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我国还有哪些名桥 中国古代名桥有哪些

火烧 2021-09-22 17:12:29 1074
中国古代名桥有哪些 中国古代名桥有哪些1、赵州桥— 天下第一桥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东南45公里处的赵县安济桥,则以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独占鳌头,更以高超的科学艺术价值而驰名中外。安济桥,坐落在赵县城南洨河之

中国古代名桥有哪些  

中国古代名桥有哪些

1、赵州桥— 天下第一桥
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东南45公里处的赵县安济桥,则以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独占鳌头,更以高超的科学艺术价值而驰名中外。
安济桥,坐落在赵县城南洨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州,所以又称赵州桥,又因大桥以石砌造而成,故当地俗称大石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
安济桥建于隋代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公元595—605年),由匠师李春监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了。该桥结构坚固,雄伟壮观。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大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堪称巧妙绝伦。唐代中书令(宰相)张嘉贞在《赵州大石桥铭》中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从整体来看,是一座单拱桥。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像一张弓,桥面平坦宽阔,成为“坦拱”,兼顾了水陆交通,方便了车马执行。这一石拱是由28道拱圈纵向并列砌成,每道拱圈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又便于单独修补。这样大跨度的坦拱,对桥台水平推力很大,建造难度高。而桥台却是既浅又小的普通矩形,厚度仅1.549米,由五层排石垒成。其地基是承载力较小的亚黏土。在这样的地基上,用这样小的桥台,建这样大跨度的石拱桥,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桥大拱两端之肩上又各设两个小拱,这些敞开的小拱减轻桥身重量的同时,又起到了减少流水冲力、加速畅洪的作用,设计可谓非常科学合理。当时,使用这种敞肩拱还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第一次,属于开先河之举。
2、安平桥
安平桥长2070米 。在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镇和南安县水头镇之间的海面上,有一座著名的石梁桥,叫做安平桥,这就是我国目前最长的石梁桥。因桥长约合5华里,因而又称为五里桥。
安平桥建于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当时,安海镇边的海湾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同对面的水头镇贸易往来很频繁,靠船运货很不方便,人们遂决定在两镇之间架桥。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大桥开始动工兴建,历经14年,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正式完工。
安平桥不仅是我国最长的石梁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梁桥,据1957年调查,桥长2070米,宽3~3.8米,建有桥墩314座。80年代初,人们又对这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进行大规模维修,现桥长2251米,比横跨长江的南京长江大桥正桥还长数百米。为了美化桥型和供人休息,桥上还建了五座亭子,自东向西分别叫水心亭(桥头亭)、中亭、宫亭、雨亭和楼亭。在水心亭上,有1副对联,上联是“世间有佛宗斯佛”,下联是“世上无桥长此桥”,道出了安平桥的最大特点。五座亭中,中亭最大,面宽10米,周围储存有历代重修碑记13座;亭前立有两尊宋代石刻武士像,手执长剑,风格古朴。西端的桥亭,也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桥东头250米处,建有1座6角5层木结构白塔,建造年代与桥约略同时,桥上原有扶栏望柱,因长年山洪、台风及地震的影响,现已严重损坏。
安平桥全部由闽南开采的花岗石筑成的。每两座桥墩之间用6~7条大石板铺就,石板长8~11米,宽0.6~1米,厚0.5~1米,每块重达3吨左右,其中最大的石板重达25吨,工程十分浩大。安平桥的桥墩很有特色。设计者们在不同的位置选择了不同的桥墩形式。在水深流急而且较宽的主要港道中,采用船形墩,两端都成尖状,减少流水的阻力。在一边水急,一边水缓的港道中,采用鞋形墩,向上游的一边为尖状,向下游的一端为方形,利于泄水。大浅流缓的地方,则采用长方形桥墩,增加桥的稳定性。桥墩之间,一般相距6~8米,最长的11米。
安平桥建成以后,对促进我国古代对外贸易起了重要作用。800多年来,由于泥沙淤积,靠近岸边的海滩已经变为陆地,被辟为农田。1962年,郭沫若同志参观安平桥时,曾专门赋诗表达了人们的感慨:
3、 金水桥
中国的世界遗产 。在太和门前,有一条形似弓背的人工河道,叫内金水河、跨越河上有五座并列的石桥,就是内金水桥(天安门前面的人工河叫外金水河,五座石桥叫外金水桥)。内金水河河水从紫禁城西北角护城河引进紫禁城内,曲曲弯弯向南向东再向南,或隐或现,或宽或窄,与紫禁城东南角外的护城河相通,全长为两千多米。而以太和门前的河段最宽、最规整,装饰也最为华丽。河底与河帮全用白石砌成,两面河沿设有汉白玉的望柱和栏板。
五座内金水桥居中的最长最宽,为主桥,过去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左右四座为宾桥,由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通行。
五座石桥全部用汉白玉石砌成,望柱和栏板刻有云龙纹的纹饰,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宛如玲珑剔透的雕冰砌玉,卧于碧波之上,位于四周高大建筑的红墙黄瓦之中,更显得素雅美丽。
4、卢沟桥
位于广安门外丰台区,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该桥因跨越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
