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己亥岁二首曹松赏析 《南海旅次》(曹松)译文赏析

火烧 2023-01-15 13:45:53 1050
《南海旅次》 曹松 译文赏析 南海旅次 曹松 系列:关于伤怀的古诗词 南海旅次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
己亥岁二首曹松赏析 《南海旅次》(曹松)译文赏析

《南海旅次》(曹松)译文赏析  

南海旅次 曹松 系列:关于伤怀的古诗词 南海旅次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鉴赏    曹松是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这首诗就是他连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广东广州市)时的思归之作。    作者以翻腾起伏的思绪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    首联「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从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但却一反前人的那种「远望当归」的传统笔法,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以免归思氾滥,不易裁断。如此翻新的写法,脱出窠臼,把归思表现得十分婉曲深沉。金圣叹称赞这两句「忽然快翻『远望当归』旧语,成此崭新妙起」(《圣叹批唐诗》甲集),是说得不错的。    颔联「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南海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到家书的沮丧心情。言外便有嗟怨客居过于边远之意。李煜的「雁来音信无凭」(《清平乐》),是写见雁而不见信的失望;而曹松连雁也见不到,就更谈不上期待家书了,因此对句用「谁道有书来」的反问,来表现他的无限懊恼。    颈联「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色。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这一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的有关诗句:「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武元衡《单于晓角》);「回潮动客思」(李益《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在唐人心目中,明月、晓角、残潮,都是牵动归思的景色。如果说,李白的《静夜思》写了一时间勾起的乡愁,那么,曹松这一联的景色,则融进了作者连年羁留南海所产生的了无终期的归思。    归思这样地折磨著作者,平常时日,还可以勉强克制,可是,当新春到来时,就按捺不住了。因为新春提醒他在异乡又滞留了一个年头,使他归思泉涌,百感交集。「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典型心境,把他对归思的抒写推向高潮。句中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进而表现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氾滥,那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想像一下号称花城的广州,那沐浴在春风里的鲜花的海洋,读者不禁为作者如此生动、独到的比喻赞叹不已。这出人意表的比喻,生动贴切,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写到这里,作者的南海归思在几经婉转之后,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    这首诗在艺术上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它没有采用奇特的幻想形式,也没有采用借景抒情为主的笔法,而是集中笔墨来倾吐自己的心声,迂曲婉转地揭示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细微的思想感情,呈现出情深意曲的艺术特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