆宗,葬昭陵。
赞曰: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
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
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
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
编辑本段大事记
隆庆元年——史称 “隆庆开关”,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自1572 年“隆庆开关”到1644 年明朝灭亡,这70 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 涌入中国,共计约3.53 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
并且全球2/3 的贸易与中国有关,距离资本主义仅一步之遥 隆庆二年——内阁首辅徐阶致仕 隆庆三年——高拱授文渊阁大学士兼掌吏部尚书,高拱正式控制内阁。
隆庆五年——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同年开放通贡互市。
从此基本结束了明朝与蒙古鞑靼各部近二百年兵戈相加的局面。
隆庆六年——内阁次辅张居正联合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赶走高拱,从此张居正开始与冯保联手把持朝政。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朱载垕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从他调停徐阶和高拱的矛盾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的大局观之强。
有人曾说,这个懒皇帝非常的幸运,因为那个时代帝国出现了徐阶,高拱,张居正,戚继光,李成梁,王崇古,海瑞,李贽等等一系列的名人,群星的闪耀使的在皇帝不努力的情况下帝国依然相当健康的在前行。
这种说法实在是太主观了,因为这个人先认定了皇帝不出力国家就一定治理不好的观点。
隆庆帝采取恤商与开关政策,减轻商人的负担。
明朝曾多次颁布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而隆庆帝颁布大开关禁,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
在隆庆帝在位期间,几乎没有爆发什么重大的变故,隆庆帝得以稳坐皇位六年。
这与他的性情是分不开的,由于在作皇子期间处处小心谨慎,很少张狂,从小就养成了贞静、仁义的性情。
同时隆庆朝人才济济,文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
这些人之所以出名,还要归功于隆庆皇帝给了他们发展的空间,反观历史,成化朝也曾人才济济,但由于皇帝的限制,他们终究没有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
朱载垕的一大优点就是用人不疑,放手让他的臣子去发挥才能,使得隆庆朝和万历朝前十年成了明王朝国运中兴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嘉靖朝有了重大的改观,可以说朱载垕在使明王朝向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