卢沟桥位列中国三大古代名桥之首,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两座是河北的赵州桥和泉州的洛阳桥。
历史: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迄今已经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该桥所跨越的卢沟渡口是当时进出都城的唯一门户,原有的浮桥和木桥等临时性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都城所在地的交通状况,为此,建了一座耐用的大石桥,即卢沟桥,初名广利桥。
建筑:卢沟桥是一座有11拱的大石桥,全长266.5米,桥面宽度为9.3米,桥身用巨大的白石砌成。桥墩砌筑为船型,其前有名为"斩龙剑"的分水尖,用于抵御急流。该桥的建筑设计先进,制造精良。
卢沟桥的建筑装饰亦别具特色。桥栏为高达近一米半的的281根望柱与栏板连线而成,每根望柱顶端都刻有一个大狮,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异、或藏或露的小狮子,于是民间便有"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的歇后语。根据考古工作队的勘察,已知共有大小石狮485只。
卢沟晓月--燕京八景之一。始于金代的燕京八景之说,卢沟晓月即是其中一景。
桥的东端有碑亭,石碑为清代乾隆皇帝所书,正面为"卢沟晓月",背面为卢沟桥诗。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盘踞于永定河西岸的日本侵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强行要过卢沟桥到宛平城搜查,遭到了国民党二十九路军的拒绝。于是日本侵略军就大举武装进攻桥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5、洛阳桥又称万安桥。
在洛阳市区东北郊洛阳江入海处。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6年)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兴建。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长1200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500根,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规制巨集伟,工艺卓越。桥建在江海交汇处,水阔浪急。先民采用筏型基础及种蛎固基为我国乃至世界造桥史上的创举。 历史上洛阳桥有二次规模较的重修,一是明和德中郡人李俊育僧正淳重修,增高三尺;一是1932年蔡廷锴重修增高,铺设钢筋水泥路面。现存桥长834米,宽7米桥墩31米。石亭二,一为中亭;一为“泉南佛国”亭。桥南有忠惠祠,为纪念蔡襄造桥功绩而建。桥北有昭惠祠,奉祀护桥海神,有真身庙,供奉义波和尚为造桥尽瘁,桥成化去, 以其真身造像祀之。
6、广济桥
在潮州市之东,广济桥是中国古代著名桥梁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
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此桥在明代曾大修过五次,并在桥墩上建起24座形式不同的“望楼”(已毁)。清雍正元年(1723年)又在浮桥两端石桥墩上置铁牛两只,牛背镌有“镇桥御水”四字,但早已不存。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将梭船拆除,改为直通大桥。1980年重铸铁牛一只,将其置于桥上。民谚云:“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场”。
7、江东桥
江东桥古称“虎渡桥”,始建于宋绍熙年间(1190年),是一座十五孔梁式石桥,长1000米,宽6.6米,高30米,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江东桥与泉州的洛阳桥、晋江的安平桥、福州的龙江桥合称为“福建四大石桥”,建筑技术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有显著地位,尤其是桥上的梁石最长达26.6米,宽、厚各1.6米,最重的近200吨,在古代科技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是如何开采、搬运、架设的,至今还是一个谜。2001年,该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久负盛名的漳州市江东桥定于今年底动工维修,总投资约需1000万元人民币。
8、龙江桥
在福清海口镇,始建于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竣工于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历时十载。该桥东西走向,属座梁式石板桥,全长476米,宽4.6米,现存40孔,39墩,桥梁用长10米,宽0.8米的大型条石互相扣合,十分牢固,桥头还有一对实心石塔,塔高五米多,储存完好。海口龙江桥与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合桥称为福建省四大古桥梁。1961年列为省人民政府文物保护专案。
9、十七孔桥
坐落在宽阔的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整体桥长150米,宽8米,因由17个桥洞组成而得名,是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梁。它西连南湖岛,东接廊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被此桥的参与,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这些都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笔。
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起北京石狮子最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游兴。
“廊如亭”坐落于十七孔桥东桥头南侧,是中国现存古亭类建筑中最大的亭子。因此亭是一座”八角型重簷”的建筑,所以也称之为“八方亭”。
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蝀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
10、断桥
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中国古代名妓有哪些

