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与万历皇帝 顾璘曾经故意让张居正落榜,但张居正为何因此而感激他一生?
顾璘曾经故意让张居正落榜,但张居正为何因此而感激他一生?

对于十三岁时的那次落榜,张居正后来回忆时说:“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恩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他提到的“公”便是他的恩公——故意让他落榜的顾璘。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希望考试一路绿灯的通过,因为考试基本上是草根们鱼跃龙门的唯一途径,人人都期待榜上有名,谁都不喜欢名落孙山,更不用说有人故意让自己落榜了!但是被明末清初学者李贽誉为“宰相之杰”的张居正,经历了一次被落榜,却一辈子感恩那个让他落榜的人!
张居正出生在秀才家庭,天资聪颖,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成了荆州远近闻名的神童。12岁考中秀才,13岁从荆州到武昌报名参加乡试,当时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最低的一层是乡试,三年举行一次,相当于现在的高考,一旦考中便是举人了。张居正参加乡试的消息一出,一时间迅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而张居正的才华、天赋也被传得越来越离谱。
当时的主考官是张居正老家的父母官——湖广巡抚顾璘。顾璘也是有名的才子,21岁就中了进士,他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顾璘早就听说了张居正,也很爱才惜才。顾璘对负责监试的冯御史说:“无论张居正考的怎样,都要让他落榜。”冯御史不解,顾璘笑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张居正是块璞玉,早晚会有所作为,但是他这一路走来太过顺利,若是13岁便中了举人,日后难免骄傲自满、桀骜不驯、反而有可能把积极进取的志气消磨,这对张居正非常不利,与其等到以后在官场上吃大亏,不如借这次考试给他一些挫折教育,磨炼他的心性,让他懂得什么叫做隐忍蛰伏、厚积薄发!” 13岁的张居正乡试成绩突出,得到了当时负责审阅试卷的湖广按俭事陈束的赏识,决定录取,但冯御史对陈束说了顾璘的意思,于是张居正落榜了。
张居正当时正值年少气盛,一开始当然很不服气,但是当他从别人口中得知了顾璘虽然在明面上让他落榜,但是暗地里却对别人夸奖张居正说:“此子将相才也”。此时张居正才真正明白了顾璘的良苦用心,随即口服心服,同时对顾璘万分感恩。
有了顾璘这高瞻远瞩的指引,张居正果然不负所望,三年的时间经过打磨锻炼,变得成熟稳重,他再次参加乡试,结果是一举中第。
此时张居正听说顾璘恰巧在湖北督工,他千里迢迢前去拜见,恭恭敬敬的行礼致谢,没有半句怨言,全是由衷的感谢,顾璘甚是欣慰,当即解下自己的犀牛皮腰带赠给张居正,说:“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意思是自己的犀牛皮配不上张居正,因为他将来是要戴玉腰带的大才!和上次故意让张居正落榜不同,这次言行中极尽欣赏和赞美!
张居正后来成为一代名相,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成为大明王朝不可多得的政治人才!当然,对可以称为伯乐的顾璘,张居正更是毕生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