绿珠救崇擅舞笛,小小妙笔西湖堤;
体长红拂侠盖世,脱娼诗妖字才姬;
书学公孙仿剑舞,长安盛名阿蛮妓;
先墨后道俏李治,歌舞小玉紫钗记;
引凤翩舞玉箫女,制笺取水薛涛奇;
兴奴歌喉引百鸟,宠毕秋娘返故籍;
桂英痛斥魁无义,先妾后道鱼玄机;
蜀之丽人灼灼女,李娃幸嫁荥阳妻;
韩愈佳妾章台柳,少游曾纳琴操姬;
劝救风尘念奴女,朝云殁诵金刚息;
金人汴京索师师,红玉金山擂鼓击;
色冠一时严幼芳,留诗传文刘婆惜;
才子娶妻沈九娘,怒沉百宝杜薇急;
精昆通曲寇白门,才女如是八艳一;
爱洁无如卞赛赛,卞敏沙场抗清欺;
冒才贤妾董小宛,国华莲池圆丧期;
横波南曲时人宠,香君花扇血溅滴;
文武全才莴嫩娘,云映淮女杨州妓;
金嗓清侠张玉秀,诗人才女燕芳奇;
克夫闻名赛金花,玉良巴黎有美绩;
曾结蒋门姚冶城,凤仙蔡锷红颜己。
1绿珠:西晋名妓,为石崇而坠楼身亡。
2·苏小小:南朝苏名妓
3红拂:隋朝名妓
4·谭意歌:晚唐名妓,名谭文婉,字英奴
5·公孙大娘:盛唐歌舞名妓,尤善舞剑。
6·谢阿蛮:盛唐时歌舞名妓。
7·李 冶:字季兰,唐朝人,姿容美丽。
8·霍小玉:唐代长安名妓。
9·玉 箫:唐代太原名妓
10·薛 涛:唐朝著名的诗妓。
11·裴兴奴:唐代著名的歌妓。
12·杜秋娘:唐代的南京名妓,曾入宫,后被遣回金陵。
13·敫桂英:唐朝蓬莱名妓,秀外惠中,颇有才能。
14·鱼玄机:唐朝出身于长安的道姑名妓,本名幼微。
15·灼 灼:晚唐的歌舞名妓,蜀之丽人也,年老贫落于成都酒市之中。诗人韦庄有诗伤咏。
16·李 娃:唐代长安名妓,荥阳公子与她结为夫妻。
17·章台柳:唐天宝年间名妓,后成为韩愈妾。
18·琴 操:北宋的杭州名妓,钟情并献身于秦少游。
19·李念奴:北宋时杭州名妓,苏东坡在任时,劝他以脱藉而救出所有杭州妓女
20·朝 云:宋朝杭州雏妓,姓王,字子霞,苏东坡的宠妾,临终时诵金刚经四句而殁。
21·李师师:北宋汴京人,金人攻破汴京,主将索要师师,她吞金瓒自尽。
22·梁红玉:宋代的帼国女杰,她原本从妓,抗击金兵大军时,在金山顶上擂鼓震军威。
23·严 蕊:字幼芳,南宋军中歌妓。
24·刘婆惜:元代著名才妓,诗文多有留传。
25·沈九娘:明代苏州名妓,后为唐伯虎之妻。
26·杜十娘:明代京城名妓,因怒沉百宝箱的故事为世人传颂。
27·寇白门: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昆曲尤精。
28·柳如是:秦淮八艳之一,才色双全。
29·卞玉京:秦淮名妓,后遁入空门。
30·卞敏:明末秦淮爱国名妓,卞玉京的妹妹,抗清时血洒沙场。
31·董小婉:秦淮八艳之一,与才子冒辟疆苦恋多年,终得相随。
32·陈圆圆:明末红颜名花,最终遁入道门,投莲花池而亡。
33·顾横波:明末清初秦淮名妓,才华横溢。
34·李香君:明末秦淮名妓,擅诗歌。明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写的就是李香君
35·莴嫩娘:明末文武才妓。
36·云映淮:清代扬州名妓。
37·张玉秀:清代侠妓,金嗓子。
38·花燕芳:清末衡阳名妓,诗人才女。
39·赛金花:清末京都名妓,曾随其夫出使国外,并受到西太后的赏识,后又以克夫而出名。
40·潘玉良:芜湖名花,后到巴黎学习美术,颇有所成。
41·姚冶城:南国名妓,曾与蒋介石结为夫妇,未得蒋母承认,后离异。
42·小凤仙:才情兼备的艳妓,蔡锷将军的红粉知己。

中国古代名茶有哪些?

苏州茉莉花茶 苏州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产花季节的不同而有浓淡,其香气依花期有别,头花所窨者香气较淡,“优花”窨者香气最浓。苏州茉莉花茶主要茶胚为烘青,也有杀茶、尖茶、大方,特高者还有以龙井、碧螺春、毛峰窨制的高阶花茶。与同类花茶相比属清香型别,香气清芬鲜灵,茶味醇和含香,汤色黄绿澄明。 从解放初期始,苏州茉莉花茶开始出口,外销香港、东南亚、欧洲、非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区。庐山云雾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巍峨峻奇的庐山,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从平地起,飞峙江湖边,北临长江,甫对鄱阳湖,主峰高耸入云,海拔1543米。 山峰多断崖陡壁,峡谷深幽,纵横交错,云雾漫山间,变幻莫测,春夏之交,常见白云绕山。有时淡云飘渺似薄纱笼罩山峰,有时一阵云流顺陡峭山峰直泻千米,倾注深谷,这一壮丽景观即著称之庐山“瀑布云”。蕴云蓄雾,给庐山平添了许多神奇的景色,且以云雾作为茶叶之命名。 据载,庐山种茶始于晋朝。唐朝时,文人雅士一度云集庐山,庐山茶叶生产有所发展。相传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炉峰下结茅为屋,开辟园圃种茶种药。宋朝时,庐山茶被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庐山云雾茶不仅具有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优良的茶树品种,还具有精湛的采制技术。在清明前后,随海拔增高,鲜叶开采朔相应延迟到“五一”节前后,以一芽一叶为标准。采回茶片后,薄摊于阴凉通风处,保持鲜叶纯净。然后,经过杀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茶种。普洱茶亦称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攸乐、萍登、倚帮等11个县的茶叶,在普洱县加工成而得名。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为药用的。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刺激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汤橙黄浓厚,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白毫密布。 补充: 巴山雀舌 产于四川省万源县。 茶区地理环境优越,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相对溼度大。土壤肥沃PH值偏酸,适宜于茶树生长。茶树为四川中叶群体种。 特级雀舌在清明时节采制,谷雨后采制一、二级茶,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初展和理条手法:以单手双手交替进行,手指伸直抓茶,轻轻拉回,茶从拇指虎品中甩出,手指、掌稍带力,兼用压、捺、拓、抓、带、甩、抖等手势。 成品外形扁平匀直,色泽绿润略显毫;香气栗香高长,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惠明翠片 产于浙江省景宁县。 产地崇山峻岭,值被茂密,云遮雾绕,溪水长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酸性。 鲜叶以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经摊放杀青理条整形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纤秀细紧直略扁,稍有白毫,色绿润;兰花香高而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滋味鲜爽醇和;叶底单芽细嫩完整、嫩绿明亮。 武陵剑兰茶 武陵剑兰茶产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武陵山,主产于武陵山茶场。 武陵山位于横贯湘、鄂、川、黔边境,峦起伏,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溼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细雨绵绵,又无工业污染,极宜茶树生长。 由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传统苗文化千百年来的薰陶,武陵山地区的人民种茶、饮茶的历史悠远,且所产茶叶品质优良,历史上曾作为贡品贡奉皇室。 但是“武陵剑兰茶”的历史并不长,是近几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借鉴西湖龙井茶的炒制工艺,结合该场茶叶鲜叶原料的实际状况而创制的一只扁形名茶,其品质特点为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绿翠,汤色黄绿明亮,清香持久,滋味甘醇,叶底嫩黄。 1999年在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中获一等奖,并且荣获中国第二届国际茶博览会国际文化名茶金奖。

中国古代名臣有哪些?

1,西周的周公。周公即是姬旦,武王的弟弟。不仅协助武王伐纣,而且国辅助成王,平定诸候国之乱,教化国民,以礼治国。
2,齐桓公之相,管仲。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3,秦朝的李斯。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名相。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外来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使秦王得一寸土即为一寸土的一统六国。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他提出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当然他也是个罪人,后人有对他作了“死有余辜”的评论。
4,西汉的萧何。刘邦的评功大会,十分热闹,诸将“拔剑击柱”。但是刘邦还是作出了萧何功为第一的评价,把别的将领比作狗。事实就是如此,萧何相中了韩信人为将,使以后汉军很少败过。汉建后,萧何治赋后方支援前方作战。楚灭后,萧即为了丞相,与民休养,出谋平定诸将的叛乱。
5,东汉末年的曹操。当然了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皇帝即魏武。事实上他并未称帝,故作为一名大臣来看。有人说曹操是个奸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治国之能臣,乱世这奸雄”这句话的评论还是公允的。一个建安时代,没有曹操是很难想像的。
附: 有人会认为,这一个时代,没有诸葛亮是不行的。但我认为,诸葛亮的才能,更多是被《三国演义》吹棒而成。而其真正的能力,从蜀国的国力应可看一二。别说相比曹操,就算郭嘉,鲁肃恐怕也难以超过。《三国志》有云:“鲁肃者,不逊于诸葛亮也”。可见诸葛亮与鲁肃是同一水平左右。
6,唐朝的房玄龄。提到唐朝,很多人会想起魏徵,其实魏徵没有当过相,他是个谏官,当然是个名臣,但不是个名相了。我们也许听说过“房谋杜断”吧,这里的房和杜就是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宰相。唐朝的很律令都是他们在位时制定的,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完善,并走向鼎盛。他们是出了不少力的。
7,宋朝的王安石。宋朝是个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的朝代,在北宋的中期王安石力图变法,但阻力很大,他失败了。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是一个有见识名相。
8,元朝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医卜及释道之学,并善诗文。燕京被蒙兵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任中书令(宰相),协助蒙古人管理元朝作出了的贡献。也为蒙元的汉化,文明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9,明朝的刘基。明朝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因而才干、学识大大长进。他胸怀救时济世之志,于23岁考中进士,投身仕途。后弃官归家。受朱元璋应邀而复出。刘基在统一中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0,明朝的张居正。张居正也是个很有争议的人。对他贬也很多,甚至褒大于贬。可想而知在明朝那个走向末落的王朝,当官的确很难,当好官更是很难。张居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当官的。他给明朝后期的政治的确带来了活力,他提出了一条鞕法,也是中国赋治一大大的进步。使得戚继光这样的人才,才有发挥之地

我国还有哪些名桥 中国古代名桥有哪些

1.关龙逢  2.比干 3.伍子胥 4. 商鞅 5.晁错
6.范增 7岳飞 8.方孝孺  9.于谦 10.袁崇焕
11诸葛亮12东方朔13董仲舒14荆轲15周公16萧何……

中国古代名城有哪些?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各时段的10强城市榜,夏商和西周时期,华夏大地上还没有什么城市,所以本榜单从战国时期开始:
战国时期10强城市:临淄、咸阳、邯郸、大梁(开封)、郢都(荆州),郑城(新郑)、曲阜、洛阳、成都、姑苏
西汉时期10强城市:长安(西安)、洛阳、成都、宛城(南阳)、邯郸,临淄、彭城(徐州)、长沙、番禺(广州)、广陵(扬州)
东汉时期10强城市:洛阳、长安(西安)、宛城(南阳)、成都、彭城(徐州),许昌、荆州、长沙、襄阳、邺城(现已消失)
三国时期10强城市:洛阳、长安(西安)、建邺(南京)、成都、荆州,许昌、徐州、长沙、凉州(武威)、幽州(北京)
两晋时期10强城市:洛阳、长安(西安)、建康(南京)、邺城(现已消失)、成都,姑臧(武威)、襄国(邢台)、寿春、广陵(扬州)、姑苏
南北朝时期10强城市:建康(南京)、洛阳、长安(西安)、平城(大同)、邺城(现已消失),成都、广州、寿春、荆州、广陵(扬州)
隋唐时期10强城市:长安(西安)、洛阳、扬州、成都、太原,钱塘(杭州)、荆州、金陵(南京)、广州、幽州(北京)
五代十国时期10强城市:汴州(开封)、洛阳、金陵(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长沙、荆州、扬州
[五代十国时期是南方城市迅速崛起的时期]
北宋和辽时期10强城市:汴京(开封)、扬州、杭州、福州、泉州,广州、明州(宁波)、金陵(南京)、成都、长沙
南宋和金时期10强城市:临安(杭州)、泉州、福州、广州、明州(宁波),金陵(南京)、扬州、长沙、中都(北京)、成都
大元时期10强城市:泉州、大都(北京)、扬州、广州、福州,明州(宁波)、杭州、中庆(昆明)、成都、辽阳
大明时期10强城市: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福州、广州、明州(宁波)、成都、济南
大清时期10强城市:北京、苏州、南京、杭州、济南,广州、天津、福州、成都、武汉
民国时期10强城市(港台除外):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南京,奉天(沈阳)、济南、重庆、北平(北京)、成都

中国古代名菜有哪些呢?

十大名菜TOP10:豆腐泥鳅.将泥鳅丢进在炽热的豆腐.令其在豆腐中中乱钻.很快化做一摊肉泥.据说这样出来的泥鳅肉味道十分美味.但当事人泥鳅却受到了非人折磨… TOP9: 醉虾.不用多做解释.就是将虾丢就酒中.使其酩酊大醉时.将其剥壳卸甲.吞入肚中.这种方法不算残忍.还多了一点人道.就是虾到死时方知痛… TOP7: 龙须凤爪.这道菜是的原料是取鲤鱼须和活鸡掌下正中肉.被取下这一部分后.鲤鱼和鸡就是不死也残废了.和古代的挑手脚筋脉有异曲同工之处. TOP6: 活叫驴.这个顾名思义.当然是用小刀一刀一刀剐活驴的肉.据说这样剐下来的肉血脉喷张.入口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冲击力. TOP5: 烤鸭掌.将活鸭涂上调料置于微热铁板上加热.烧好.将脚部砍去.此时鸭子仍旧活着.但我相信此时它宁可早早死去 TOP4: 铁板甲鱼.这道菜与上一道有相似的地方.不做多解 TOP3: 浇驴肉.这道菜应该是第六道菜的加强版本.稍有不同的是.人们想吃驴的哪个部位.就用沸汤浇灌哪里.然后用刀剐去.让驴受到烫和痛的双重折磨.如果如今还有这道菜.我想驴估计最怕碰到男客多的宴席.在这个男人肾虚的年代.它的驴鞭很有可能率先不保. TOP2: 三吱儿.N只小老鼠.一碟调料.第一步:夹住.被筷子夹住的小老鼠痛的“吱呀”一声.此乃一吱.将其浸入调料盘中.小老鼠又会发出一声“吱呀”此乃二吱.然后将小老鼠送入口中.合紧牙关.又是吱的一声. 三吱!!!一只小老鼠就这样就魂归西天了.这道菜我想想都毛骨悚然.不知古时候先人们是如何消受的.其实当今社会这样的菜也能见到.只是没有大面积流传罢了.

有哪些中国古代名医?

鍼灸之祖———黄帝 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特别详细。
脉学倡导者———扁鹊 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侯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史记·战国策》推崇其为脉学倡导者。
外科之祖———华佗 华佗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尤擅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医圣———张仲景 名机,汉末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肘后备急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药王———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谎称采“长生不老药”献给皇上,偷跑了。监视他的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他为药王。
儿科之祖———钱乙 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药圣———李时珍 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中国古代名医有哪些?

李时珍,华佗

中国古代名剑有哪些

第一圣道之剑,轩辕夏禹剑,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 第二仁道之剑湛沪,湛泸:湛湛然而黑色也。这把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欧冶子铸成此剑时,不禁抚剑泪落,因为他终于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铸出一把无坚不摧而又不带丝毫杀气的兵器。所谓仁者无敌。
第三帝道之剑赤霄,是一把饰有七彩珠、九华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宝剑,剑身上清晰镌刻着两个篆字:赤霄。
第四威道之剑泰阿,泰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但是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传言由欧治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打造。
第五诚信高洁之剑七星龙渊,这把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
第六第七挚情之剑干将,莫邪,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
第八勇绝之剑鱼肠,又名鱼藏,传为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
第九尊贵无双之剑纯钧,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
第十精致优雅之剑承影
远古的一个黎明,天色黑白交际的一瞬间,一双手缓缓扬起。 双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剑柄,只有剑柄不见长剑剑身,但是,在北面的墙壁上却隐隐投下一个飘忽的剑影,剑影只存片刻,就随着白昼的来临而消失,直到黄昏,天色渐暗,就在白昼和黑夜交错的霎那,那个飘忽的剑影又再次浮现出来。扬起的双手划出一条优雅的弧线,挥向旁边一棵挺拔的古松,耳廓中有轻轻的“嚓”的一声,树身微微一震,不见变化,然而稍后不久,翠茂的松盖就在一阵温和掠过的南风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轮,昭示著岁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长剑又归于无形,远古的暮色无声合拢,天地之间一片静穆。这把有影无形的长剑就是在《列子。汤问》之中被列子激赏的铸于商朝后来被春秋时卫国人孔周所藏的名剑:承影。
球采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